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透“徐派”艺术奉献更多好作品
——专访苏州市评弹团青年演员陈烽
人物简介
陈烽 苏州市评弹团青年演员
苏州评弹“徐派”传人,中国曲协会员。师承弹词表演艺术家王建中、吴迪君,由弹词名家王鹰亲授长篇弹词《三笑》。代表作有长篇弹词《三笑》《武则天》《游龙传》等,曾获第九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新人奖提名、第十二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提名,多次获得江苏省文艺大奖表演奖等,入选“艺苑撷英——2023全国优秀青年艺术人才(曲艺)展演”。
有诗赞:“风靡难忘《换狸猫》,老去吴侬韵尚娇。《三笑姻缘》广传授,哪家亭子耸层霄。”说的是苏州评弹名家徐云志。由他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创立的“徐调”唱腔柔软圆润、舒徐从容,又被称为“糯米调”,备受广大听众喜爱。而今,苏州市评弹团青年演员陈烽正是传承“徐调”的当红小生。
“当初报考苏州市评弹团时,我学唱了一首弹词开篇《狸猫换太子》,团领导立马就拍板要我了,说这么多年没有找到一个适合唱‘徐调’的学生,现在终于有了。”陈烽忆及自己2002年从苏州评弹学校毕业时坦言,很幸运得遇时任苏州市评弹团副团长的金丽生慧眼识珠,顺利考入团里。
陈烽虽非弹词世家出身,却也从小深受影响。爷爷是位裁缝,每当裁剪衣服的时候,喜欢一边干活一边听收音机广播里播放的评弹节目,有时还会跟着唱几句。“那时候,江浙沪一带的很多手艺人,他们干活的时候都是这样子。”回头来看,陈烽觉得耳濡目染、日积月累,这种软糯的调调就刻在了骨子里。
就在他读初三的时候,苏州评弹学校在江浙沪一带招生。“初中时,我比较喜欢音乐,平时爱唱歌。音乐老师就推荐我去考考看,当时只是初试,很顺利就通过了。”但是,之后的复试却遇到一点小波折。原来是陈烽的文化课成绩很好,中学老师希望他将来读高中,如果读了评弹学校,就可能影响学校的高中升学率。因此,学校的教导主任就“自作主张”,暂且把他的复试通知书扣下了。好在陈烽发现后学校没有再加阻拦,且有父母支持,父亲还开车把他送到苏州参加复试,凭着天生的好嗓子,复试中他又朗诵又唱歌又表演小品,后来就被录取了。
由于苏州评弹在江浙沪地区影响较大,书场也比较多,群众基础好,从苏州评弹学校毕业的学子,总体就业趋势历来向好。即使不能进入专业评弹团工作,就业也并不难。陈烽属于同龄人里的佼佼者,毕业后即考入苏州市评弹团。从2002年毕业到2007年的5年时间里,他都在自己学习摸索“徐调”唱腔。直到2007年,他跟随弹词名家王鹰学习后,才正式走上研习“徐派”艺术的正轨。此前,陈烽先后拜弹词表演艺术家王建中、吴迪君为师,学习长篇弹词《武则天》《落金扇》等,并未系统地学习“徐派”艺术。而王鹰作为“徐派”嫡传的弹词名家,师从徐云志并曾与其合作演出“徐派”代表作长篇弹词《三笑》达十余年。自此,陈烽得徐云志一脉真传,由王鹰亲授《三笑》。
“苏州评弹的表演讲究‘说、噱、弹、唱、演’五门功课,说是第一位,噱头在第二位,弹奏在第三位,之后是唱腔,最后是演,前辈艺术家们是这么归纳总结的。有句话叫‘千斤说表四两唱’,说明大家把‘说’这部分比‘唱’看得重。可以说,苏州评弹是以说为主、以唱为辅的。平时我们如果演出两个小时,有一个半小时在说、半小时在唱,唱是穿插在说表的过程中来推进故事的发展、表现人物的喜怒哀乐,而不是一股脑地连着唱。”陈烽认为,想要吃透“徐派”评弹艺术,就要在“说、噱、弹、唱、演”各方面成体系化地继承。
然而,就在2007年,原本与陈烽搭档的演员转行了,一个人演出不规律,评弹团的领导也着急。“没有好的搭档,也没有人教我,找不到方向,我都想转行了,那时候很苦。”陈烽说。正好也是这一年,一名叫谢瑛的女演员从苏州评弹学校毕业,以优异成绩考入陈烽所在的苏州市评弹团。这对于急需寻找新搭档的陈烽来说,可谓天赐良机。更为碰巧的是,谢瑛一毕业就拜入王鹰门下。“团里领导非常关心和爱护我,就把谢瑛‘分配’给我拼档。”这下可谓珠联璧合,二人共同跟着王鹰学习传承《三笑》,不仅业务精进,后来还结为夫妻,在评弹界被传为一段佳话。“王鹰老师给我们排书、补书后,我以前表演中遇到的绝大多数问题都迎刃而解。”陈烽说,在这之后,与谢瑛的拼档演出配合也越来越默契,而且夫妻档比普通双档更占优势的是排练不用双方特意约时间,随时随地可以练。
评弹界流传着一句话,“找个好搭档,比找对象都难”。与谢瑛拼档后的陈烽如鱼得水——2008年获江浙沪评弹金榜电视大奖赛“优秀演员奖”、2013年获第五届江苏曲艺芦花奖新人奖、2017年获第七届江苏曲艺芦花奖表演奖、2019年获第八届江苏文艺大奖·曲艺奖表演奖;2021年入选江苏省“紫金文化人才培养工程”文化优青培养对象(文艺优青);先后获第九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新人奖提名、第十二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提名;2023年入选“艺苑撷英——2023全国优秀青年艺术人才(曲艺)展演”。代表作有长篇弹词《三笑》《武则天》《游龙传》等。
2024年,第十三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杭州西湖赛区)举办期间,陈烽与谢瑛携苏州弹词《三笑·梅亭相会》参赛。“这在评弹界和书迷心中是非常经典的一个唱段,是‘徐派’艺术的代表性唱段之一。通过多年努力,我们想看看到底自己能把它演绎得怎么样。”陈烽认为,“徐调”的唱腔设计几近完美,但同时对于演员的要求也比较高,需要男声的真嗓和假嗓俱佳,表演时真假嗓结合,要融为一体。“大家说‘徐调’是‘糯米调’,其实‘糯’只是音符,它的咬字和发音是非常阳刚的,就像打太极,柔中带刚、刚中带柔、刚柔并济,配合千变万化的唱腔组合,能演绎多种角色,表现各种人物的喜怒哀乐。”陈烽说。
当然,陈烽不只擅唱“徐调”,“小阳调”“夏调”也有涉猎。而且,为了适应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演出中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需要根据受众的不同适时调整、有所创新。“当然,对于这些经典作品,大刀阔斧地去改不太现实,牵一发而动全身。但是,只模仿的话也不行,没有个人特色。我们在一些小地方,比如人物刻画和表演等方面加深一点,加入自己对人物的理解,还借鉴京剧、昆曲等的一些表演手法,在唱法上也略微革新。另外,加快节奏。徐云志先生有‘快徐调’,后来王鹰老师把‘快徐调’发展得更丰富、更完善。我们将其运用到现代作品当中,既符合一些节目本身的演出需要,也适应当前观众的审美需求。”在陈烽看来,苏州评弹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老前辈们留下来的艺术作品非常丰富。他除了继承传统书目,还参加团里的中篇评弹《红色摇篮》等现代作品的演出。陈烽参演的红军长征题材新作品《连心绳》,被苏州评弹表演艺术家蔡小华评价道:“演员表演得体投入,流派传承特征明显,且根据剧情需求,做出节奏变化调整,运用自如,功底扎实。”
对于未来,陈烽认为,要本着陈云同志对评弹工作“出人、出书、走正路”的重要指示精神,一方面全面继承“徐派”艺术精华;另一方面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把传统艺术融入新作品中,创作出更多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好作品。“另外,王鹰老师现在80多岁了,身体也不是特别好,希望我们这一代能够收徒传艺,把从前辈那里所学的东西传给下一代,一代胜过一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陈烽说。
“广大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的谆谆嘱托。由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中国艺术报社联合推出的中国文联“艺苑百花·青春篇”项目,正是积极回应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嘱托、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实践。
“艺苑百花·青春篇”依托“艺苑撷英——全国优秀青年艺术人才展演”活动选拔培养机制,重点展现各艺术门类优秀青年文艺工作者的风采,激励广大青年文艺工作者积极追求德艺双馨、勇攀艺术高峰,不断为新时代文艺事业繁荣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青年是事业的未来。只有青年文艺工作者强起来,我们的文艺事业才能形成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生动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对青年文艺工作者寄予殷切期望。相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在中国文联的引领团结下,更多青年文艺英才将会不断涌现,新时代文艺事业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生动局面将会更加动人,广大青年文艺工作者必将更加自觉地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