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中国文艺评论》>专题策划
  • 笔墨语言的本体意义和独特价值(程大利)

    编者按:我国文艺繁荣兴盛需要传承传统艺术的血脉,更需要以新时代的视野和方法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018-03-29详情
  • “后理论”时代与文化诗学批评思潮的流变(陶永生)

      《中国文艺评论》2018年第4期特别策划理论探索专栏刊发如下2篇文章:  后理论时代与文化诗学批评思潮的流变  本体与价值:论当代戏

    2018-03-25详情
  • 从《战狼Ⅱ》《血战钢锯岭》看军事题材电影的国家意识(邱振刚)

    《血战钢锯岭》和《战狼Ⅱ》是两部中美两国摄制的重要战争军事题材电影作品。这两部影片是如何从具有高度真实性的剧情基本面出发,最终完成对国家意识的阐述,值得深入比较。这种比较可以促使我们在新的视角上展开对近年来我国军事题材影片创作态势的观察。当前我国军事题材电影的类型片化的发展路径是有效的,但其作用又是有限的。军事题材电影是国家形象、国家主流价值观的承载物,我国电影艺术家需要在人物内心世界的营造、主题的丰厚度、剧情的细腻度等方面进行更加细致的处理,创作出更多优秀影片,才能更好地阐述并传播我们的主流价值观。

    2018-03-02详情
  • 黄牧甫金文入印之检讨(查律)

    沙孟海《印学史》说:学赵之谦的人极多,著名的也不在少数,其中以黄士陵最为大家。赵之谦已经开始师法古玺与金文入印的篆刻创作,但是

    2018-03-02详情
  • 画家卢沉的现代观和西方观(盛葳)

    在卢沉的艺术和艺术思想中,最引人思考的是中国画的现代化以及对西方艺术的看法。他对此有一个基本判断和实践方向:远亲配交。尽管这并

    2018-03-02详情
  • 略论中国戏曲的传神特征及实现方式(张伯昭)

    一  在古代西方,诗是纯文学的总称。直到黑格尔生活的18至19世纪,还是认为诗应包括史诗、抒情诗和戏剧体诗。然而,戏剧体诗虽说是史

    2018-03-02详情
  • 建构中国古典艺术理论之当代话语体系的价值与路径(夏燕靖)

    话语体系是思想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的外在表达形式。所谓话语体系,其定性有两点:一是构成话语体系内涵、定位和功能的明确性;二是话语

    2018-03-02详情
  • 诗学“三命题”刍议——关于诗中“大我”“小我”的思考(罗辉)

    ——关于诗中大我小我的思考  所谓诗学三命题,是指诗言志(《尚书•尧典》)、诗缘情(陆机《文赋》)与诗缘政(孔颖达疏《毛诗正义

    2018-03-02详情
  • 网络文艺2017:走向文化治理和全面规范(郑焕钊)

    2017年,在中国网络文艺发展史上是关键的一年。这一年,随着相关政策和行业规范的出台,网络直播、网络综艺、网络平台等整改的开展,包

    2018-03-02详情
  • 中国电影2017 :为了质量的生产与趋向常 态的市场(李道新)

    2017年的中国电影,得益于质量促进的呼吁与工匠精神的倡导,此前的各种颓势和
    乱象正在消退,质量水平有所提高,银幕数量和票房收入不断增长,整体的观众满意度也在提
    升。中国电影迎来为了质量的生产与趋向常态的市场,也正在步入充满机遇的档期运作与日
    渐成熟的产业生态,呈现出各题材、各类型与各片种彼此交融、相互补足的创新景观。诚然,跟
    当下社会的精神状况联系在一起,2017年的中国电影,仍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含混、失度与
    分裂的文化症候。

    2018-03-02详情
  • 试论抗战大后方音乐潮的兴起及其历史文化特点(余晓夕)

    全面抗战时期,中国西南大后方出现过一次蓬勃的音乐潮。这是在左翼音乐工作者主导下的新音乐运动,抗日救亡始终是它的主旋律。本文主要以重庆、昆明这两个文化中心为例,论述此一音乐潮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过程及其历史文化特点。

    2018-02-06详情
  • 作为新型艺术形态的电子游戏:科技、审美与跨界(李国强、宋巧玲)

    电子游戏作为“第九艺术”,是文艺和科技相融合的产物。相较于传统文艺形态,电子游戏开发创作过程、欣赏价值,都具有鲜明的特色。围绕电子游戏形成的跨界性,既代表了文艺创作和审美的新趋势,更体现了文艺与社会生活的新融合。本文结合影响力巨大的三国IP,探讨电子游戏作品开发的科技性、审美特征以及跨界性。

    2018-02-05详情
  • 从琼瑶小说到网络言情小说(周文萍)

    网络言情小说深受琼瑶小说影响,具有爱情至上神圣化、人物完美理想化、故事传奇虐恋化、氛围古典唯美化等琼瑶小说常见的特征。依此模式,网络言情小说为读者编织出了一个个唯美浪漫的爱情传奇。此类小说能够广受欢迎,不仅因为他们满足了部分读者心中的“玛丽苏”情结,更在于它们继承了中国文学的爱情叙事传统,在当代社会中将中华民族对于美好爱情的向往以新的形式呈现出来,体现了中国文化对“尽善尽美”的审美追求。只要人们对于美好爱情的追求不曾改变,它们便会生生世世以不同的方式出现在人们面前。

    2018-02-05详情
  • 关于九鼎图像的追踪:“铸鼎象物”与“民知神奸”(文韬)

    通过文献的梳理和图像的分析,本文试图回答九鼎神性之所在。九鼎成为诸侯争夺的重器,是因为它被视为天命的表征。实际上,此效力与它“铸鼎象物”的模式密不可分,即通过铸象于鼎,“使民知神奸”,进而“协于上下,以承天休”。而所铸之“象”并非具体的、写实的物象或形象,而是通过抽象和艺术再创造,传达意有所指的法象、法戒或意象。人民所知的“神奸”也不仅仅是异兽的善与恶,而是经过加工的画面背后的寓意。九鼎神性最初来自其图像及其背后的寓意,尔后才因礼法的功用,在政权的更迭中不断地被神化。最后九鼎的神秘失踪,既是“铸鼎象物”模式的失效,又是其神性的达成,与它的来历一样,意味深长。

    2018-02-05详情
  • 文艺批评中的规范与逻辑诸问题(陈振濂)

    我们做文艺批评、人物批评要做的工作,不是去说他好或者不好,而是要对某一种现象做学理分析,批评的魅力正在于对现象的分析,而不在于对现象的判断结论。通常专业评论家不关心结论,但关心过程中对各种角度的梳理分析。说理是评论的灵魂,写一篇评论文章,如果轻率地褒贬别人,大抵没有价值,作者的思考一定是肤浅的。专业评论家是用逻辑思维,以深厚的理论功底包括史学功底,去剖析现象背后的事理。

    2018-02-05详情
  • 2017中国书坛热点综述(祝帅、赵斌)

    2017年中国书法赛事改革,奖项减少;高等书法教育发展迅速,博士热再次掀起高潮;新媒体技术蓬勃发展,线上书法拍卖引发广泛关注和参与。但也同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展览改革并未追本溯源,从根本上调动老作者的投稿热情;高等书法教育的探索也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书法传播和线上交易尚需有效监管。回顾2017年书法进程,书坛众多的改革和创新值得进一步思考。

    2018-02-05详情
  • 凸显中国当代艺术结构价值(尚辉)

    面对欧美双年展所推崇的当代艺术困窘,中国美术的“当代性”不仅体现在架上艺术的守望与再出发,而且体现在中国主导的国际双年展为世界艺术发展提供的一种新思维。本文通过“书写新时代的视觉史诗”“守望中国画学现代之路”“油画、壁画、雕塑对现代性的再出发”和“构建新的全球当代艺术理念”四个分题全面评析了本年度中国美术的样态与特征,并认为凸显东方艺术传统与文化思维是新时代中国美术文化自觉的鲜明表现。

    2018-02-02详情
  • 在回溯历史中贴近现实的中国话剧2017(宋宝珍)

    2017年的中国话剧演出较为频繁,在历史剧、现实题材戏剧、小剧场戏剧、中外戏剧交流中,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不足,如戏剧结构松散、人物形象扁平、戏剧张力松弛、艺术魅力欠缺等。

    2018-02-02详情
  • 2017年度戏曲的多元景观(傅谨)

    2017年度的戏曲发展,体现了国家一系列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政策正产生积极效用,濒危剧种的抢救、保护与传承工作有了重要成果。由于传统得到了更好的保存与弘扬,新剧目创作演出站在了更高的起点上,秦腔《王贵与李香香》、川剧《铎声阵阵》等现代题材戏曲新剧目创作,都取得较高成就。以京剧《朝金顶》为代表的传统剧目的演出,更是戏曲中的武戏得到更多关注的重要标征。

    2018-02-02详情
  • 我心中的诗人苗得雨(刘锡诚)

    苗得雨在20世纪40年代被誉为“孩子诗人”,几十年来,他不同时代、不同题材的作品无不镌刻着时代和生活的烙印,以其与火热的斗争生活的紧密联系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饮誉文坛。

    2018-01-17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