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戏剧戏曲>正文

《回道张掖》:回来时,请带些奇情(于涛)

2019-09-09 阅读: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于涛 收藏

  日前,大型历史情景剧《回道张掖》在甘肃张掖丹霞口旅游度假小镇正式公演,补齐了张掖旅游无常态化演艺剧目的短板,标志着张掖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作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文旅深度融合背景下张掖市重点打造的旅游文化演出项目,《回道张掖》既是应运而生,同时也承载着政府、企业有效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拉动旅游消费增长的期望。

  截至8月16日,《回道张掖》观众达5.7万人次。在近一个月的试演阶段,除景区游客购票观看外,出品方还邀请相关领域观众观看,以收集对剧目的客观评价。通过网络评分和现场征询,《回道张掖》收获了来自观众的口碑,观赏需求旺盛。

  《回道张掖》时长70分钟,由天赐丹霞、张国臂掖、古邑甘州、炀帝西巡、邦国会盟5幕组成。以远古时期因地壳剧变引起欧亚板块隆起,形成依祁连山北麓的河西走廊千里绿洲和鬼斧天工、造化幻变的七彩丹霞为始;穿越百万年再将视线投向公元前2世纪,年轻的骠骑将军霍去病在这片土地纵马驰骋,收复河西,为沟通文明与进步、汇聚财富与希望的丝绸之路带去安定与繁荣;再以700多年后,隋炀帝率领10万人浩荡西巡,不畏风沙走石、野兽环伺的外部环境,走到了中原皇帝向西踏足最远的地方,在张掖境内的山丹焉支山下接见西域27国使臣这一历史的高光时刻做结,融合了舞蹈、曲艺、杂技、朗诵、器乐演奏、情景表演等丰富的表现形式,以精良的制作、炫目的舞美、先进的舞台科技、良好的视听体验,使丝路名城——张掖的久远前世以梦幻、夺目、真切的方式闪回到21世纪的今天,让今昔在剧场这个神奇的空间中被截取、拼贴、并置、重合,带给观众奇妙的时空体验和强烈的感官震撼。

  区别于作为文艺作品的戏剧剧目,旅游演艺剧目有着不同的创作运营模式、不同的素材选取与整合思路、不同的对象群体和目标追求。相对于文艺作品对思想性、艺术性的天然要求,旅游演艺剧目的评价标准自成体系。演艺剧目拿什么来吸引游客,使之愿意多支出一份费用甚至多停留一夜?换句话说,游客希望在演出中看到什么?在笔者看来,是奇观、奇技和奇情。

  何为奇观?21世纪初,在桂林漓江边看到依山傍水的室外舞台,在竹阀上放歌起舞就是奇观;在全息投影技术还属新生事物时的人屏合一景象就是奇观。在《回道张掖》中,可以180度翻转、360度倾斜的舞台是奇观,400立方米流沙从12米的高度持续倾泻3分钟,散落在倾斜80度的舞台上也是奇观,这样的奇观因其超出之前的认知水平,对观众产生极为强烈的视觉刺激,瞬间的场景会长久地停留在记忆中,并会因其新奇而令观众有诉说和扩散的冲动。

  何为奇技?相较于奇观依赖于科技,奇技的吸引力主要来自于表演者,即演员。演员以自身的技艺、表现力和相互间默契的配合带给观众更为丰富、立体的审美体验。如马戏演出中令人屏息的“空中飞人”和诙谐、幽默的小丑表演;又如歌舞演出中演员美妙的歌声和舞者兼具力与美的舞姿,都能让观众产生愉悦的审美感受。《回道张掖》中,编导非常巧妙地让杂技自然融入整场演出,对手顶、空中吊环、柔术、绸吊等杂技节目给演出带来力量与美感,极具观赏性。

  奇观和奇技都可以带给观众富有冲击力的感官享受,但仅有这两样还远远不够,何况技术的提升永无止境,今年的“黑科技”可能明年就会被淘汰,观众的眼界也更为开阔,今天的新奇特明天就成了大路货,而不会过时、永葆吸引力的是情。既然要写情,就要有情节、有人物、有情感。当然,旅游演出剧目对情节的要求不是环环相扣,对人物的要求不是生动传神,对情感的要求不是细腻隽永,它的要求虽然简单却更为明确——在有限的时长、多样的形式、众多的出场人物中能够找出点题的个别人物,为他拉出一道单纯的情节线,最后提炼出一份独属于这场演出又与所在旅游目的地人文内蕴相契合的情绪,谓之奇情。正因如此,奇情是最难做到的,因为它并不是编造一个曲折、离奇的故事,而是要与所依托的这一方水土和曾在这里停留过的生命通过升华、提炼达成一种情感的相知和共振,它与山水、人文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它甚至能为二者赋予形象和气质。综观国内的旅游演艺剧目,奇观和奇技不乏见,但奇情却较为稀缺,而能够最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口耳相传、常演不衰的作品无一不是在奇情上下足功夫,追求感官与心灵同步满足的剧目。

  以此为标准衡量《回道张掖》,奇情正是它所欠缺的。目前的演出中,人物、事件还处在散落和随机的状态,编导需要通过对史料的整理和解读,从中拎出几个点题的人物和清晰的线索,为这台已经具备了良好奇观、奇技的演出增添奇情。事实上,在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河西走廊,在绿洲戈壁、七彩丹霞的神奇张掖,这片极具诗与远方气质的土地上发生的一切故事都自带奇情属性,创作者要做的是准确的捕捉和灵巧的编织,相信这个专业、敬业的创作团队能够做到,期待《回道张掖》可以让全国各地的旅客多停留一程,回望这一路的美与苍凉,感知这片土地的生命与力量。

 

  (作者:于涛,甘肃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专职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纵览

  于涛:文艺评论要“与我有关”

  第四届甘肃文艺论坛暨甘肃省文艺评论骨干研修班举办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