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培育文艺评论界良好行风,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特别策划“心系人民、观照现实”主题征文(点击查看),旨在鼓励文艺评论家、文艺评论工作者坚守人民立场、关注现实生活、担起社会责任,更好地发挥文艺评论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作用。征文活动得到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的热烈响应和热情支持。综合考虑来稿质量、评论视角、文风、创新等因素,我们将陆续选发系列评论文章,以飨读者。
现实与现时——李健吾论创作和评论的根基
就文学作品而言,有现实世界和艺术世界之分。无论艺术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关系或紧密或淡远,在李健吾看来:“文学都有现实做根据”。中国古典小说之神魔志怪、西方现代小说之荒诞变形,都是在现实之上生长的。在《关于现实》一文中,他提出“现实”(reality)和“现时”(actuality)这一组相对的概念。从二者的区别中,李健吾基本确定了本色作品的立足点和批评原则。
李健吾著《李健吾文集》(文论卷)
首先,现时不等于现实,前者属于照像,不是艺术。有关现实的看法,李健吾在谈及历史剧和中国古典小说时多有提及。他着重区分了“现实”和“历史的现实”,以及它们同“现时”之间的关联。“历史的现实,的确含有现时,决定它之存在的过去的现时。我们现今的现时含在它的可能性里面,因为我们活在它的未来”。“现时”和“现实”固然拥有相同的本质,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现时属于现象、时间和历史,而现实属于人生、艺术和文学。不同于现时的是,现实饱含人类的情感和写作者的理想,牢牢地扎进人生之中。人生是文学的血肉,现象则不是。现时因其本身存在于表象,缺乏思考、理想和深刻,不足以成为文学的坚实依靠。故而,无论是写作者,还是批评者,都应看到二者之间的区别和界限。回到现实便是回到艺术真实和人生本色。以李健吾的话来看:“现时属于照像,但是现实,含有理想,孕育真理……唯有现实属于艺术……”。即使遥远如古典小说,把握住历史现实就是把握了历史的本来面目;即使写虚构如幻觉,现实亦可以将其提到真实的境界。所以,艺术之真是建构在现实之上的真实,它紧扣社会和时代之声,替它们发言。
其次,现实是最高的真实。在讨论“现实”问题的尾声,李健吾直言:“现实即是真实……现实是现时最高的真实”。现时是属于时间的,会伴随着历史的演进戴上不同的面具,表现出不同的面目和形态。它是事物的表象,具有很强的不稳定性和多变性,往往是非实质的。若文学作品仅止于对现时的反映和摹写,则不可避免地流于虚象的浮光掠影,终难触及事实真相与终极真实。因为,唯有现实在原则上、本质上与规律中恒常如一,是不变的、永恒的且超越时空的。正如李健吾所说:“艺术家的匠心便在千变万化中,循着自己认识的原则,把真实部分点定,在工具的限制之下,让它们尽可能永恒下去。”从现时中把握现实的过程,实际也是透过现象体认本质的过程。这关系到写作者对材料的选取和甄别,继而成为批评者审美判断的侧面之一。一个优秀写作者的使命就是对现实和本真的领会和发现。批评者同样无法对这样深致的现实视而不见,这是批评一部作品时必然参考的尺度。可见,“现实”实际是从“现时”里成长出来的。它们之间的关系犹如玉之于璞、金之于沙。写作者仿佛一面文学的筛子,本然地从现时中淘澄、渗滤出宝贵的现实。把握现实的过程便成了创作者为作品扎实根基的过程。
最后,本色的作品应建构在现实之上。若要为李健吾的文学和文学批评寻找某个主义做皈依,不是自然主义,不是浪漫主义,只能是现实主义。我们不否认李健吾看待文学时带有自然主义的观点和浪漫色彩,但它们不是主要成分,更不是起到核心功用的关键。一方面,李健吾的文学作品和批评文本均具有现实品格。从小说到戏剧,从译著到评论,现实主义一直是李健吾的文学立足点。他的热情和同情不容许他深入其他主义,唯有对现实的深情关切。《一个兵和他的老婆》《这不过是春天》等都是结合时事,关注现实的名作。另一方面,李健吾对现实主义的选择既是主观选择,也是由其性情和社会现实共同决定的。他说:“我认识对中国有实际效益的,还是现实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自然,我也接受了一些福楼拜关于艺术的理论。”他选择研究福楼拜,并以法国现实主义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皆是出于中国社会和文学现实的需要。从主观去看,李健吾追求美和艺术,而理性使其现实。故而,李健吾的艺术是基于为人生和为现实的双重追求之上的艺术,并不是纯粹的为艺术而艺术。他中肯地表示:“在现实之上建立艺术的,无论是浪漫主义,自然主义,统统属于最好的现实主义的传统。”写作者对现实的选择本质上是对生活真实的选择。它为性格的塑造和文学世界的基本秩序提供了保证。
总之,就“现实”的意义而言,李健吾从写作者和批评者两个维度介入,以文学文本为核心,明确了文学创作的要求和文学批评的尺度。写作者需要对现时和现实加以区别,并以生活现实为艺术土壤,遵从艺术现实的内在逻辑,把握当中具有永恒性的本质属性和真实规定性。批评者同样要看到生活和艺术的双重现实,以切近真实的态度和深刻的洞察力,还艺术世界以本来面目。而写作和批评的过程,既是认识现实、理解现实和参悟现实的过程,也是穿透现实、解构现实和重构现实的过程。可以说,李健吾对“现实”的科学诠释,于我们当下对现实的观照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参考。
*作者:邓琪,宁夏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宁夏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签发:袁正领
审核:张利国
责编:艾超南
延伸阅读:
共同的发现与必然的实现——谈文艺评论为何要心系人民、观照现实(胡晓军)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