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智媒时代,信息爆炸使注意力成为稀缺通货,海外社交平台与网红通过“算法—情感—商业变现”的耦合机制重塑全球信息消费链。本文聚焦海外网红,基于多案例深描,揭示网红如何借高唤醒人设触发情感共振,平台即时捕捉互动信号并放大流量,形成“吸粉—吸金”双螺旋。基于此,文章提出平台匹配、人设锻造、内容三维、算法友好、合作杠杆、数据迭代、商业闭环的七步出海路线,为文化精准远航和国际传播效力提升提供可操作范式方面的参考建议。
【关 键 词】 网红 粉丝 网红经济 中国行 国际传播
智媒时代,信息供给呈指数级增长,导致注意力成为稀缺的竞争性资源。社交网络平台与网红合作,通过算法分发重塑信息消费链路:网红输出高唤醒人设内容,用户产生强交互信号,平台统计实时信息消费数据(如浏览时长、点赞、评论、分享、完播率、滑动速度、停留位置等),推荐系统即时加权推送,流量滚雪球般扩散,最终将受众注意力持续锁定在平台生态内。自20世纪末21世纪初,网红(Social Media Influencer)现象历经二十余载的早期萌芽、快速发展和产业化三个演变阶段,既反映了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也映射出社会文化的多元需求和商业利益驱使下的本性。在国际知名社交网络平台上,网红们分享自己的爱好、日常,通过构建高度可识别的人设(persona)并持续输出具有高情绪唤醒度(high-arousal affect)的图片、音视频内容,触发观众的即时情感共鸣与认知捷径,同时基于情感共鸣、价值认同、文化契合以及利益关联,在与粉丝频繁互动中构建起复杂而微妙的关系网络。网红通过与品牌合作、广告植入等多种商业合作模式,巧妙引导粉丝消费,将粉丝的关注度有效转化为可观的经济收益,催生“网红经济”,一跃成为潮流的引领者、市场营销的高手以及个体行为的引导者。
本文运用数字田野调查法,以TikTok、Instagram、YouTube、Facebook、X(原Twitter)、Reddit、LinkedIn、Snapchat等平台为调查场域,长期追踪海外网红的信息和创作产品,实时抓取并量化相关网络数据,并辅以与代表性网红及运营团队的深度访谈,系统梳理其在内容策略与“准社会”粉丝关系构建上的关键特征,进而为“网红出海”提供一条可落地的精准国际传播参考路径。
一、制作有独特价值的内容产品
社交媒体账号运营成功的根本之道是为用户提供具有独特价值的内容产品,然后才能实现吸粉—吸金的双螺旋目标。为此,网红通常在发布产品内容时,选准细分垂类(如科技测评、母婴日常、文旅推介等),用固定视觉符号(如频道头图、配色、开场白等)强化记忆点,平台系统再根据所发内容给账号贴“标签”。这样做可以降低冷启动成本,通过算法迅速锁定高匹配垂类粉丝受众,使人设与品牌信息高度聚焦,令用户记忆深刻,降低同质化竞争,提升广告与商品转化率,最终实现高效收益变现。表1列举了六类常见的海外网红及美国代表。
表1 海外网红分类及代表
高质量的内容制作赋予网红巨大的吸粉—吸金双螺旋效应,国外超级网红与微网红的商业转化效益都印证了这一点。超级网红拥有庞大的粉丝基础,通常适合品牌进行广泛的曝光和知名度提升。美国人吉米•唐纳森(Jimmy Donaldson),网名“野兽先生”(MrBeast),是全球粉丝数最多的视频博主(截至2025年7月,其主频道MrBeast订阅数约为3.92亿,居全球第一)。他以YouTube为核心,辅以多语言子频道+中国主流平台+TikTok/X(原Twitter),形成全球多平台传播矩阵。他的视频以“壕无人性”(炫富到令人发指,旁人只剩下羡慕、嫉妒、恨)的极限挑战、创意爆棚的大型社会实验和温暖人心的慈善捐赠为主,内容制作精良,创意极致,情感共鸣强烈,因此收获了超高人气,粉丝覆盖范围广、粘性强。其大品牌合作方包括电商公司Shopify,餐饮品牌MrBeast Burgers(线下MrBeast Burgers汉堡连锁店最初在美国开设了300家门店,随后扩展到欧洲和北美其他地区,门店数量达到1000家之多),食品公司Feastables(“野兽先生”成立了名为Feastables的食品公司,推出名为“MrBeast Bars”的自有巧克力棒品牌),家居巨头Lowe’s(家居改善零售巨头Lowe’s与“野兽先生”携手合作,Lowe’s为他创建了专属线上店铺页面,提供其推荐的各类工具、建材及DIY产品组合。此外,Lowe’s还深度参与“野兽先生”的热门真人秀节目Beast Games第二季的制作和播出),手机游戏开发商Supercell(赞助了“野兽先生”的影片,以宣传该公司的手机游戏Brawl Stars)和香港山成集团(该集团携旗下玩具品牌Beast Lab参展2024 ChinaJoy BTOB;“野兽先生”与Beast Lab携手合作,推出名为MrBeast Lab的联名系列玩具)。“野兽先生”以“内容即广告、品牌即内容”为核心,通过高成本→高流量→高溢价→再投资的正循环,将YouTube流量裂变为零食、餐饮、玩具、影视、慈善五大现金流,成为首位“十亿美元级”内容创业者。有关数据显示,该超级网红的2024—2025财年年收入为8500万美元,净资产达10亿美元,月现金流达5000万美元(含各业务线),全网跨平台粉丝数达6.34亿。
相比超级网红,粉丝数在1万至10万之间的微网红创作者虽然粉丝数量较少,但因其与粉丝的互动更加深入和频繁,他们的推荐也能带来高效的转化率。欧洲知名手表品牌Daniel Wellington(下简称DW)是一个靠微网红推广建起的商业帝国典范。DW凭借2.5万美元的启动资金,通过“免费赠表+专属折扣码”的微网红策略,在Instagram上掀起#DanielWellington话题风暴。瑞典人Filip Tysander于2011年创建了以时尚简约腕表和配饰而闻名的DW手表,其营销策略靠的是几乎零成本的网红营销,成为Instagram赞助帖子(使用#ad)上被引用次数最多的品牌。Instagram是“颜值驱动”的全球用户量最大的照片分享APP,DW邀请该平台的微网红戴着DW手表拍出酷炫图片,并带上#DanielWellington的标签。一位拥有3万粉丝的普通宠物博主通过分享日常猫咪生活吸引了DW注意,接到DW手表的广告合作,品牌方仅花费几百美元就收获了2000个赞,转化率非常高。截至2025年7月,DW在全球年销售额已达2.28亿美元,公司仍保持50%以上的毛利率,至今未引入外部融资。DW的案例证明,即使是粉丝量不大的微网红,只要与品牌目标受众契合度高,也能实现高效的投资回报率。
人气旺的海外网红通过独特的风格和内容创作,满足粉丝对新鲜感和个性化的追求,吸引粉丝的关注、增加产品的粘性。网红运用其在特定领域较高的专业水平和权威性,为粉丝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建议,赢得粉丝的信任和尊重。除了产品的内容制作,海外网红还通过回复评论、直播互动等方式与粉丝频繁互动、建立紧密联系,增强粉丝的参与感和归属感。这种互动不仅提升了粉丝的忠诚度,也为网红的商业变现提供了有力支持。例如,以出色的舞蹈技巧和亲和力而闻名的TikTok美国网红查莉•达梅利奥(Charli D’Amelio),经常通过直播与粉丝互动,回复粉丝的评论和私信,甚至会根据粉丝的建议调整自己的内容创作方向。这种紧密的互动让粉丝感受到被重视,从而增强了他们对网红的忠诚度和支持度。截至2025年7月,查莉•达梅利奥已拥有超过1.56亿的全球粉丝。那么,像查莉•达梅利奥这样的海外网红是如何通过与粉丝的亲密互动先实现吸粉、再实现吸金的目标的呢?
二、创建网红—粉丝准社会关系
网红与粉丝的互动形成了“准社会关系”(parasocial relationship),网红作为“意见领袖”(opinion leader),不仅满足了粉丝的情感需求,还为自身带来了商业价值,实现了双方的互利共赢。从粉丝的角度来看,与网红的互动使他们能够与对方建立起一种类似现实生活中朋友或熟人般的“准社会关系”。尽管这种关系是单向的,但粉丝通过观看网红的视频、参与评论和直播互动,感觉自己与网红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联系,分享让粉丝仿佛进入了网红的私人生活,从而产生一种亲近感和归属感。这种关系不仅满足了粉丝的情感需求,还让他们在心理上获得了支持和认同,增强了他们的社交满足感和幸福感。从网红的角度来看,作为“意见领袖”,他们在粉丝群体中拥有较高的影响力和权威性,其观点和行为往往能够引导粉丝的态度和行为,对粉丝的消费决策、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等产生重要影响。通过与粉丝的互动,网红能够更好地了解粉丝的需求和喜好,从而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内容和服务,进一步巩固其在粉丝心中的地位。这种互动继而为网红带来了更多的商业机会和经济收益,实现了商业变现。
海外网红与粉丝的互动是一场多平台、多感官、多收益的“沉浸式剧本”。常用方法有“五件套”:一是直播实时连麦。使用平台包括Twitch、YouTube Live、Instagram Live、Facebook Live、Bigo Live等;玩法包括弹幕聊天、语音/视频连麦PK、即时问答、投票、虚拟礼物打赏。二是短视频挑战与合拍。使用平台包括TikTok、Reels、Shorts;玩法包括发起#Challenge,鼓励粉丝翻拍或“并排共创”(Duet),左侧显示原视频,右侧同步播放粉丝新录的视频,形成分屏对话或二重奏效果,粉丝可对原片进行模仿、回应、补剧情、合唱等二次创作,平台借此激发用户生成内容的UGC热潮,网红再二次创作回应,形成病毒式循环。三是社群私域运营。使用工具包括Instagram Close Friends、Discord服务器、Telegram群、Facebook Group;玩法包括提前泄露新品、会员专属语音、粉丝昵称等级、线下聚会抽签。四是付费订阅与打赏经济。渠道包括YouTube Membership、Patreon、OnlyFans、Ko-fi;给予粉丝的权益包括幕后花絮、定制感谢视频、每月一对一Zoom咖啡聊,形成粉丝身份“升值”。五是共创式内容。形式包括问答箱(Instagram Question Sticker)收集下期选题,“粉丝决定我24小时行程”直播,众筹拍摄地点/剧本,支持者名字上片尾致谢。
海外网红在与粉丝互动时,着力营造三重特质:内容真实可信、互动高频共振、利益共创共享。海外网红高度重视内容的真实性,他们乐于分享自己的真实生活、经历和观点,借此与粉丝建立起亲近感和信任感。这种真实性的展现,让粉丝感受到网红的真诚,从而更容易产生共鸣。网红通过高频率回复粉丝留言、参与直播互动等方式,积极增进与粉丝的互动,深入了解粉丝的需求和喜好。网红与粉丝之间的关系并非单向的信息传播,而是一种基于情感连接的深度互动关系。网红通过分享个人生活和情感故事,吸引粉丝的关注,与粉丝建立起情感共鸣。粉丝则通过点赞、评论、分享等方式表达对网红的喜爱和支持。这种情感互动不仅增强了粉丝的参与感,也加深了网红与粉丝之间的情感联系,进一步增强了粉丝的归属感和忠诚度。网红与粉丝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双向互利的。一方面,网红通过提供优质的内容和服务,满足粉丝的需求,从而获得粉丝的支持,并通过商业合作和广告变现获得收益;另一方面,粉丝通过购买网红推荐的产品、参与网红的商业活动等方式,在获得满足感和身份认同的同时,也为网红的事业提供了经济支持。网红经济的核心在于将粉丝的关注度转化为商业价值。这种消费行为不仅满足了粉丝对网红的喜爱,也为网红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从而使网红可以继续制作优质内容,实现可持续发展。这种利益共享机制使得网红与粉丝之间形成了一个互利共赢的生态系统,进一步巩固了网红与粉丝之间的紧密联系。
例如,内容标签为“#hanfu汉服穿搭、朝代仿妆、节日主题妆容”的汉服博主@mochihanfu在TikTok上拥有67.1万粉丝。英国时尚文化杂志Dazed在2023年将Mochi Hanfu(@mochihanfu)列入Dazed100位美人之列(100 Beauty 2023),称赞她在线上为汉服美学与文化开辟了新天地。该网红通过多种方式提高与粉丝的互动效果。一是内容创作。她发布了一系列与汉服相关的视频,包括模仿花木兰的妆容和造型,并科普花木兰的故事。这种内容不仅展示了汉服的美丽,还通过故事性增强了视频的吸引力。二是互动反馈。在视频发布后,她积极回复粉丝的评论和私信,解答粉丝的疑问,增强粉丝的参与感。例如,她在模仿花木兰的视频下,回复了许多网友对视频内容的评论和提问,这种互动交流的过程提高了中国文化跨文化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利用热点。她保持对TikTok热点的敏感度,积极参与热门话题、挑战等,同时注入汉服元素。她参与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挑战,如“汉服挑战”,通过这种方式吸引更多粉丝关注。四是粉丝引导。她通过评论区引导粉丝参与互动,鼓励粉丝分享自己的汉服体验和感受。这种引导不仅增加了粉丝的参与度,还形成了良好的社区氛围。五是直播互动。她定期进行直播,展示汉服的穿着效果,讲解汉服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在直播过程中,她与粉丝实时互动,回答粉丝的问题,进一步增强了粉丝的粘性。通过以上这些策略,@mochihanfu成功地提高了与粉丝的互动效果,不仅吸引了大量粉丝关注,还促进了汉服文化的传播。
@mochihanfu作为一位汉服卖家,还销售马面裙、宋锦、唐制齐胸襦裙等,她的商业盈利主要通过以下四种方式实现。一是独立站引流与销售。@mochihanfu通过TikTok为自己的独立站引流,成功吸引了大量粉丝访问其独立站。她的独立站访问量在短短三个月内从1.27万增长到2.39万,销售额也随之大幅上升。她的独立站主要销售汉服及相关配饰,如刺绣包、腰饰等,这些产品在海外市场上非常受欢迎。二是品牌合作与广告收入。@mochihanfu与多个品牌合作,通过展示和推荐这些品牌的产品,获得广告收入。例如,她与汉服品牌NewMoonDance合作,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将品牌推广给更多的潜在消费者。她的视频内容不仅吸引了大量粉丝关注,还通过品牌合作获得了可观的广告收入。三是TikTok平台的播放量补贴。TikTok提供了多种变现方式,其中播放量补贴是比较常见的一种。@mochihanfu的视频播放量高,因此她能够通过平台的补贴获得额外收入。四是直播带货。@mochihanfu定期进行直播,展示汉服的穿着效果,讲解汉服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在直播过程中,她通过推荐和销售汉服及相关产品,实现了直播带货的盈利。通过这些方式,@mochihanfu不仅提高了与粉丝的互动效果,还实现了商业盈利,推动了汉服文化在海外的传播。目前这家于2021年5月正式加入TikTok的店铺已跻身千万级年销梯队,凭借高毛利高定款与高频复购的马面裙,在汉服赛道跑出“小而美”的盈利模型。
创新话题与互动形式的持续挖掘,是平台内容质量跃升、粉丝规模扩张与粘性强化的关键引擎。自2023年起,“中国行”(China Travel)成为海外网红创作的新流量密码。外国网红或普通游客以Vlog、短视频、直播等形式记录在华旅行见闻,展现中国城市基建、移动支付、美食、安全与便利,打破西方刻板印象,引发全球网友热议;通过高情绪钩子(如凌晨街头安全吃串、高铁无纸化进站、扫码乘地铁等“反常识”体验等)、高互动结构(如边走边拍、即时弹幕问答、评论区讨论“为什么我的国家做不到”等)和平台放大(如TikTok的#ChinaTravel标签播放量已超20亿次、YouTube单条10分钟Vlog常破百万次观看等)等核心要素成为中国反向输出的全球级热点。诸如记录中国高铁旅行体验的印度籍博主“游牧旅人”和因“city不city”走红的美国网红“保保熊”(其在中国生活8年,一直在探索通过自己的视角呈现更多在中国的真实体验),这些“洋”网红通过亲身走访中国的城市和乡村,深入体验当地的生活、美食、文化习俗等,多采用“第一人称视角”用视频或直播的方式记录下来,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容易产生共鸣。
2025年的“中国行”直播风暴,由“甲亢哥”(IShowSpeed)一手点燃。3月至4月,他自上海启航,一路掠过北京、登封、成都、重庆、香港、深圳,把无脚本长镜头对准高铁、功夫、川剧和火锅,其夸张表情与高能情绪在TikTok、YouTube双平台滚动放大,展开了一次单场峰值4700万人在线、海外热搜20+条、中国热搜30+次的现象级跨文化流量实验。其幕后操盘手有三股力量:一是East Goes Global(EGG),总部在洛杉矶的多渠道网络机构(Multi-Channel Network,缩写为MCN),曾把后街男孩、梦龙乐队、“结石姐”(Jessie J)、威尔•史密斯等西方IP送进中国。EGG提前锁定“甲亢哥”的行程,将赛博都市与千年古迹拼成一条“沉浸式叙事轴”。二是88rising亚洲音乐厂牌,手握王嘉尔、KnowKnow等本土流量池,负责微博、抖音、B站三端内容的分发,策划了“乒乓球大战”“火锅盲盒”等高互动桥段。三是Speed自营小团队,4名经纪人+1名经理+1名公关,注重做一件事——让镜头永远跟随情绪,危机5分钟内落地处理。由此,凭借无脚本、零剪辑、全链路实时共振,“甲亢哥”以身体为遥控器,把中国故事调成了全球同频的狂欢频道。
在这里,“甲亢哥”以街头随机、网红陪跑、文化沉浸、明星共振的四维范式,层层放大与粉丝的互动张力,实现流量、话题、商业价值的同步跃迁。其一,街头随机引爆。如在上海南京路、成都春熙路等城市核心街区,“甲亢哥”以“零脚本”模式与路人共舞《阳光彩虹小白马》、被粉丝连环投喂饮料、即兴加入大妈广场舞。镜头实时捕捉到的惊喜表情与路人热情,让观众产生“我在现场”的临场沉浸,瞬间拉升了停留时长与弹幕密度。其二,网红联动扩圈。如成都、重庆两地形成“本地网红陪逛团”,卤鹅哥一路投喂“荣昌卤味”打造味觉记忆点,瑞哥英语以特朗普式口音制造语言反差笑点,而“甲亢哥”与田一鸣合唱的《热爱105℃的你》单条切片在海外斩获4138万次播放。正是通过同温层的叠加,直播话题跨语种裂变,流量呈指数级扩散。其三,文化沉浸深潜。如少林寺拜师学艺——扎马步、甩绳镖的“功夫闯关”赋予了直播剧情张力,成都熊猫妆、盖碗茶、川剧变脸三连体验,将“可打卡”升级为“可参与”。这种深度文化脚本让海外观众对“中国故事”完成了从猎奇到认同的情感跃迁。其四,明星共振破圈。如“甲亢哥”在上海站与王嘉尔合体,参与国潮乒乓球对决、舞狮battle、火锅盲盒挑战,三重场景叠加明星光环,直接点燃微博热搜与推特趋势。明星自带的多语种粉丝基本盘,将直播推向全球主流娱乐版面。
以上互动方式产生了三重显著的正向效应,可概括为“破壁—留人—溢价”的闭环。首先是破壁:文化叙事再校准。以第一人称、零剪辑的长镜头,“甲亢哥”把“中国日常”实时投射到全球屏幕,直接对冲西方媒体的单一框架。B站用户“C世界大不同”称“直播100%改写了我对中国的认知”,外网观众kubleona_vr5652直言“曾被美国宣传误导”,刻板印象在弹幕与评论的集体见证中被瓦解。其次是留人:情感黏性转化为商业黏性。八场纪实直播创下“天文”级数据——单场峰值4700万人次观看,YouTube累计6600万,微博热搜30次,抖音涨粉460万,小红书粉丝新增87万。高停留时间与即时打赏让平台分成与品牌植入同步飙升,形成“互动—留存—变现”的飞轮。再次是溢价:城市品牌与产业品牌的全球裂变。高铁零卡顿、仰望U9现场提车、三折叠手机秒付等桥段,把科技“硬实力”转为可感知的“软体验”。重庆、长沙、成都等文旅热度应声上涨。新能源车企、科技巨头、地方消费品牌借直播完成跨国心智占位。少林寺习武片段被网友戏称“真西游记”,话题阅读量破10亿,文化与商业价值同步放大。数据显示,“甲亢哥”此次中国行直播在YouTube平台的累计观看人次超过6600万,其中香港场单场观看人次最多超过千万,账号涨粉也超过200万。“甲亢哥”在YouTube实现了一次收入跃迁,广告分成(55%)、Shorts基金(45%)、频道会员(70%)、Super Chat & Super Thanks(70%)以及YouTube Premium时长分成(55%),五条现金流同步放大。“中国行”期间,单条视频每千次展示成本(Cost Per Mille,简称CPM)上涨40%(YouTube在视频每投放1000次广告展示时,平台向广告商收取的费用比“中国行”之前提高了40%),CPM的上涨直接推高了“甲亢哥”的广告收益,直播打赏峰值达7.2万美元/小时,新增200万订阅者直接推高会员基数,预估月度AdSense结算额较出行前增长逾300%。叠加中国区950万新增粉丝带来的品牌合作溢价,整体商业收益呈指数级膨胀。
“甲亢哥”用一场场沉浸式直播,把算法流量、情感共鸣与钱包钞票拧成一股绳,为跨文化传播提供了可复制的“破壁—留人—溢价”范式,呈现了一条“真实互动—情感共振—流量变现”的完整链路,示范了网红经济的吸粉—吸金双螺旋效应。其中,无脚本长时段、实时回应弹幕,把真实性推到Z世代最敏感的阈值;中医把脉、京腔挑战等文化碰撞,进一步点燃话题;算法捕捉到高完播、高频互动后,将直播推入更大流量池;粉丝则在打赏、二创、自发安利中完成“情感付费”。于是,注意力、算法与钱包在同一根螺旋线上同步上升,为跨文化传播提供了可复制、可放大的范式。
三、海外网红现象对中国的启发
海外社交媒体以十亿级月活为基底,凭借清晰定位和强社群黏性,使文字、图片、视频得以指数级扩散;网红与粉丝的深度互动,正塑造新的全球消费文化。中国创作者若想在世界舞台讲好中国故事,可按下述七步出海路线精准落子。
第一,平台匹配。先锁定人群,再匹配语境。例如YouTube适合长视频叙事,是文化、美食、Vlog的主阵地;TikTok欢迎15秒到60秒的爆款节奏,是Z世代流量池;Instagram讲究高质感视觉,让时尚、旅行、美食一键种草;Facebook属于社区深度运营,适合25+泛人群等(各平台情况详见表2)。
表2 全球部分社交平台基本情况
第二,人设锻造。遵循“真实+专业+亲和”的原则,用生活细节拉近距离,用专业知识树立权威,用持续输出强化记忆锚点。如英国科技博主Arun Maini(Mrwhosetheboss)在视频中展示母亲帮他拆快递、奶奶试戴VR头显,让硬核评测也充满“客厅温度”,粉丝黏性大增。
第三,内容三维。构建文化差异+互动机制+视觉品质的三维内容体系,将中国文化符号转译为普遍情绪;借助问答、挑战、投票提升互动;用4K+字幕+封面A/B测试保证高完播。如2024年李子柒在TikTok发起#LiziqiLotus挑战,用15秒拆条展示“剥莲子”治愈细节,24小时内UGC投稿量突破9万条,完播率提升38%。
第四,算法友好。标签、关键词、发布时间三线并行,运用热门标签蹭流量,长尾关键词占搜索,黄金时段抢推荐。如美国美妆微网红Mikayla Nogueira每次发布前在vidIQ抓取“grwm”(即Get Ready With Me,译文为“与我一起准备”)热度曲线,固定在EST 20:00前10分钟上线,单条视频48小时内推荐量可达200万。
第五,合作杠杆。通过跨平台导流和海外网红同框,以“同框+合拍”快速借粉。例如同一内容在YouTube首发,TikTok拆条,Instagram精修图,Facebook社群二次讨论。2025年3月,韩国微网红@saddummy(7万粉)与“野兽先生”MrBeast合拍60秒“盲盒送车”片段,48小时内涨粉4.2万,合作视频在TikTok播放量破1200万。
第六,数据迭代。周更内容复盘,月更策略升级,追踪完播率、点击率、粉丝增长曲线,用数据说话,及时转向。如日本旅行博主Emy每月用Notion仪表盘评估“东京街头拉面”系列,发现封面加“¥1000预算”字样则点击率提升22%,遂在下一周期全线替换视觉模板。
第七,商业闭环。形成品牌联名+直播带货+付费会员的商业模式,与海外品牌共创限定款;直播实时转化;上线Patreon或YouTube Membership沉淀超级粉丝。如2025年5月,德籍美食微网红@leckerschmecker(8.4万粉)与德国刀具品牌WÜSTHOF推出“中式菜刀”联名款,Patreon会员24小时售罄3000把,直播切片在TikTok二次带货GMV(商品交易总额)突破18万美元。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海外网红现象和网红经济的底层逻辑并非单向传播,而是一张情感、利益、文化与价值观认同三维共振的复杂经济网络。中国网红作为“文化中介”,有意或无意间担负着“文化出海”的重任,在国际传播过程中担当“民间外交官+商业转化器”的双重角色。唯有洞悉吸粉—吸金的双螺旋密码,以真诚互动为锚、以透明内容为帆,遵循算法放大+情感共鸣+商业驱动的跨文化传播机制,以“他者”视角降低文化折扣,中国网红方能在商业浪潮与伦理考验中稳健远航,与全球社交网络平台及国际品牌共筑可持续的海外网红生态,在世界舞台讲好中国故事,产生良好的国际传播效力,让中国文化在全球社交媒体完成可见、可感、可购的跃迁。
*本文系2024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复语复合人才培养”教改研究项目的阶段性成果。特别感谢中国日报社李畅翔、吕若愚,牛津布鲁克斯大学孔子学院Katie Nicoll(中文名:书萱),北京外国语大学宋健、李紫如对本文写作给予的帮助。
*为方便电子阅读,已略去原文注释,如需完整版本,请查阅纸刊。
作者:宋毅 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
《中国文艺评论》2025年第8期(总第119期)
责任编辑:薛迎辉
☆本刊所发文章的稿酬和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给付。新媒体转载《中国文艺评论》杂志文章电子版及“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众号所选载文章,需经允许。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清晰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及期数。(点击取得书面授权)
《中国文艺评论》论文投稿邮箱:zgwlplzx@126.com。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