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传播联盟>传播之声>正文

语言细胞活力事关评论肌体传播力 《北京文学》

2017-11-24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师力斌 收藏

      评论是肌体,语言是细胞,这是评论的生命力所在,事关评论的传播力,不可不察。

  在手机、网络、电视等新媒体横行无忌的时代,都会将眼光盯住媒体渠道的更新变革,唯恐输在起跑线上。吸引眼球当然是首要的传播法则,但未必唯一。全凭文字,乃不知有汉;尽赖图像,未必就能通吃。现如今,微博、微信里的图像分分钟成千上万,如汪洋大海般泛滥成灾,却也未见得个个走红,大部分最后都落得个浪花淘尽,满眼泡沫。评论传播瞧不起新媒体的时代,恐怕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大家纷纷上手微信、微博等新公众平台,设置专人,搜罗美图,定时发布,已经是各路神仙通行的做法,所谓大势所趋吧。

  可是,然后呢?开设了微信公众号和官方微博,24小时不间断营业,以五花八门的选题、山南海北的写手轮番上阵,对读者进行无间断轰炸,也没见得多少平台顾客盈门,生意兴隆。该向谁问罪?

  追来追去,还是要回到语言细胞。评论语言是百分百基础性建设,百分百事关评论传播力。汉语有两千年积淀,在全世界的文字中,魅力不敢说排第一,名列前茅则绰绰有余。然而,能写好汉语,能用好的汉语写评论的有多少人?恐怕值得深究。

  在评论界,遗害最大的评论语言模式大概有两种,一种是言必称希腊、理论术语满天飞、以让读者头晕看不懂为能事的学院派,这样的评论,主要以发表学术论文为圭臬。这一机制下生产的相当多的评论,无论通过什么渠道和媒体,恐怕都会曲高和寡,应者聊聊。另一种是言必称口水,人怎么骂,文便怎么写,仿佛他们才真正得了五四白话文革命先贤的真传。随便上网,一天能碰到这种评文二十次都不止。令人大倒胃口不说,还败坏汉语的名声。当然还有种种另外的评论,红包评论,捧场评论,圈子评论,等等,各种人际金钱关系,都携带损害语言细胞的病毒。想象一下,在这样鱼龙混杂的语言生态中,评论的传播能力怎能不受损呢?

  评论是咀华,不是咀水,更不能咀沙、咀蛆。评论的传播力也来源于华。这正是评论语言细胞的生命力所在。

师力斌

      *师力斌:《北京文学》副主编、副编审

 

      延伸阅读(点击可看):

      中国文艺评论传播联盟公告

      中国文艺评论传播联盟在京成立,78家媒体单位集聚合力

      中国文艺评论传播联盟成立,推动文艺评论事业蓬勃发展

      第二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发布大会在京举办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