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家园艺见>艺苑撷英>正文

艺苑百花青春篇|王梦尘:问天雏鸟,终成“涅槃金乌”

2025-09-28 阅读: 来源:“中国艺术报”微信公号 作者:何瑞涓 收藏

问天雏鸟,终成“涅槃金乌”

——专访江苏省杂技团青年演员王梦尘

人物简介

王梦尘 江苏省杂技团青年演员

2006年11月出生,四岁开始练杂技,擅长顶功。2017年主演节目《问天鸟——高台倒立》获第三届江苏省文华奖文华优秀节目奖,个人获文华表演奖;2021年凭借《遥看烽火草萋萋——高椅》获第四届江苏省文华奖文华表演奖;《炼——倒立技巧》2022年获第十一届中国杂技金菊奖杂技节目奖、2024年获第十一届蒙特卡洛“新一代”国际青少年马戏节金奖等多个奖项;2023年《凌云——倒立技巧》获第十九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金狮奖。

“既知身是梦,一任事如尘。”不知王梦尘的名字是否和范成大的两句诗有关。舞台上的她坚毅、璀璨,力能扛鼎,技艺超群,而站在眼前的她看起来却瘦瘦小小,言语间云淡风轻,惜字如金,仿佛除了杂技,一切都可置身事外。在参加第二届“流动的技艺”大运河文化带杂技精品展演排练间隙,王梦尘接受了“艺苑百花·青春篇”的采访。交谈中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我只是不停地练,不会想那么多”。

顶功被认为是杂技中最难练成、最难保持也最见功夫的项目,也称为倒立。王梦尘主攻即是顶功。“我从小就练单手顶,演单手顶,有单人节目,也有集体造型。”王梦尘说。小小的身体蕴含大大的能量,她每天负重二十斤训练,推桩子、吊顶、反弓拉肩顶、单手顶、双手顶、塌腰顶等,一练就是六到八个小时,再加上一天两次的体能训练,以俯卧撑、仰卧起坐、引体向上等增加力量,正如王梦尘所说,“每天就是练功、吃饭、睡觉”,十几年如一日,练就一身硬本领,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中国杂技中“巾帼更胜须眉”的女性力量。

《炼——倒立技巧》是王梦尘的代表性节目之一,先后摘得中国杂技金菊奖杂技节目奖、蒙特卡洛“新一代”国际青少年马戏节金奖等奖项,改进升级为《凌云——倒立技巧》后再获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金狮奖。节目胜在创新,技巧炉火纯青,与“淬炼”主题结合,意蕴高远,传递出当代青年百炼成钢、昂扬向上的精神气质。这是一场男演员都难以胜任的力量型表演——在四五米高的高台上,王梦尘要完成跳把、双拐、俄挺、回环顶等系列高难度技巧。尤其是节目高潮部分,高台竖起,化作一轮旭日冉冉升起,并徐徐转动,一圈齿轮似火焰燃烧,王梦尘则于“火焰”之上单手倒立跳把,连续跳跃25下,最多时可达40多下,似千锤百炼终成钢铁意志,更似一只灵巧的太阳鸟勇敢地去征服太阳。远古神话中,金乌负日,方有日出日落,周而复始,矢志不渝,这一幕正展现出杂技人的不畏艰难、百折不挠。据悉,主创团队的灵感来源于野外旋转的大风车,于是有了在旋转的道具上去完成倒立技巧的设想,并最终在王梦尘的演绎下实现了这一顶功中难度极大的创新。

回首来时路,一切似阴差阳错,更是水到渠成。小时候,哥哥在安徽临泉一所杂技学校练杂技,父母也带着王梦尘举家从西安搬至临泉。四岁那年,王梦尘和父母一起去看望哥哥,看到学校里的哥哥姐姐们表演倒立、蹬鼓、爬杆等,顿时眼前一亮。她回忆道:“当时觉得这些动作很好看,他们非常厉害,在舞台上的表现很耀眼,我就想跟哥哥一起去学习。”于是她当场提出要去学杂技,得到父母的支持后,顺利进入杂技学校。对杂技的热爱,使她从来没觉得练杂技辛苦,也从未想过放弃。转眼就是五年,2015年江苏省杂技团来学校选拔学员,选中二三十名,倒立技巧过硬又灵气十足的王梦尘便是其中之一。而今,哥哥早已改行离开杂技行业,王梦尘却义无反顾在杂技道路上越走越远。

进入江苏省杂技团后,王梦尘的技艺得到迅速提升。根据王梦尘的优势,团里为王梦尘量身打造了节目《问天鸟——高台倒立》,也即《炼——倒立技巧》的前身,专门有老师带她训练。2017年该节目获江苏省文华奖文华优秀节目奖,王梦尘获文华表演奖,那时她还未满11岁。节目在倒立、跳把基础上融合体操双杠、吊环等技巧,讲述雏鸟在母鸟呵护、鼓励下逐步学会展翅飞翔的过程,诠释大爱与成长。王梦尘还记得当时最难练习的是旋转跳把,“虽然动作难度大,但更难的是理解节目要表达的内涵并且表达出来。那时候我还小,感觉理解力不够”。日日练习,羽翼初丰,如同节目中那只身着彩衣的小小鸟,王梦尘亦逐梦高飞。

不满15岁时,王梦尘主演的《遥看烽火草萋萋——高椅》再获江苏省文华奖文华表演奖。节目中,芳草萋萋,少女化身送儿子上战场的母亲,登高遥望盼儿平安归来,一把把高椅摞向天际,椅子有多高,爱与牵挂就有多远。高椅一般多由男演员完成,但在王梦尘看来反倒更容易,因为相较于《问天鸟——高台倒立》,高椅节目无需跳把、转轮等旋转性技术动作,因而相对简单,“因为我练过更难的,所以我觉得这个节目难度不大”。尽管如此,她依旧认真刻苦训练。节目训练大约一年时间,从六张椅子、八张椅子到十张椅子,再加一把凳子,于椅子顶端完成单手倒立倒把、拉顶、劈砖等,王梦尘一直反复练习,上一次椅子就是一个多小时。成功的经验化作轻轻一句话:“没有别的,就是练吧。”

而随后《炼——倒立技巧》更是走上全国乃至世界的舞台。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训练,王梦尘的技术已经得心应手,但仍一刻也不放松。她说:“技术必须长期反复练习,有时候难免会‘晃范儿’,就是今天练习了掌握了,再练习又无法掌握了,需要重新找回状态。”回忆起国际比赛,王梦尘格外镇定与淡然。比赛现场,来自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杂技高手云集,在此起彼伏的掌声与喝彩声中,她所做的,就是台下专心致志练习、台上一丝不苟呈现。她表示,“我并没有考虑太多,当时就是一直练、一直练,因为比赛就是如此,我练的是单人节目,难度也相当大,只有一直练习,才能保持住力量来完成技术动作”。

建湖是中国南派杂技的发源地,建湖杂技传承千年,名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明清时期兴盛的建湖“十八团”,在新中国成立后合并为建湖县杂技团,后升级为江苏省杂技团。作为建湖杂技传承保护单位,该团大力推进千年非遗走进校园、走进大众生活,王梦尘也身体力行参与其中。其中“建湖杂技周末剧场”“建湖杂技村村到校校到”惠民演出备受老百姓欢迎,王梦尘已记不清有多少次站在舞台上为父老乡亲们表演,她表示,“站在台上,就要向他们展示我们最好的一面”。在江苏省杂技团为传承创新建湖杂技推出的《芦苇青青菜花黄》等杂技剧中,王梦尘也有精彩演绎,她在剧中扮演一位新四军文艺兵战士,表演了高椅、旋转高拐等。对她来说,只要是杂技需要她做的,她都义不容辞。

在第二届“流动的技艺”大运河文化带杂技精品展演中,王梦尘和队友们一起带来新节目《金乌涅槃——集体倒立》,在国内九大杂技院团的节目中熠熠生辉。树形高台上,九只金乌神鸟攀登腾跃,涅槃重生,带人回到古老的神话意境,诠释“于绝境中奋起、于磨砺中超越”的信念。王梦尘说,这个节目今年10月即将奔赴意大利拉蒂娜国际马戏节参加比赛。

从“问天”雏鸟,到“炼”中金乌逐日,再至“金乌涅槃”,如今方19岁的王梦尘,正如一飞冲天的金乌,载着杂技这轮金日,振翅飞向更高更远的舞台,助力中国杂技之光遍洒天地、激励人心。

“广大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的谆谆嘱托。由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中国艺术报社联合推出的中国文联“艺苑百花·青春篇”项目,正是积极回应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嘱托、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实践。

“艺苑百花·青春篇”依托“艺苑撷英——全国优秀青年艺术人才展演”活动选拔培养机制,重点展现各艺术门类优秀青年文艺工作者的风采,激励广大青年文艺工作者积极追求德艺双馨、勇攀艺术高峰,不断为新时代文艺事业繁荣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青年是事业的未来。只有青年文艺工作者强起来,我们的文艺事业才能形成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生动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对青年文艺工作者寄予殷切期望。相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在中国文联的引领团结下,更多青年文艺英才将会不断涌现,新时代文艺事业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生动局面将会更加动人,广大青年文艺工作者必将更加自觉地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延伸阅读:

艺苑百花青春篇|苏临轩:为演好粤剧,走“苦道路”,下“笨功夫”

艺苑百花青春篇|王浩爽:接住这根“金箍棒”

艺苑百花青春篇|刚红亮:从“龙套”到“龙头”,让中幡闪耀世界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