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家园艺见>艺苑撷英>正文

艺苑百花青春篇|孙晗硕:挖掘身体的无限可能

2025-08-21 阅读: 来源:“中国艺术报”微信公号 作者:张成 收藏

挖掘身体的无限可能

——专访青年舞蹈家孙晗硕

人物简介

孙晗硕 青年舞蹈家

毕业于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原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舞蹈系,原总政歌舞团舞蹈演员。曾荣获中国舞蹈荷花奖、“桃李杯”舞蹈比赛、全国舞蹈比赛、全军舞蹈比赛等各大舞蹈活动和赛事奖项。参演《黄河》《铁道游击队》等舞剧。

“2007年,我考入原解放军艺术学院。在这里,我懂得艺术实践的核心在于使命感。这段学习和生活经历对我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深刻塑造了我的品性和艺术观。我深刻体会到,对自我的严格要求,正是艺术追求的直接体现。我在舞蹈中展现的整体风貌,是始终以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的结果,我始终以军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去完成每部作品。”孙晗硕说。

在21岁左右,孙晗硕便参加了“桃李杯”“荷花奖”等国内顶尖舞蹈活动的比拼。他认为,展演和比拼是推动演员进步的一种途径,能直观地暴露问题与不足,让参与者能汲取同行的长处,认识自己的不足。“我在21岁前后演绎的作品截然不同。这种变化源于年龄的增长、人生经历的丰富、阅历的加深,以及日复一日的自律训练,也来自一次次参与展演比拼的历练、学习与提升。”孙晗硕说。他深感:“一个演员若未能扎实解决‘开绷直立’和‘跳转翻’等基本技术,其表现力必然受限。身体能力的突破性提升,最终体现在作品的表现力上。舞蹈是直观的艺术,演员身体表达的不同状态及其背后的内在功力是能被观众真切感知到的。”

不断探索着身体开发的各种可能性的舞蹈实践,为孙晗硕演绎舞剧角色打下了坚实基础。“舞剧角色塑造是提升舞蹈演员成熟度的重要途径,演员通过舞剧表演,对于跨越不同表演层次会有独到的见解。”孙晗硕说。他表示,主演由北京舞蹈学院教授胡岩编创的舞蹈作品《钟馗》,是其舞蹈生涯的重要转折点,帮助他跃上新的艺术台阶。广泛尝试当代舞、现代舞等不同舞种的孙晗硕深刻体会,无论是何舞种,从学习舞蹈到作为演员完成一部作品创作,不同阶段的舞蹈实践在表现形态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与学生时期的学习不同,作为演员,其心性的沉稳、动作的质量与质感,以及对每个动作的深刻理解和表达都至关重要。每排演一部作品,孙晗硕都有着自己的坚持,尤其是坚持原创精神。比如在主题或核心动作设计上,他会尽力避免选用演员轻易便能完成的常见动作;在编排舞蹈的音乐使用上,他尽量选择或创造独树一帜的音乐。在其艺术道路上,他在追求“顶尖”,而在他看来,实现“顶尖”除了天赋,要勇于开创和极致自律。

孙晗硕非常注重中外舞蹈交流,并借此学习提升和传播中国舞蹈文化。比如他多次参加国际舞蹈赛事,在中外舞蹈碰撞中获益良多。他表示,作为肢体语言,中外舞蹈的文化根基迥异,只有基于自己身体表达优势,展现中国舞蹈艺术和文化的特色力量,才能在国际舞台上赢得观众。他表示,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载体,舞蹈讲好中国故事的独特优势,在于它可以超越语言障碍,用直观、感性的身体表达,传递东方的审美哲学和精神内核,搭建情感共鸣的桥梁,让世界从独特视角理解中国文化。而国外舞蹈同行给予他的反馈,让他更深刻地认识“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道理。

近年来,除了创作、演出和参赛之外,孙晗硕还将工作重心转向了舞蹈教学。在实践中,他提出并实践创技舞蹈(Tricking dance)教学,旨在将舞蹈与极限特技结合。他探索的创技舞蹈将舞蹈与身体开发融为一体,既包含中国古典舞、当代舞等不同舞种,其教学还借鉴体育界极限特技的核心训练模式,挖掘身体的无限潜能。

传统舞蹈与体育原本似乎是截然不同的两条道路,但孙晗硕通过自己的舞蹈实践找到了贯通之路。孙晗硕认为,随着年龄增长,舞蹈演员一般会进入瓶颈期。同时,影响舞蹈的因素是多元的——个人风格、赛场表现力、作品诠释深度等,评价维度更为复杂,职业舞蹈的道路并非所有舞者都能一路走下去。而体育的影响因素相对简单,即动作完成度有明确界限——达不到标准要求,就是不合格。在舞蹈与体育之间找到一种融合方式,也许是舞蹈爱好者在专业舞蹈之外的一种新的实践选择。他表示,创技舞蹈需要坚实的舞蹈功底,最终呈现给观众的是具有视觉优势的身体体验,其学习目的并非单纯的舞蹈或体育技术,而是身体综合素质的提升,让身体能在极限状态下举重若轻,本质上是解决身体能力问题——包括肌肉素质、身体素养、开发性与可能性。这种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融合体育和舞蹈的精髓,既要葆有舞蹈的柔韧优美特性与艺术表达,又要汲取体育运动的爆发力与对身体潜能的开发,达到刚柔并济的境界。“我教授舞蹈的宗旨,就是开发身体的无限可能,让更多孩子从中受益——训练过程更快乐,身心更自由,不被任何固有模式定义。”孙晗硕说。

在教学设计中,孙晗硕希望让学生在初高中阶段打好基础,在本科阶段形成个人风格,在成为演员后,充分享受本科阶段积累的基础,并依靠高度自律进行自我突破与开发。孙晗硕还努力将其教学拓展至高校、中学,乃至更广阔的社会平台,通过融入更大、更远、更宽的天地,最终服务于社会教育。在他看来,唯有通过持续的助力和赋能,才能激发出学生内在更大的潜能,也让这份潜能通过舞者呈现产生社会回响。他希望有更多孩子从中获益。“当下的孩子们格外需要情绪价值,期待在学习中获得乐趣、成就感和认同感。希望这种开放式、赋能式的教学方式,能点燃更多舞蹈和体育爱好者的热情,并激发他们身体的无限可能。”孙晗硕说。

“广大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的谆谆嘱托。由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中国艺术报社联合推出的中国文联“艺苑百花·青春篇”项目,正是积极回应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嘱托、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实践。

“艺苑百花·青春篇”依托“艺苑撷英——全国优秀青年艺术人才展演”活动选拔培养机制,重点展现各艺术门类优秀青年文艺工作者的风采,激励广大青年文艺工作者积极追求德艺双馨、勇攀艺术高峰,不断为新时代文艺事业繁荣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青年是事业的未来。只有青年文艺工作者强起来,我们的文艺事业才能形成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生动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对青年文艺工作者寄予殷切期望。相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在中国文联的引领团结下,更多青年文艺英才将会不断涌现,新时代文艺事业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生动局面将会更加动人,广大青年文艺工作者必将更加自觉地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延伸阅读:

艺苑百花青春篇|钱博文:“低音不低调”

艺苑百花青春篇|李艾春:把“大武生”的精气神立在舞台上

艺苑百花青春篇|方佳欢:京剧要既老得有味道,又新得有温度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