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家园艺见>艺苑撷英>正文

艺苑百花青春篇|陈丽君:“学戏要地道,创作要勇敢”

2025-10-10 阅读: 来源:“中国艺术报”微信公号 作者:吴华 收藏

越剧《我的大观园》海报

“学戏要地道,创作要勇敢”

——专访浙江小百花越剧院青年演员陈丽君

人物简介

陈丽君
浙江小百花越剧院青年演员

陈丽君在越剧《珍珠塔·惊塔》中饰演方卿

越剧“尹派”小生,中国剧协会员,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浙江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曾在越剧《我的大观园》中饰演贾宝玉、环境式越剧《新龙门客栈》中饰演贾廷、越剧折子戏《珍珠塔·惊塔》中饰演方卿等角色。获第七届浙江戏剧奖·金桂表演奖、浙江省“新松计划”青年演员大奖赛金奖、“越美中华”越剧青年演员大汇演越秀组“金艺奖”等奖项,是第八批浙江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宣传思想文化青年人才、首批国家青年文化英才,入选“艺苑撷英——2023全国优秀青年艺术人才(戏曲生、旦艺术)展演”。

“越剧《我的大观园》就像是对我过去努力的一次大检阅,这是我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原创大戏,也是我一直期待的。不过,一般情况下,越渴望的事情就越不那么‘容易’,艺术创作总是要伤伤脑筋的。”由浙江小百花越剧院青年演员陈丽君领衔主演的越剧《我的大观园》,前不久完成今年的巡演,历时近3个月,跨越10座城市,共演出34场。加上在浙江本地演出的17场,目前一共演出51场。陈丽君在剧中饰演的贾宝玉被网友评价为“像从书中走出来”,其融合了传统越剧的唱腔韵味与现代戏剧的创新表达,让经典文本在当代语境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陈丽君(左)在越剧《我的大观园》中饰演贾宝玉

无论是越剧《我的大观园》,还是陈丽君参演的《梁祝》《新龙门客栈》《何文秀》……一路走来,虽然哭过、痛过也累过,但她都觉得非常值得。陈丽君笑着说:“那些咬牙坚持的时光,那些点点滴滴的温暖,都已在我成长的路上留下深深烙印。”

陈丽君1992年出生于浙江嵊州。“嵊州是越剧的故乡。在嵊州乡下,听越剧、唱越剧的氛围很浓厚,所以对于我来说,接触越剧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在我很小的时候,就会经常听到爸爸兴之所至哼唱的几段越剧,比如‘我家有个小九妹’……上小学的时候,我们的音乐老师也很喜欢越剧,小学毕业时,她推荐我去嵊州越剧艺术学校接受专业越剧训练。从那时候起,我就一步步地打基础,从练唱功到逐渐成为一名越剧演员。”从学戏开始到现在的这20年里,无论这条路多么艰难,陈丽君始终坚持自己的舞台梦想,并一直为之拼尽全力,付出她的全部心血。

2023年,一部越剧《新龙门客栈》掀起年轻观众回归戏曲的热潮。剧中,陈丽君饰演东厂太监贾廷,她以颠覆传统越剧小生温润如玉的形象火爆“出圈”,尤其是其邪魅一笑的表情和“转圈圈”的返场互动,在短视频平台传播极广,播放量过亿,不仅展现了越剧“女小生”的独特魅力,也让更多年轻观众因此“入坑”越剧。

陈丽君在越剧《新龙门客栈》中饰演贾廷

作为越剧“女小生”,陈丽君的表演侠义又深情,让人着迷,然而她最初的行当却是花旦。在艺校期间,陈丽君系统学习了三年花旦的手、眼、身、法、步等基本功,后进入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老师根据其个人条件和气质特点认为她更适合饰演小生,而这个时候陈丽君在花旦表演上已打下很深的基础,改学小生戏就意味着要从零开始。在老师多次建议后,她最终决定接受挑战。转型初期,陈丽君因动作错误手足无措,虽然自我怀疑过,但还是坚持训练。为适应小生角色,她经常反复练习高难度动作,如“僵尸躺”“吊毛”“抢背”等,常摔得浑身疼痛,依然咬牙坚持。回过头来看这段经历,陈丽君感慨地说:“这个特别有先见之明的方向性判断,为我指明了一条正确的艺术道路。”

2013年,陈丽君进入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刚进团,免不了先跑龙套。“我特别渴望进步,所以从那时候开始,我就非常积极地去抓住每一次比赛机会,来学习和锻炼自己。”从学生时代到进团的10年间,陈丽君经历了很多次比赛,她说是这些比赛让她有目标、有奔头,会逼着自己花时间去思考并取得进步,有时甚至还会激发一些小小的创作。“越剧折子戏《珍珠塔·惊塔》就是在比赛中应运而生的。记得当时‘越美中华’越剧青年演员大汇演临近决赛,老师建议我选用现有剧目,以确保稳妥,毕竟在短时间内创作新折子戏风险太大,尤其是像《珍珠塔·惊塔》这样体力消耗巨大的剧目。但已经有了剧本并且写好了唱腔,我希望它能够与观众见面,更希望老师们的辛勤创作能被看见。记得演出服装都是当天改好直接送到决赛地点的。”回忆起这段经历,陈丽君娓娓道来,每一个细节都让她难忘。

“我是在两个老师家里排完这出戏的,在翁国生老师家里拉完了整部戏的框架和动作,在支涛老师家和老师一起反复打磨,力争每一个动作更‘越剧’化。回到宿舍不安心,特别怕自己没记住,大半夜从排练厅的窗户爬进去继续练,‘折磨’完自己后,才感觉一丝丝安心。”陈丽君坦言,学戏需要持之以恒的耐力,需要反复训练,“我其实是个怕痛的人,但又是一个很能忍耐的人。回顾过去,无论哪一次,我都狠狠地咬牙坚持住了。”

在“越美中华”越剧青年演员大汇演的舞台上,陈丽君最终夺得越秀组第一名。后来,她又凭借在折子戏《珍珠塔·惊塔》中的出色表演,荣获浙江省戏剧界的最高奖项第七届浙江戏剧奖·金桂表演奖。“《珍珠塔·惊塔》不仅是我艺术生涯中的一个里程碑,更是我内心深处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精神的象征。”陈丽君说。

当演出的剧目越来越多,陈丽君也意识到戏曲表演固然需要反复训练,但一味死练是不够的,到一定程度就需要更多的理解和思考。就比如此次出演越剧《我的大观园》,拿到剧本反复研读后,陈丽君有了很多疑惑和想法,她鼓起勇气向编剧罗怀臻请教。“我紧张到表达都磕磕绊绊,没想到罗老师不仅认真倾听,还表示会记住我的想法,对其中我所说合理的建议给予采纳,然后对剧本进行调整,这让我备受鼓舞。随着交流的深入,我对剧本和角色的理解愈发清晰明确。”陈丽君说,通过这些年台前幕后的锤炼,不仅让她在专业上有所提升,也让她的人生收获颇丰,而其中最大的收获,莫过于越来越稳定的心态和越来越笃定的信念。

如今的陈丽君越来越享受在舞台上的每一刻。随着表演经验的积累,一些技法也随之水到渠成。“在戏曲表演中,时常会有一些突然‘开窍’的时刻,比如在某个表演细节的处理上,演着演着你会发现,可能另一种表达会更好,这种灵光一现的感觉让我充分感受到了做演员的乐趣。”陈丽君说。

近年来,陈丽君不断思考:作为年轻人,应该如何赓续传统?如何创作出符合时代审美的作品?她把自己比作越剧的一颗“小石子”,湖面平静的时候,努力去激起一点涟漪——在环境式越剧《新龙门客栈》中,借鉴武生的身段,融入现代舞的肢体语言;在《我的大观园》中,传统“尹派”与现代音乐相碰撞、戏曲身法与多媒体投影相融、古典音乐与现代舞碰撞;参加综艺节目《乘风2024》时,将越剧的“剑舞”融入女团舞……陈丽君不断地在越剧的传承创新中实践着。她说,创新不是颠覆传统,而是要用年轻人能接受的方式,让越剧的“唱念做打”焕发新生。她认为,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就在于与当代生活对话。

一路走来,在从艺的道路上,陈丽君说要感谢的人很多,包括老师、朋友等,但她最想感谢的还是父母。“他们从事着最辛苦的工作,默默地支持我。父亲好奇又勇敢、母亲好强又谨慎的天性,都影响着我。同时,也是他们踏实、质朴的人生观,影响了我对待生活、对待工作的诚恳态度。”陈丽君说,未来希望进一步在实践中提升自己,能够有计划、有节奏地创作打磨作品,不断用好的作品与观众对话。对于正在学习戏曲艺术的更年轻一代,陈丽君表示,希望他们“学戏要地道,创作要勇敢”。

“广大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的谆谆嘱托。由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中国艺术报社联合推出的中国文联“艺苑百花·青春篇”项目,正是积极回应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嘱托、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实践。

“艺苑百花·青春篇”依托“艺苑撷英——全国优秀青年艺术人才展演”活动选拔培养机制,重点展现各艺术门类优秀青年文艺工作者的风采,激励广大青年文艺工作者积极追求德艺双馨、勇攀艺术高峰,不断为新时代文艺事业繁荣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青年是事业的未来。只有青年文艺工作者强起来,我们的文艺事业才能形成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生动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对青年文艺工作者寄予殷切期望。相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在中国文联的引领团结下,更多青年文艺英才将会不断涌现,新时代文艺事业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生动局面将会更加动人,广大青年文艺工作者必将更加自觉地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延伸阅读:

艺苑百花青春篇|王梦尘:问天雏鸟,终成“涅槃金乌”

艺苑百花青春篇|王智滢:把人物掰开了揉碎了,碾进每一寸肌理

艺苑百花青春篇|刚红亮:从“龙套”到“龙头”,让中幡闪耀世界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