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住这根“金箍棒”
——专访绍剧猴戏第五代传人、浙江绍剧艺术研究院演员王浩爽
人物简介
工武生,主攻绍剧猴戏表演。2007年毕业于绍兴艺术学校绍剧表演专业,师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绍剧代表性传承人刘建杨。王浩爽在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火焰山》《闹天宫》中塑造孙悟空形象,并饰演《龙虎斗》呼延三赞、《朱砂球》滕青等角色。曾获第七届浙江戏剧奖·金桂表演奖、第二十七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新人主角奖、2022年全国地方戏精粹展演表演艺术传承英才。
绍剧猴戏巧妙融合了丰富的动作性、夸张的可舞性,蕴含着对孙悟空人物角色深刻而独到的理解。“武戏文演”是绍剧猴戏的重要特点,即在跌、打、翻、扑及“出手”等高难度动作技巧外,尤为注重人物情感的挖掘。作为一名武生,35岁的绍剧猴戏第五代传人王浩爽在舞台的历练中不断接近绍剧猴戏的真髓。
“完了,完了。”2021年底一次受伤导致左踝关节韧带断裂,王浩爽的心里只有这两个字。武戏演员对练功时崴脚习以为常,坐着缓一会儿就能站起来,但这一次王浩爽躺了很久,直到师兄弟们将他送到医院。那是在接到参加总台戏曲晚会的通知后,王浩爽练得比平时更用力导致的。从2010年开始,王浩爽左脚腕的“老地方”伤过四五次,演出的任务和武戏演员不能“废功”的职业要求让他不能长期休养,所以每次也没能得到完全康复。与运动员相似,武戏演员的一些伤病是不可逆的,王浩爽的韧带长期拉扯后变得细长,做简单的转身动作也有受伤风险,这一次最终因受伤断裂。医生对王浩爽说,如果不上台演戏,这根筋对生活并无影响。如果进行手术接上脚筋,则意味着王浩爽要继续承受不断受伤的风险。
武戏演员伤病多,要趁年轻力壮在台上不断翻腾跳跃、做大量技巧,艺术生命较短。翻腾技巧方面,王浩爽认为,武戏演员在30岁后就没有进步空间了。王浩爽的四位师兄先后因为伤病转做文职工作或戏曲教学。“选择是否要做手术时,我想如果不再登台表演,师父刘建杨在绍剧这一脉可能就中断了。”王浩爽的选择是继续在舞台上表演。
“我第一次看到刘建杨老师,就满心崇拜。”2003年,13岁的王浩爽和浙江绍剧团艺训班的同学们参与了浙江绍剧团《真假悟空》排演,饰演一群小猴子。王浩爽被老师推荐演一个偷尝酒液的小猴子。艺训班封闭式的学习生活很枯燥,王浩爽和同学们逃离的欲望很强烈,可是他们的玩心却被这次排演勾住了,放学后几个同学自行安排《西游记》师徒四人的角色,玩得不亦乐乎。在王浩爽眼里,刘建杨扮演的真孙悟空、章劼扮演的假孙悟空,都“很帅”。
刘建杨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绍剧)的代表性传承人,也是绍剧猴戏表演艺术大师六龄童的弟子。2019年王浩爽正式拜师。谈起与老师的相处,王浩爽说:“刘老师一天不演戏就不舒服,自称患了‘戏癌’。他的个性与孙悟空完全融合,时常教导我们,要低调做人、高调演戏,遇到困难不能退缩。生活上他没有过分讲究,但是在舞台上却像换了一个人,金箍棒上少了一点金漆都要补上。”言谈间王浩爽对“领路人”刘建杨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仿佛还是当初“美猴王”身边那个“小猴子”。
“绍剧猴戏舞台上,‘红花’把‘美猴王’演得精彩鲜活,离不开‘绿叶’的配合。”王浩爽谈道。戏曲百花园中,绍剧以武戏猴戏见长。绍剧猴戏表演艺术由绍剧一代宗师六龄童创立,在六龄童重排《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几本猴戏剧目时,需要大量武戏演员来衬托,所以团队配合是绍剧猴戏的传统和特色。但绝大多数武戏演员从踏上舞台到离开舞台,只能扮演给孙悟空“打下把”的一些角色。
武戏演员舞台生命短,又要吃苦、容易受伤,专干这行的演员不多。目前浙江绍剧艺术研究院除王浩爽外,还有4名猴戏演员,他们原本不是专学猴戏,但是因为有良好的翻腾基本功,能适应一些猴戏的排演,所以干了这行。很多武戏演员“跑龙套”几年后,不甘于现状便转行谋生。近年来,浙江绍剧艺术研究院较大地提高了武戏演员的待遇,仅次于获“梅花奖”的演员。
心里早已埋下的想站在舞台中央演孙悟空的那颗种子,让王浩爽最终坚持了下来。2007年,王浩爽经过五年学习从艺训班毕业,进入浙江绍剧团,此后度过了多年的龙套生涯。2012年,开始思考职业方向的王浩爽迎来了他的机会,由浙江绍剧团改组而成的浙江绍剧艺术研究院,在排演青春版《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时,决定让他饰演孙悟空。王浩爽的身形气质和所擅长的武戏技巧在当时基本定型,从扮相、形体上看,他与刘建杨乃至六龄童有许多相似之处,演出得到颇多好评。演过主角后的王浩爽虽然还要继续跑龙套,但人们都开始鼓励他演下去,渐有让他“挑大梁”之势。在刘建杨的悉心指导下,王浩爽对猴戏的理解不断深入。
过去猴戏是卖座养团的戏,随着传统文化与产业、科技不断融合,猴戏在新场景中总是能抓住人们的目光,也让王浩爽看到传统猴戏发展的潜力。2023年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前的暖场表演中,浙江绍剧艺术研究院与绍兴市越剧团联合演绎了《美哉古越》,在全场五万中外观众的注视下,王浩爽站在最高的酒坛模型上,“齐天大圣”的金箍棒上下翻飞,成了节目的点睛之笔;十多天后的闭幕式上,绍兴的花车后,“美猴王”带着“小猴子”们鱼贯而出,连续翻起跟斗;今年浙BA比赛绍兴队对阵富阳队的中场时,协作、灵动的绍剧猴戏表演让篮球比赛变得娱乐性更强。据王浩爽介绍,现在绍剧猴戏的演出机会较多,除了传统的业务演出如农村举行庙会、修族谱等活动时表演大戏,还在社区和学校进行惠民演出、参加晚会演出等。
王浩爽发现,越是大城市,观众对绍剧猴戏的反响越强烈,猴戏有“物以稀为贵”的优势。他说,孙悟空的形象是世界的,改编一方面注重的是形象的精彩,一方面讲究的是精神内核的传递。只要演绎得好,任何形式的孙悟空都会让人热血澎湃,归根结底是要把戏演好。
2022年,王浩爽参加了由中宣部文艺局、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中国剧协联合主办的“艺苑撷英——全国优秀青年艺术人才(戏曲武戏、丑戏)展演”。他主演《闹天宫》,为了突出青年演员的舞台表现力,在传统基础上大量加入“出手”“翻腾”等技巧,受到了专家、观众的高度好评。《闹天宫》基于六龄童版改编,王浩爽版既扬长避短,也更契合观众的审美期待。
“‘出手’是各剧种悟空戏中不断抛掷兵器的舞台技巧,但‘出手’不能乱用,它不仅要展现演员的技艺,更重要的是技巧要服务于表演的情绪,服务于整体舞台效果,节奏上讲究轻、重、缓、急,否则表演就与杂耍无异了。”《闹天宫》中,孙悟空初出茅庐野性未驯,本领初成心高气傲,要“闹”要“闯”。王浩爽说:“孙悟空的这些情绪特质恰好与我当时的年龄特性相契合,许多‘出手’技巧便自然而然地融入‘嬉打’之中,毫无生硬之感,更加凸显了孙悟空的特点以及他与天宫的对立关系,让高高在上的天兵天将被戏耍,形成戏谑幽默的舞台效果。”
一个武戏演员练技巧难,恰当地用技巧进行表演更难,表演孙悟空这样一个神气毕现、灵气逼人的角色,难上加难。王浩爽说:“在秉承六龄童奠定的‘猴学人’的表演理念基础上,刘建杨老师更多地强调通过人情味来展现孙悟空的魅力。经过多年的舞台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人’在猴戏表演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孙悟空的表演要在神仙的神通广大、人类的丰富情感以及猴子的灵动身形中,不断做出恰当的平衡与侧重,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猴学人”意味着猴戏演员要揣摩人、懂得人,这依靠表演者对动作、对角色、对戏的迷恋与喜爱。当年,六龄童为了精准呈现猴戏,与一只小猴朝夕相处,却在观众“太像毛猴了”的评价中悟到纯粹的模仿并非艺术,转而开拓“猴学人”的表演方法。王浩爽说,他能感受到一双双来自观众席上的目光,审视着舞台上自己的情绪是否准确、表演效果是否合适。每次演出后,王浩爽都会不断回想自己的某个动作是否到位、如何改进,这就是表演的修行和磨炼,“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否认自己,在调整中再逐步肯定自己,从而让孙悟空更具生命力,更加精彩地接住这根‘金箍棒’”。
“广大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的谆谆嘱托。由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中国艺术报社联合推出的中国文联“艺苑百花·青春篇”项目,正是积极回应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嘱托、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实践。
“艺苑百花·青春篇”依托“艺苑撷英——全国优秀青年艺术人才展演”活动选拔培养机制,重点展现各艺术门类优秀青年文艺工作者的风采,激励广大青年文艺工作者积极追求德艺双馨、勇攀艺术高峰,不断为新时代文艺事业繁荣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青年是事业的未来。只有青年文艺工作者强起来,我们的文艺事业才能形成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生动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对青年文艺工作者寄予殷切期望。相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在中国文联的引领团结下,更多青年文艺英才将会不断涌现,新时代文艺事业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生动局面将会更加动人,广大青年文艺工作者必将更加自觉地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延伸阅读:
艺苑百花青春篇|苏临轩:为演好粤剧,走“苦道路”,下“笨功夫”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