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为青年人才脱颖而出搭建高规格、专业化、机制性的展示平台,在文艺界营造“大练兵、大比武”的良好氛围,由中宣部文艺局、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和相关全国文艺家协会共同主办的“艺苑撷英——2025年全国优秀青年艺术人才展演”于10月25日至11月27日在二七剧场、中央民族歌舞团民族剧院、梅兰芳大剧院、中央音乐学院歌剧音乐厅陆续展开,涵盖戏剧、音乐、舞蹈、曲艺、杂技五个艺术门类,共演出13场,重点推介戏曲武戏、丑戏青年演员,民族管乐青年演奏员,舞蹈新人,相声小品评书等青年曲艺演员,杂技魔术滑稽青年演员共100余人。为进一步推进演评结合,推动“做人的工作”与“引导创作评论”相融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继2022-2024连续三年组织“艺苑撷英”专题评论之后,今年继续组织专家观摩展演并撰写评论文章,以飨读者。
让曲艺园地渊深林茂
徐华云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山东省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山东省第三批签约艺术评论家
深秋的北京,初寒乍现。在中央民族歌舞团民族剧院举办的“艺苑撷英——2025年全国优秀青年曲艺人才展演”现场却是掌声不断、其乐融融,驱散了空气中的寒意,为渐冷的季节平添了一抹暖意。此次展演荟萃了相声、评书、苏州评弹、山东快书、快板书等16个曲种的24个精品佳作,除第一场的特邀嘉宾付强、赵炎老师外,其余均由今年入选的青年曲艺人才担纲主演。展演不仅为我国青年曲艺人才成长搭建了高规格锻炼展示舞台,促进了优秀青年曲艺人才的脱颖而出,也进一步推动了传统曲艺在新时代焕发新风貌。从2022年至今,该活动已连续举办四届,本次展演不是以往几届的简单重复与接续,而是接连四载耕耘下的满园芬芳,是以精雕细琢的拳拳匠心谱写出的时代华章。
久久为功 聚焦曲艺事业根基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事业发展的根本。曲艺是一门集说、表、唱、学、做等功夫技巧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对演员素质要求很高。正如说书人经典“定场诗”里所说的那样:“世上行当甚多,唯有说书难习。评述说表非容易,千言万语须记。一要声音洪亮,二要顿挫迟疾。装文装武我自己,好像一台大戏。”一个好的曲艺演员不仅要有较高的先天资质,还要经过数年甚至数十年的舞台磋磨与潜心钻研,才能在舞台上挥洒自如,臻至化境。正因曲艺从业门槛高,人才成长慢,发展空间窄,再加上小品、电影、电视、主持、网络主播等热门行业对演艺人才的吸引,致使曲艺人才短缺问题严重。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以“百年树人”之心做好曲艺人才“引育留用”大文章,精心构建科学系统的曲艺人才成长体系。中宣部文艺局、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和中国曲艺家协会共同主办的“艺苑撷英——全国优秀青年曲艺人才展演”聚焦打造高素质青年曲艺人才队伍,通过推荐、初试、复选等层层筛选,最终撷取出类拔萃的青年才俊在全国舞台崭露头角。这个层层筛选的过程,不仅是青年演员才华展示的机会,更是技艺磨砺、心理锻造和艺术领悟的实践课堂,成为青年人才迅捷成长的阶梯。展演中大放异彩的李想、张楠、朱琳、李佳、杨钰海等23位青年英才,犹如一颗颗冉冉升起的新星,闪亮在古老曲艺的浩瀚星空。四载耕耘,曲苑流芳,历经持续建设与悉心培育,“艺苑撷英”正成长为具有广泛影响力和良好美誉度的曲艺文化品牌,在久久为功中夯实曲艺事业人才根基,成为曲艺人才培养系统工程中的耀眼平台。
快板书《东方旭打擂》
贴近时代 说唱百姓内心关切
“艺苑撷英——全国优秀青年曲艺人才展演”不只是青年曲艺人才展示自我的舞台,也是广大人民群众一睹新时代曲艺风采的一个窗口。从本次展演的24个节目不难看出,深受观众喜爱的新时代曲艺精品首先应在思想内容上彰显时代精神与核心价值,反映时代风貌与人民群众内心关切。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中说,“歌谣文理,与世推移”,文艺作品是时代的产物,内容形式会随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曲艺这门传统艺术形式也只有跟随时代脉搏,反映人民心声,才能为百姓喜闻乐见,才能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担负起价值引领的时代重任。在李骐宇、曹振表演的大同数来宝《装房》中,表演者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吐槽房屋装修中遭遇的种种假冒伪劣糟心事儿,其中有关智能马桶、智能门锁、智能电灯等现代家居的桥段更是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让观众感觉既熟悉又亲切,引发了现场观众的强烈共情。芦瑶表演的河南坠子《黄河妮儿》在传承河南坠子传统魅力的基础上,融入了大学生回乡创业、直播带货等现代元素,向观众展示了一幅新时代黄河岸边农村生活新风貌的生动画卷,既具乡土韵味,又有现代气息,令人印象深刻。贾静美子表演的评书《回家》,讲述了军人鹏程在面临国家需要与陪伴家人时的决然选择,以生动的细节突出刻画了军人的无私奉献与牺牲,深深触动了观众的心弦,让观众不仅获得了艺术的熏陶,更经历了一次灵魂的洗礼。另外还有太和清音《追女儿》、相声《时代三人行》、陕西快书《逛夜市》、相声《偶像养成计划》等描写了新时代中国百姓的新矛盾、新精神、新生活、新追求,在内容创作上让观众感觉亲近,拉近了作品与观众的心理距离。
河南坠子《黄河妮儿》
相声《偶像养成计划》
近期,中国文联发起“场景里的新时代”主题文艺创作活动,引导推出反映时代精神的精品佳作。当前我国正奋力迈步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壮阔征程,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人物形象、鲜活故事、时代场景,可以为新时代曲艺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和丰富题材。新时代曲艺创作应多关注时代之变,从现实生活中撷取创作素材,运用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新颖的审美视角塑造引人入胜的曲艺故事,不断提升作品的时代特性和审美价值,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坚守本体 凸显曲艺艺术魅力
新时代的曲艺精品应是遵循曲艺艺术规律的佳作,要求演员以精湛的表演技艺塑造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以富有感染力和想象力的语言彰显曲艺的艺术魅力和美学特征。曲艺的一个重要美学特质是一人多角,跳进跳出,需要演员具备较高的表演技巧和灵活的应变能力。山东快书《打票车》人物繁多,场面复杂,对演员的表演功力要求很高。王超的表演调脸变架干净利落,象声词传神生动,武打动作矫健敏捷,生动诠释了“一人一场大戏”这句话的涵义,引起了现场观众的阵阵叫好声。粤曲《六姑娘》中,钟杏沂一人分饰三角,自如切换子喉、平喉唱腔,将天真烂漫的六姑娘、沉稳沧桑的茶艺人石伯和第三人称视角的说书人刻画得淋漓尽致,人物形象跃然台上。评书《狮子楼》中,辛越的表演既保留了传统评书“说、演、评、噱、学”的精髓,又大胆吸收了现代叙事艺术的优点,说表惟妙惟肖,动作精准有力,仿佛让观众观看了一部惊险刺激的武侠大片。另外,纪鸣亮的“板”、潘文龙的“唱”、张朝帅的“舞”、曾恋的“弹舌”也都堪称一绝,艺术技巧的熟练运用使得作品更具冲击力和感染力,极大增强了节目的现场效果。
粤曲《六姑娘》
曲艺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关键在于其独特的艺术品格,观众喜爱曲艺也是因为其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与特征。曲艺自身艺术品格和魅力的坚守,是曲艺能否重获繁盛的关键,这就要求曲艺创演者深谙曲艺美学特征,熟练掌握表演技能,熟悉包袱制造技巧,巧妙运用语言艺术,在曲艺这块限定的方寸之间腾转挪移,大展身手,让自身的才华得到最极致的绽放,也让曲艺这门艺术的魅力得到最极致的彰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是事业的未来。大批优秀青年才俊的积极投身与茁壮成长是曲艺事业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希望。鱼无定止,渊深则归;鸟无定栖,林茂则赴。相信在各方的不懈努力下,“艺苑撷英——全国优秀青年曲艺人才展演”品牌活动将与曲艺人才培养的系列举措携手,把曲艺园地建设成“渊深”“林茂”的人才聚集高地,为曲艺事业发展积蓄源源不绝的后备力量,为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推出更多脍炙人口的精品佳作。
欢迎广大网友进入微信篇目(点击查看)在文末留言,留言点赞数高者将有机会获得“艺苑撷英”系列展演现场观摩票2张。机会难得,还等什么,赶快动动手指吧!
*文中视频、图片由中国曲艺家协会提供。
签发:袁正领
审核:王庭戡
责编:王筱淇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