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演好粤剧,走“苦道路”,下“笨功夫”
——专访广东粤剧院青年演员苏临轩
人物简介
苏临轩 广东粤剧院二级演员
应工文武小生行当,师承粤剧表演艺术家欧凯明。领衔主演剧目《柳毅奇缘》《蝶影红梨记》《五女拜寿》《双枪陆文龙》《倩女幽魂·爱》《宝莲灯》《杨翠喜》《战冀州》《战巴丘》《风雪山神庙》《夏元淳之骂奸》等。先后获得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广东省中青年戏剧演艺大赛”金奖;2019年荣获“广东粤剧院青年唱功大赛”金奖;入选“艺苑撷英——2022年全国优秀青年艺术人才展演”;在2022年全国地方戏精粹展演中被授予“表演艺术传承英才”荣誉等。
“对粤剧、对舞台有敬畏之心,对粤剧人有团结之心,对教导过你的前辈、老师有感恩之心。”2015年拜师粤剧名家欧凯明时,师父对于“常怀初心”的叮嘱,苏临轩一直铭记在心。10年来,他以勤学苦练践行着对于粤剧艺术的“初心”,并以一台台精彩的演出收获了一众戏曲“粉丝”。
苏临轩和粤剧的缘分很早就结下了。出生于湛江、父母均为业余雷剧演员的苏临轩,有着进入戏曲行当的天然优势。然而,初次接触粤剧,伴随他的是一段并不愉快的记忆:七八岁时,父母工作忙碌,苏临轩被送到了接收寄宿生的遂溪县文化艺术学校读书。第一次离开家人独自生活,对年纪尚小的苏临轩如晴天霹雳。不过,也正是在这里,苏临轩遇到了他将托付一生的挚爱——粤剧。在学校里,苏临轩接触了多种艺术门类,但对粤剧情有独钟,爱上了这门艺术。从最基础的压腿、踢腿、跑圆场开始练起,苏临轩专心学习粤剧,并尝试站上戏曲舞台,成了一名小小的粤剧演员。
2006年从艺术学校毕业,一心要学粤剧的苏临轩报考广东粤剧学校,并被顺利录取。
在环境相对自由、开放的广东粤剧学校,他如饥似渴地练功,梦想也慢慢变得触手可及。也正是在这时,苏临轩遇到了从艺道路上的第一个困难。唱好粤剧,要过的第一关就是语言,做合格的粤剧演员,一口标准、流利的粤语是必需的。苏临轩是湛江人,从小讲的是雷州话,粤语说得一塌糊涂,以至于他的很多想法都不能用粤语准确表达,用不标准的粤语说话时,还会引来同学们的哄笑。不过,这并没有让苏临轩丧失信心,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攻克语言关,说一口纯正的粤语。课堂上,老师有意让他站上讲台朗读课文,一个字一个字地纠正他的发音;课堂外,遇到不会念的字,他就主动问同学,应该怎样发音,用什么口型能讲得更标准,他会不厌其烦地请教。经过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纠正,苏临轩终于攻克了语言难关,讲出了一口纯正的粤语。
苏临轩的用心和刻苦,老师们都看在眼里,对他也抱有更大的期望。2010年夏天,苏临轩和十几位同学在班主任的带领下来到广东粤剧院应聘演员。面试第二天,他和另一位同学就接到了录取通知。
这一年的7月16日,18岁的苏临轩来到广东粤剧院二团报到,正式成了一名专业粤剧演员。
报到第一天,苏临轩直奔排练场。“我记得当时正在排练粤剧《宝莲灯》,团长让我跟师哥们一起排练,《宝莲灯》也成为我在粤剧院的第一场戏。”苏临轩回忆。他在《宝莲灯》里饰演一名士兵,到第五场才有戏份。虽然第一个角色是个“小龙套”,但这足以让苏临轩感到兴奋,他整日泡在排练场里练功,没日没夜地磨炼自己的技艺。
2011年,苏临轩参加第七届广东省中青年戏剧演艺大赛,出色地演绎了粤剧《杨再兴勇闯小商河》。“初出茅庐,哪有什么比赛经验,当时就想着历练一下,争取踏上决赛的舞台。”苏临轩用的是“笨办法”,老师怎么教,他就怎么练,每天背着靠旗、穿着厚底靴跑圆场,练习各种技巧,一遍遍地拉戏。他穿的那套练功靠本来是白色的,日复一日的汗水浸泡,练功靠也变成了黄色。刻苦的练习终于迎来收获,苏临轩获得了这届比赛的银奖。
这之后,他又连续参加了接下来的几届广东省中青年戏剧演艺大赛,从最初的“银奖”到连续四届赢得“金奖”,苏临轩以长靠武戏赢得了业内专家的认可。不过,比起荣誉,苏临轩更看重艺术水平的精进,他享受着“努力终获回报”的过程……
逐渐崭露头角的苏临轩也获得了更多与前辈名家同台演出的机会。有一次,苏临轩与欧凯明同台表演,演出结束后,欧凯明走向苏临轩,笑着对他说:“唱得不错,有没有坚持练功啊?”欧凯明的赞赏和关心让苏临轩感到激动,在他看来,像欧凯明这样德艺双馨的粤剧名家是偶像级人物——苏临轩还记得,第一次现场看欧凯明演出是在2012年,在欧凯明《岭南一粟》专场演出中,坐在台下的苏临轩以一种崇敬的心态,完成了一次沉浸式的对偶像的学习,当时深感“震撼、叹为观止”。所以当欧凯明问候自己时,苏临轩激动到语无伦次。
这之后,苏临轩与欧凯明慢慢熟识,也以“欧大哥”相称。有一次,欧凯明的弟子吴泽东问他,想不想跟“欧大哥”学戏?苏临轩想都没想就回答:求之不得!吴泽东记在心里,带着师母和同门师兄弟去看苏临轩的演出,大家对他的表演都有着极好的印象。2015年,苏临轩终于拜在了欧凯明门下,“欧大哥”变成了“欧师父”,苏临轩也圆了一个“大梦”。
拜师之后,苏临轩学得更加刻苦,他一有空就带着作品找欧凯明请教,在师父的指导下改进表演。在欧凯明的帮助下,苏明轩的基本功与身段、演唱都有了明显的进步,演出的艺术表现力越来越强。苏临轩的演艺生涯就此实现了蜕变。
这时,苏临轩意识到,要想在舞台上走得更远,还需要进一步补齐短板。对苏临轩来说,他的一个短板就是唱功。必须练好唱功!苏临轩找到自己在广东粤剧学校的唱功老师罗敏宁,一有时间就前往罗敏宁家,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唱功。从最基础的吊嗓到练音阶、吸气、吐气,再到分析人物剧情,练习以声传情,苏临轩一字一句地练,一遍一遍地唱,一直唱到自己满意为止。他要追求的就是“细腻到一字一句,连呼吸都带戏”。这样用功的练习,让苏临轩的唱功得到了极大的进步。直到今天,苏临轩还会时不时地找罗敏宁请教,罗老师告诉他“只要你愿意学,我就愿意教”,这给了苏临轩坚持不懈的力量。
在唱功之外,对角色的塑造也是苏临轩的一个弱点。为了锻炼人物塑造能力,苏临轩挑战了粤剧《风雪山神庙》中林冲这一角色,《风雪山神庙》对塑造人物的能力要求很高。从2020年开始,苏临轩请师兄彭庆华指导自己排这出戏。彭庆华指出了苏临轩演出的一个缺点:在饰演林冲时,苏临轩的表情有点“喜庆”,他的眼神不能表现林冲压抑的心情。这给了苏临轩很大启发,于是找来了不同版本的戏曲《水浒传》,认认真真地看完,反复研究戏曲大家们怎么表现林冲这一角色。同时,他还把李少春、于魁智饰演的京剧版《风雪山神庙》看了好多遍。就这样,苏临轩对林冲的理解逐渐加深,对这一角色的诠释也越来越“对味”。凭借对《风雪山神庙》的精彩演绎,他最终夺得了“广东粤剧院2020中青年演艺大赛”金奖,这部作品也最终“磨”成了苏临轩的一个代表作。
从一字一句学习粤语,到流着汗水苦练靠把戏;从“以声传情”练好唱功,到“磨炼”角色塑造能力,苏临轩走的是一条“苦道路”,下的是“笨功夫”。不过,也正是这样坚持苦练基本功,苏临轩完成了艺术道路的“进阶”,成为粤剧青年演员中的佼佼者。苏临轩始终没有忘记对于粤剧艺术的“初心”,最初接触粤剧时心中感受到的那道灿烂的艺术光芒,至今还在照耀着苏临轩前进的道路。
“广大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的谆谆嘱托。由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中国艺术报社联合推出的中国文联“艺苑百花·青春篇”项目,正是积极回应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嘱托、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实践。
“艺苑百花·青春篇”依托“艺苑撷英——全国优秀青年艺术人才展演”活动选拔培养机制,重点展现各艺术门类优秀青年文艺工作者的风采,激励广大青年文艺工作者积极追求德艺双馨、勇攀艺术高峰,不断为新时代文艺事业繁荣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青年是事业的未来。只有青年文艺工作者强起来,我们的文艺事业才能形成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生动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对青年文艺工作者寄予殷切期望。相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在中国文联的引领团结下,更多青年文艺英才将会不断涌现,新时代文艺事业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生动局面将会更加动人,广大青年文艺工作者必将更加自觉地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