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家园艺见>艺苑撷英>正文

艺苑百花青春篇|柳鸣:把情感通过琴声传达给观众

2025-08-28 阅读: 来源:“中国艺术报”微信公号 作者:张瀚允 收藏

把情感通过琴声传达给观众

——专访青年小提琴演奏家、上海交响乐团乐队首席柳鸣

人物简介

柳鸣 青年小提琴演奏家,上海交响乐团乐队首席

2015年获中国音乐金钟奖小提琴比赛第二名;2016年获首届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第六名;2019年获第二届哈尔滨国际音乐比赛小提琴组第一名。先后两次获得北京国际音乐节“青年音乐家奖”,入选“艺苑撷英”全国优秀青年艺术(弦乐)人才,入选上海市东方英才拔尖人才计划。作为独奏家与国内外诸多知名指挥家及乐团合作演出。

翻开柳鸣的朋友圈,仿佛进入一个充满浪漫与童真的世界:乐园里与玩偶的俏皮互动、沙滩上烟花绽放的璀璨瞬间、与好友相聚时的灿烂笑容……灵动的剪影,勾勒出一个热爱生活的灵魂,令人很难将她与“上海交响乐团建团146年来最年轻的女性小提琴首席”这一身份联想到一起。正如她的名字一般,乐团演出经验并不丰富的柳鸣在2020年的上海交响乐团大考中一鸣惊人,拿到了令她自己都意外的结果。然而,在交谈中不难发现,无论是乐队首席还是近年来获得的诸多荣誉,从不是偶然事件,旁人眼中的“横空出世”,实则是沉淀多年的回报。回顾一路走来的扎实与沉稳、付出与成长,柳鸣今日的亮眼成绩,一直有迹可循。

曾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的外公、任职小提琴教师的妈妈、早年流行乐队中的电贝斯手爸爸,家庭中浓厚艺术氛围的熏陶让柳鸣走上音乐之路成为必然。“小时候妈妈给学生上课时都会把我带在身边。直到我四五岁左右,她突然发现我能自己拿起琴和其他人一起拉空弦了,这是我学习小提琴的开始。”柳鸣回忆道。

12岁那年,柳鸣机缘巧合下参加了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的外地招生考试,获得了赴沪求学的机会。由于父母工作无法抽身,这个北方姑娘不得不独自开始了异乡的寄宿生活。起初,陌生的环境、迥异的天气都让她感到难以适应。同学大多来自江浙沪地区,每逢节假日大家纷纷回家时,空荡的宿舍里只剩下柳鸣自己,“常常一个人掉眼泪”。即便如此,她对小提琴的热情也并未熄灭。这段孤独的历程磨炼了她耐得住寂寞的韧劲,最终在2014年,她以突出的专业成绩获得免试资格,顺利升入上海音乐学院继续深造,在国内外的比赛中逐渐崭露头角。

在诸多赛事与演出中,令柳鸣印象最深刻的是2019年第二届哈尔滨国际音乐比赛。“2012年以后,我参加过很多比赛,拿过第二名、第三名或入围决赛,却从没有真正意义上在独奏比赛中拿过第一名。加之大学期间有过一段漫长的低谷期,参加比赛与演出的次数逐渐减少,有些萎靡不振。而参加第二届哈尔滨国际音乐比赛是我给自己的一次证明专业能力的机会,比赛邀请的评委都是小提琴界的权威教授,所以这个第一名很有含金量,对我的付出是很大的认可。”时至今日回想起来,柳鸣还记得当时赛事结束后,给妈妈打电话分享喜悦的场景。

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徐惟聆对柳鸣的评价是“大器晚成”。她眼中的爱徒在专业上对自己非常苛刻,一个爱睡觉的姑娘会经常通宵练琴,也会在取得每一个成绩后认真总结经验,反思得与失,为下一个目标作更充分的准备。徐惟聆在柳鸣眼中则是像妈妈一般的存在。她教导柳鸣只有做到百分百的准备,才会实现超越。“如果没有徐老师在大学期间对我的引导,后来我从学生身份突然转变成乐团首席的过程也不会很顺利。”柳鸣说。

是的,她用“突然”来表达加入上海交响乐团的偶然性,因为成为乐团首席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需要乐手具备很多经验。而彼时的柳鸣还在读研究生,因为新冠疫情的影响,很多计划都处于暂时搁置状态。这期间,上海交响乐团发出了招聘启事。一直想专注于小提琴独奏的柳鸣回想起指挥家、上海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余隆对她说过的话:“独奏与乐队是不冲突的,一个好的独奏家,一定也是一个好的室内乐演奏家。”抱着去尝试的心态,柳鸣决定探索人生的更多可能。两周后,她收到了上海交响乐团的录取通知。回想起那个时刻,柳鸣依然觉得兴奋。如今,她已经在上海交响乐团工作5年,从最初的青涩到与乐团的紧密融合,柳鸣在舞台上的表现愈发炉火纯青,也愈发体会到“一个好的独奏家一定也善于聆听周围的声音与声部之间的动机”,并可以与之配合得更好。

在乐团演出之余,柳鸣依然不断尝试多种演奏形式,以风格鲜明的琴技为观众提供美的视听享受。在2021年第24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上,徐惟聆与柳鸣师徒同台演绎了圣-桑的《第二小提琴协奏曲》和《第三小提琴协奏曲》,以精湛的琴艺与广州交响乐团默契配合,诠释了法国音乐的浪漫特质。2023年,柳鸣和她的演奏家朋友们在捷豹上海交响音乐厅共同演绎了20世纪美国音乐剧与交响音乐经典之作《西区故事》。

《西区故事》由美国著名作曲家莱纳德·伯恩斯坦作曲,并有多个改编版本。柳鸣在此次演出中完成了由保罗·贝特曼改编的、为小提琴和弦乐队而作的《西区故事》中国首演。此外,她还先后演奏过经典版本与威廉·大卫·布龙改编版本,与《西区故事》结下不解之缘,也对演绎技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柳鸣看来,经典版本更为原汁原味,威廉·大卫·布龙改编版本侧重展现小提琴的高难度技巧,弦乐队版本则让大家很纯粹地听到了弦乐队和小提琴融合之音,让乐手在抒情性段落中有更好的发挥。她总结了多次演奏中积累的经验:“《西区故事》其实更接近于音乐剧或现代流行的作品,如果完全用古典乐严谨的演奏方式去处理某些片段,听起来反而是不对的。可以尝试以流行演奏风格中比较直白的音色展现,更自由、赋予更多技巧地进行表达。”

去年,柳鸣以青年教师身份入职上海乐队学院,教学任务让她感受到肩上更重的责任。面对辛苦又漫长的学艺之路,她与同道们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保持初心,并思考自己坚持下去的理由。拉小提琴并以之为职业的压力很大,是一件痛并快乐的事,对我而言,我享受在舞台上把情感通过琴声传达给观众并得到回馈的那一瞬间,也愿意为了那个感动的瞬间,一直努力。”对待艺术,这位年轻的乐队首席同样有自己独到的理解:“有人觉得艺术家要做苦行僧,要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严肃地研读音乐;有人则会在平淡的生活中,通过与他人的相处交流分享观念。我属于后者,更想多去体验这个世界不同的美。”

“广大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的谆谆嘱托。由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中国艺术报社联合推出的中国文联“艺苑百花·青春篇”项目,正是积极回应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嘱托、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实践。

“艺苑百花·青春篇”依托“艺苑撷英——全国优秀青年艺术人才展演”活动选拔培养机制,重点展现各艺术门类优秀青年文艺工作者的风采,激励广大青年文艺工作者积极追求德艺双馨、勇攀艺术高峰,不断为新时代文艺事业繁荣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青年是事业的未来。只有青年文艺工作者强起来,我们的文艺事业才能形成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生动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对青年文艺工作者寄予殷切期望。相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在中国文联的引领团结下,更多青年文艺英才将会不断涌现,新时代文艺事业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生动局面将会更加动人,广大青年文艺工作者必将更加自觉地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延伸阅读:

艺苑百花青春篇|孙晗硕:挖掘身体的无限可能

艺苑百花青春篇|李晶花:追求人戏合一、一戏一格

艺苑百花青春篇|钱博文:“低音不低调”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