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龙套”到“龙头”,让中幡闪耀世界
——专访沧州市杂技团演员刚红亮
人物简介
1987年出生,12岁进入沧州青年杂技团训练,2020年加入沧州市杂技团,擅长中幡、钻圈、腾空飞杠、狮子舞等项目。参演剧目曾获中国杂技金菊奖杂技节目奖、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金狮荣誉奖,俄罗斯“偶像-2024”国际马戏艺术节铜偶像奖、第十三届赫罗纳“金象”国际马戏节铜象奖、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项目技巧类一等奖。参与“2023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艺苑撷英——2023年全国优秀青年杂技人才展演”“第十四届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等多项重要演出。
“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这句嘹亮的吟唱响起后,杂技节目《龙跃神州——中幡》迎来高潮。五米多高的中幡在演员的手、背、肩、头上灵巧腾挪、翻转如飞,时而被高高抛起,时而又在演员默契的队形变换中稳稳承接。这个集“惊、险、奇、美”于一身的作品于2023年登上总台春晚,走进大众视野,此后频繁亮相国内外各类赛事,成为沧州杂技版图中愈发耀眼的名片。而每当帷幕拉开,举着龙头率先亮相的,便是37岁的沧州杂技团演员——刚红亮。
从少年时与杂技结缘至今,刚红亮已经在这条道路上深耕了20余载。“我六七岁时就接触过杂技,但没有系统练习,后来被独轮车表演吸引,心动之后就决定加入杂技艺术大家庭。”这个始于兴趣的选择,为刚红亮搭建起职业生涯的第一个台阶。12岁时,刚红亮加入了沧州青年杂技团,在后续勤学苦练的时光里,他真正体悟到杂技的崇高内核与背后的艰辛。初入杂技团的3年,刚红亮的生活被基本功训练填满,随后他得到了上舞台当“龙套”的机会,在其他演员表演时,他就上台帮忙递道具、搬东西。为了帮助年轻演员克服初登舞台的紧张,老师会用这种方式帮助他们逐步适应舞台,克服心理障碍。就这样,在一次次的“龙套”经历中,刚红亮逐渐熟悉了演出的环境,慢慢褪去了最初的胆怯。“正式登台演出的时间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随着时间的推移,心里那种惧怕慢慢消失,舞台上掌声一响起,内心就特别激动,想把自己的本事展现出来,那时候就自然而然成主演了。”在开始训练的岁月里,刚红亮学会了最初激发他兴趣的独轮车,陆续接触了舞狮、草帽等诸多项目,其中也包括后来的拿手项目——中幡。
2020年,刚红亮加入沧州市杂技团,也是在这里,他参与和见证了中幡项目的改编革新,不断登上国内外大大小小的舞台。中幡的原型是古代彰显皇家恢宏气势与庄重氛围的仪仗,也是皇家表演项目,后被民间艺人改进和演绎,作为杂技项目得以流传。该项目技巧门槛极高,演员需在头顶、肩膀、脊背等不同身体部位,精准操控数米长的中幡完成直立、旋转、抛接等动作。沧州市杂技团、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和沧州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打造的节目《龙跃神州——中幡》就在这一传统项目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改编。“我们觉得中幡恢宏大气,很能彰显中国杂技的风貌,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感。如果能把其他艺术门类的元素也融合进来,就好比让一只雏鹰的羽翼更加丰满,团队就是以这样的心态投入最初的创作。”刚红亮说。排练一开始就难题不断,最早版本的中幡太重,训练时受伤概率大,创新技术动作也需要反复调试,“能最终搬上舞台的动作,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一点都不能马虎”。从最基础的平稳性和空翻训练到创新动作编排,刚红亮和队员们每天至少训练8个小时。为了让节目更具艺术感染力,团队还尝试将古典舞的柔美、武术的刚劲、京剧的韵味融入其中,这对出身杂技专业的刚红亮而言是一次不小的挑战。这些技艺动作,日积月累地练习都未必能熟练,想精准把握其中的神韵,更是难上加难。刚红亮从零开始、迎难而上,历时两三年编排的《龙跃神州——中幡》最终在舞台上以气势磅礴、兼容并蓄的特点获得广泛赞誉。“以前中幡的表演大多是旧模式,技术没创新,音乐和舞蹈编排也缺乏改良。我们则是边演边创新,直到《龙跃神州——中幡》这个版本,才达到比较满意的状态,这是经过很多杂技人的摸索才呈现出来的。”刚红亮说。
一直在尝试,一直在创新。这是《龙跃神州——中幡》的编排理念,也是刚红亮等沧州杂技人一直秉持的艺术宗旨。历经数次改编与打磨,2023年,刚红亮站上了总台春晚的舞台。“之前也去过春晚的演播厅,但没有上台,这是第一次表演主节目,是职业生涯中的重要经历,心情真的非常紧张和激动。”在他看来,这次登台不仅是完成一场节目表演,更是让世界看到沧州杂技。此后,《龙跃神州——中幡》不断活跃在各大杂技赛事中。“演了一二十年中幡,但每次比赛仍能带来新的挑战和紧张感,我们必须不断克服考验,寻求突破。但无论怎么创新,杂技的技术核心不能丢,这是传承的根本。”刚红亮说。
37岁的刚红亮依然保持着高强度的训练节奏。除了中幡之外,他还身兼钻圈、草帽、舞狮等多个副项。“年龄带来的体能下降是客观事实,但只要还在这个行业,就需要每天训练来保持状态。”刚红亮见证了团里的人才成长,近年来也主动承担起“老带新”的责任,希望能帮助年轻的杂技演员早日成熟,少走弯路。2024年底,《龙跃神州——中幡》节目在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项目中收获了技巧类一等奖,面对体育场这一特殊的比赛场地,刚红亮说:“我们以节目的‘稳’为核心追求,大家不会争个人表现,而是默契协作,共同完成好这个节目。”正是因为这些努力,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沧州杂技才能不断迎来一个又一个春天。对沧州杂技的未来,刚红亮的祝福简单而真挚:“沧州浓厚的杂技氛围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杂技人之间就像互相切磋又互帮互助的朋友,希望沧州杂技能‘做大做强,再创辉煌’,希望中国杂技能迎来更多世界各地的朋友。”
从最初的懵懂少年到如今的团内骨干,从默默无闻的“龙套”到一马当先的“龙头”,刚红亮一直在传承与创新、坚守与突破的平衡中探索杂技的魅力。《龙跃神州——中幡》中那句“金鳞化龙”的吟唱,是他职业生涯的生动注脚,未来他将继续怀揣这种自强不息、蓄力突破的耐心与韧性,让中幡继续闪耀世界。
“广大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的谆谆嘱托。由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中国艺术报社联合推出的中国文联“艺苑百花·青春篇”项目,正是积极回应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嘱托、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实践。
“艺苑百花·青春篇”依托“艺苑撷英——全国优秀青年艺术人才展演”活动选拔培养机制,重点展现各艺术门类优秀青年文艺工作者的风采,激励广大青年文艺工作者积极追求德艺双馨、勇攀艺术高峰,不断为新时代文艺事业繁荣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青年是事业的未来。只有青年文艺工作者强起来,我们的文艺事业才能形成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生动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对青年文艺工作者寄予殷切期望。相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在中国文联的引领团结下,更多青年文艺英才将会不断涌现,新时代文艺事业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生动局面将会更加动人,广大青年文艺工作者必将更加自觉地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延伸阅读:
艺苑百花青春篇|苏临轩:为演好粤剧,走“苦道路”,下“笨功夫”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