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中国文艺评论》>专题策划>正文

李泽厚音乐美学思想的三大范畴(韩璐)

2020-08-05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 作者:韩璐 收藏

  内容摘要:《华夏美学》与《美的历程》构成李泽厚先生中国美学史研究的内外篇。作者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千年历史长河中,将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演进与时代的更迭、社会的变迁、文化的发展对应相连,展现出中国艺术精神的广博与厚重,同时,李泽厚对中国音乐美学思想有着独到见解。本文将结合中国传统音乐的审美实践,论述《美的历程》和《华夏美学》中李泽厚音乐美学思想具有代表性的三大论题——和、情、韵,及其在中国音乐美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关 键 词:中国音乐美学 李泽厚音乐美学思想 《美的历程》  《华夏美学》

  李泽厚先生所著的《美的历程》(1981年出版)和《华夏美学》(1988年出版)在中国美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者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千年历史长河中,将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演进与时代的更迭、社会的变迁、文化的发展对应相连,展现出中国艺术精神的广博与厚重。

  作为李泽厚美学思想著述的代表作,《美的历程》和《华夏美学》一经出版,便在中国美学界引起轰动。学界对书中美学思想的解读与评论更是自20世纪80年代起就未曾中断。以往对《美的历程》和《华夏美学》的解读,多从中国美学与传统文化的宏观角度出发,对行文的逻辑结构和文中的美学思想进行分析、评价,缺乏对某一具体艺术形式中美学问题的深入探讨。其实,两部著作均包含作者对中国音乐美学思想的独到见解,例如,《美的历程》指出由于盛唐时期音乐文化高度繁荣,浪漫主义的情感表达和音乐性的表现力量成为各个艺术部类的魂灵。无论是诗歌还是书法,其“审美实质和艺术核心都是一种音乐性的美”[1]。《华夏美学》则认为音乐的节奏与自然的运动和身心的韵律相呼应,音乐本身所追求的便是“社会秩序、人体身心、宇宙万物相联系而感应地谐和存在”[2]。中国传统音乐秉持“中庸”的审美原则,将情感的适度与音调的和谐作为标准,在音乐中呈现天地阴阳和人事政治的普遍规律。而中国艺术之所以重视提炼艺术的形式正源于华夏美学中“乐”的传统。

  笔者认为,李泽厚对音乐美学范畴、命题的深刻领悟和对音乐美感的精到论述,不仅为探求中国音乐美学思想的精髓提供了新视角,对深入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审美内涵亦具有启发意义。显然,当今学界未能对此给予充分关注。因此,本文将结合中国传统音乐的审美实践,重点论述《美的历程》和《华夏美学》中具有代表性的音乐美学论题及其对中国音乐美学研究的影响和作用。

  ……

  阅读全文请点击底部“登录后查看PDF完整版”

 

  作者:韩璐 单位:中央音乐学院

  《中国文艺评论》2020年第7期(总第58期)

  责任编辑:杨婧

 

  ☆本刊所发文章的稿酬和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给付。新媒体转载《中国文艺评论》杂志文章电子版及“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众号所选载文章,需经允许。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清晰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及期数。(点击取得书面授权

 

 

 

  延伸阅读:

    喜讯 | 《中国文艺评论》晋身C扩

    《中国文艺评论》杂志征稿和征集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启事(点击查看。学术投稿邮箱:zgwlplzx@126.com)

    《中国文艺评论》2020年第7期目录

    《礼记·乐记》中的“和”美思想(梁晓萍 李阳)

    孔子乐论之美学特质再思考(周世露 杨广越)

    李泽厚对实践美学的建构与解构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