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中国文艺评论》>专题策划>正文

新时代英模剧的典型形象塑造(李跃森)

2020-07-09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 作者:李跃森 收藏

  编者按:典型人物所达到的高度,就是文艺作品的高度,也是时代的艺术高度。只有创作出典型人物,文艺作品才能有吸引力、感染力、生命力。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广大文艺工作者有责任创作出同我们这个文明古国、我们这个蓬勃发展的国家相匹配的优秀作品,塑造出体现新时代风貌的典型人物。本期特围绕这一主题,刊发一组文章,以飨读者。

新时代英模剧的典型形象塑造

  内容摘要:新时代英模形象是当代现实主义典型化原则的集中体现。新时代电视剧创作应从真实性、完整性、成长性三个层面塑造人物形象,讲述生命故事,把时代精神与人性深度很好地结合起来,从而为电视剧人物画廊增添些堪称典型的艺术形象,并且在艺术形象典型化的路径和方法上进行新的探索,进而丰富现实主义的内涵。

  关 键 词:新时代英模剧 典型形象 人物塑造 现实主义 电视剧评论

  英模剧创作中有一个突出现象:一些英模剧写的事情明明是真的,但看起来很虚假。这触及了英模剧创作的一个根本问题。英模剧的本质是其具有非虚构性,这是探讨英模剧典型化的基础。英模剧创作的特殊性在于虚构的空间相对较小,因而如何处理真实与虚构的关系,在多大程度上、在哪些方面允许虚构,就成为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新时代英模形象是当代现实主义典型化原则的集中体现。它改变了以往英模剧中说教式、灌输式的方法,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塑造人物形象,讲述生命故事,把时代精神与人性深度很好地结合起来,在贴近生活、贴近观众的同时,又避免把英雄人物世俗化。

  一

  英模剧是我国独有的视听艺术品种。它以塑造英雄模范人物为核心,通过艺术化的方式传播主流价值观,表现时代精神、民族精神,从而起到教育人民、凝聚力量、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

  判断一个时代艺术创作成就的高低,有一条重要标准,就是看它创造了多少艺术典型。典型化是现实主义艺术的主要方法,也是英模剧创作的首要原则。新时代的英模剧不但为电视剧人物画廊增添了一些堪称典型的艺术形象,而且在艺术形象典型化的路径和方法上进行了新的探索,这些探索加深了我们对现实主义的理解,丰富了现实主义的内涵。并且,研究对象越是具有特殊性,就越能从中发现我国电视剧创作的普遍规律。

  我国电视剧中英模形象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958年至1978年

  这一阶段的电视剧基本采取直播的形式,塑造英模形象是电视剧创作的主要任务,此时的英模形象大多充满理想主义色彩但比较苍白。

  ▪第二阶段是从1978年至2012年

  这一阶段英模形象塑造的手法发生了很大变化,创作者重视以普通人的视角来描写英雄模范,平民化、人性化、个性化是这一阶段英模形象的主要特征。同时,由于电视剧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大众的期待视野、欣赏趣味也对英模形象的塑造产生了一定影响。

  ▪第三阶段是从2012年至今

  市场因素明显退居次要地位,政府对于电视剧创作的扶持引导作用得到强化,英雄模范重新成为电视剧创作的焦点。

  由20世纪的《铁人》《焦裕禄》,到21世纪初的《孔繁森》《任长霞》,再到新时代的《初心》《太行赤子》《黄大年》《谷文昌》《一诺无悔》《中国天眼》,英模剧的人物形象有了明显的不同,从以打造楷模为中心转变为以传播价值为中心。其中最显著的变化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深入挖掘英雄模范的精神内涵,突出“初心”“使命”,强调英雄模范对于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推动作用。第二,知识分子形象在英模剧中所占的比例大幅提升,使英模剧呈现出新的时代风貌。第三,注重人文关怀,在表现主人公精神力量的同时,强调把英雄模范作为人民群众的一份子,描绘英雄模范与普通老百姓的血肉联系。第四,重视英雄模范精神价值及其表达方式的当代性,努力寻求英雄模范思想品格与当下社会关切的结合点,让观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启迪和情感净化。这些方面构成了新时代英模剧艺术形象典型化的基本特征。

电视剧《太行赤子》剧照

电视剧《太行赤子》片头曲《暖阳》

  二

  一般来讲,英模剧大多采取纪实的方式,具有鲜明的教育功能和认知功能,主体情节必须是真实的。但这与西方流行的非虚构写作不同,非虚构写作强调从个人视角出发,而英模剧则从公众视角出发来表现人物。视角的不同带来价值取向的差异。但无论采取哪种视角,真实性都是必须遵循的艺术准则。

  20世纪80年代,文学教科书这样解释典型化:“作家进行典型形象的创造,总是通过个别反映一般,通过生动、鲜明的个别的艺术形象,表现一定社会生活的本质,通过具有独特个性的人和具体的矛盾冲突,反映特定时代的某一阶级、阶层或某种社会关系的共同本质。”

以群《文学的基本原理》

  到了21世纪初,教科书对典型化的认识依然如故:“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概括的基本方式。即通过收集、分析大量的生活材料,从中提炼出最能体现某种人物或某种生活现象特点的素材进行整合、虚构,在艺术加工基础上创造出新的艺术形象。经过艺术加工,文学所创造的艺术形象既是个别的,又因为体现了同类现象共有的特点而具有普遍的意义。”

  可以看出,两条定义中对于典型化的表述都没有涉及典型性与真实性的关系,也许在作者看来,两者是毫不相关的问题。但事实并非如此。改革开放以来文学艺术的创作实践表明,脱离了真实性的所谓“典型”,充其量只是抽象和空洞的时代精神传声筒。真实性先于典型性。社会在发展,现实主义的理念和手法在不断更新,但文艺理论界对于典型和典型化的认识却还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严重滞后于创作。

  典型化不能脱离生活的真实。英模形象典型化的关键,一方面要深入分析英雄模范的与众不同之处,描摹出个性鲜明、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另一方面要从总体上把握英雄模范,如果简单地把英雄模范等同于道德模范,把各种美好品质都集中在英雄模范身上,就根本谈不上典型化。

  典型化离不开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探索。英模剧的创作离不开表现人物的内心真实,即用生动、独特的方式揭示人物的梦想、希望和心路历程。实际上,对于创作者来说,深入理解英雄模范的内心世界,比了解他们的先进事迹本身更为重要。

  电视剧《初心》就是一部探索英雄人物内心世界的典范之作。该剧生动地描写了甘祖昌将军的奉献精神:他带领家乡群众开发虎形岭、修水库、建发电站、建水泥厂和农科所,他的眼里没有小家,只有大家。作品深入地揭示了主人公思想品格形成的内在原因。表面看来,这部作品似乎没有多少创新意义,但正是由于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准确把握,它在揭示英模精神力量方面远远超出了以往同类题材作品。

电视剧《初心》海报

  电视剧《中国天眼》则将侧重点放在主人公南仁东的人文关怀方面。他怀有强烈的使命感,拼着性命也要建成世界上口径最大、最灵敏的射电天文望远镜,为国家争气。同时,他对普通百姓也有着深厚的感情。时代使命与百姓利益的冲突在他身上升华为强烈的人文关怀。作品中的南仁东始终对人民心怀感恩,并把这份感恩化为砥砺前行的强大力量。

  三

  在汉语中,“典型”和“模范”是同义词,都指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英模剧与其他电视剧品种相比有一条重要区别,就是它的主人公在生活中本身就具有典型性。

  但是,生活的典型性不等于艺术的典型性。有时候,从生活典型到艺术典型,转化过程非常曲折,其难度甚至会超过虚构人物的作品。英雄模范在生活中往往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但到了电视剧中,一些英雄模范的个性却显得不那么鲜明,这是因为作家、艺术家受到自己眼界和格局的限制,对生活中一些生动的素材视而不见,反而为了戏剧化的目的虚构一些脱离人物精神实质的情节和细节,没有表现出英雄模范人生的完整性和丰富性。

  电视剧《黄大年》用归国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来体现新时代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黄大年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回到母校执教,用生命践行了对祖国的承诺,将中国重型深探装备技术推向世界前沿。作品没有拔高人物,也没有人为地制造戏剧冲突,而是用一个个生活气息浓郁的细节,描写出主人公如何将自己的人生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电视剧《黄大年》海报

  英雄模范之所以能够润化当世、泽被后世,固然是因为他们的崇高精神,但同样也因为他们的纯真性情。写好英雄模范的一个关键点,就是要写出人物的真性情,包括一些看似不那么伟大高尚的行为和想法,而不是出于美化人物的需求进行涂改和遮蔽。认同主人公的不完美,才能够塑造出真实的艺术形象。

  电视剧《黑脸》主人公是被百姓称为“黑脸包公”的反腐勇士姜瑞锋。剧中的姜瑞锋并非处处高大完美,而是有许多“人之常情”。得知家里被歹徒砸了,妻子吓得心脏病发作,他立刻放下手里的事,赶回家安慰妻子。如果这时候还表现他如何忘我地工作,就背离了生活真实。生活中的姜瑞锋买了一件新西装,连袖子上的商标也不剪就穿出去了,那个有点名气的牌子似乎可以让他在大家面前炫耀一下。就是这样的细节,拉近了观众与主人公的距离,让一个朴实、憨厚的好干部形象跃然荧屏。

  新时代英模剧的典型化围绕着两个基本方向:一个是对崇高性的追求——崇高性既是人物的精神特质,又是作品的美学品格;一个是对人民性的追求——从普通人的视角来表现英雄模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方向。在优秀的英模剧中,两者统一于人物的成长过程。

  成长过程也是一个灵魂探索的过程,是从内心觉醒到内心冲突,再到自我完善的过程。从普通人到英雄,成就他们的不是豪言壮语,也不是瞬间的伟大辉煌,而是他们面对生活、面对历史的一系列主动选择。在某种意义上,英模剧的魅力就在于人的意志与命运逆向而行。

  电视剧《太行赤子》中李保国的形象是人物成长性的一个范例。他被称为当代“新愚公”,他的性格核心就是这个“愚”字。他个性直率认真、追求完美、只讲道理不讲情面,有科学家身上常见的执著和真诚,因而显得有点愚钝。作品没有过多展示他的先进事迹,而是把创作的焦点集中在勾画人物的成长轨迹上。

  再比如电视剧《任长霞》中的任长霞,也是一个富有人格魅力的人物。她一心为民,全身心地工作,但内心世界是矛盾的:作为母亲、妻子,她觉得亏欠了家里人;案子没有破,又觉得亏欠了老百姓。她的内心始终萦绕着一种负疚感。这种矛盾心理是她善良品质的外化,也是强烈责任感的表现。正因如此,她才会把对家人的爱转化为对百姓的爱,得到了群众对她的喜爱和认同。

  英模剧的典型化,归根结底是一个英雄史观的问题。怎样看待英雄,决定了英模剧的创作方向。创作的出发点,应该是发现英雄,而不是神化英雄,也不是解构英雄。

  艺术讲述的是关于生命的真理。电视剧创作的本质,就是不断地重新讲述这个真理。英模剧的独特价值就在于通过人物的成长历程和内心冲突发现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自觉。这种生命的自觉决定了作品的价值和品位。

  *本文系2017年“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项目《建立科学的电视艺术评价体系》阶段性研究成果。

  (本文节选自《中国文艺评论》月刊2020年第6期文章《新时代英模剧的典型形象塑造》,阅读全文请点击底部“登录后查看PDF完整版”,文中海报、剧照、书封、音频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李跃森 单位:《中国电视》杂志社

  《中国文艺评论》2020年第6期(总第57期)

  责任编辑:杨婧

 

  ☆本刊所发文章的稿酬和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给付。新媒体转载《中国文艺评论》杂志文章电子版及“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众号所选载文章,需经允许。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清晰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及期数。(点击取得书面授权

 

 

 

  延伸阅读:

    李跃森:新时代英模剧的典型形象塑造/《中国文艺评论》(“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独家精华版)

    喜讯 | 《中国文艺评论》晋身C扩

    《中国文艺评论》杂志征稿和征集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启事(点击查看。学术投稿邮箱:zgwlplzx@126.com)

    《中国文艺评论》2020年第6期目录

    粤海风丨李跃森:现实主义的当代表达——以近年电视剧创作为例

    劳动之美永恒(李跃森)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