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舞蹈中看到一个更加完整的内心世界”
——专访青年舞蹈演员陈添
人物简介
陈添 青年舞蹈演员,北京舞蹈家协会理事
独立舞者,二级演员,北京舞蹈家协会理事,山东青年政治学院舞蹈学院客座教授,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艺术人才培养项目《现实题材舞蹈创作编导人才培训》项目组授课导师。代表作有《逆流》《生息》《外套》《鲤影》《静地回升》《我不是西西弗斯》《虎啸图》《玉兔与嫦娥》《蛇来运转》等多部舞蹈作品。先后获得第13届中国舞蹈“荷花奖”现代舞奖、第27届马丹西班牙国际编舞比赛金奖/阿克伦大奖/最佳表演奖、第17届罗马国际舞蹈大赛金奖、第18届首尔国际舞蹈大赛金奖、第10届华北五省(区)市舞蹈大赛一等奖、第17届和第18届北京舞蹈大赛一等奖、中国舞蹈家协会连续4年“顶尖舞者”荣誉称号。曾入围湖南卫视《舞蹈风暴》全国八强。担任《这!就是街舞》等综艺节目特邀表演嘉宾及编舞、荷兰鹿特丹斯卡皮诺现代舞团委约作品排练总监。
第一次见陈添,是在炎炎夏日午后的中央戏剧学院舞蹈练功房里。一身清爽蓝色夏装、一张青春洋溢的面庞,跟聚光灯下星光熠熠作为“顶尖舞者”的他并不完全一样,舞台之外洗尽铅华,作为青年独立舞者的陈添更加真实、纯粹,也更让人感动。
从中央戏剧学院舞剧系的首届学子到国际舞蹈赛事的金奖得主,从《舞蹈风暴》舞台上的“风暴黑马”到连续4年“顶尖舞者”的荣誉获得者,陈添以独特的肢体语言与艺术思考,勾勒着其作为一名当代中国青年舞者的成长轨迹。
“5岁是我第一次登台表演,额头点着大红点,穿着一件带坎肩的服装,把所有学过的技巧都做了一遍。”回忆起艺术生涯的起点,陈添的语气里仍带着孩童般的雀跃。在父母用摄像机记录的童年影像中,那个在舞台上毫不怯场的小男孩,已埋下了成为舞蹈家的艺术理想。父亲的镜头不仅定格了舞台的初绽,更记录下一个家庭对艺术启蒙的珍视——当同龄孩子还在玩积木时,陈添的父母已敏锐捕捉到他在舞蹈中的专注与天赋,从3岁踮起脚尖触摸梦想之翼,到11岁独自去成都求学,从贵州到北京,从地方赛事到国际舞台,他们始终是陈添背后温暖的港湾和坚强的后盾。
2014年,陈添以全国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央戏剧学院,成为该校首届舞剧系学生,5年专业系统的学习建构了他对当代舞蹈艺术的深刻认知。“沈培艺老师不仅看着我们这批学生长大,还教会我们用戏剧理念的思维角度去理解舞蹈这门舞台艺术。”陈添接触到现代舞、中国舞、芭蕾舞、戏剧表演、台词、戏曲等丰富的课程,这种交叉学科的育人体系,让他的身体成为“会讲故事的容器”。大二时观看荷兰舞蹈剧场(NDT)的演出,更让他震撼于现代舞“自由表达”的魅力,从此踏上探索身体无限可能的征程。
“身体是非常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我希望它有更丰富的质感张力和视觉表达。”面对采访镜头,陈添表现得十分沉稳和谦逊。“以前跳舞追求的是动作完美,现在的我更关注肢体语言对更深层次思想的表达,努力将身体作为意识的延伸。”从《逆流》《生息》《外套》《静地回升》《我不是西西弗斯》等现代舞对现代人内心思想的艺术化表达,到《鲤影》《虎啸图》《玉兔与嫦娥》《蛇来运转》等对中华美学的精彩演绎,陈添在身体、意识的延展中释放出强烈的精神共振和强大的生命张力。
在湖南卫视《舞蹈风暴》第二季的舞台上,陈添以《逆流》《白夜》等7部作品刷新了观众对现代舞的认知,也赢得了众多舞蹈爱好者和网友的热情关注。“陈添的舞蹈给我带来的除了感官上的享受之外,还有舞蹈背后一种无法言喻的舞者对生命的理解探寻和艺术执着。”看到网友在他的舞蹈视频评论区的留言后,陈添感动之余也有更多的冷静思考,他说:“最简单、最纯粹的东西,是一定能够引起人们共鸣的。大家在剧场听你说话、看你表演,舞台上下、演员和观众,好像在那一刻有了共同、共通的情绪和感受,这个对我来说是更有意义、更正向的反馈。”
“舞蹈于你是怎样的存在?”面对这个问题,陈添讲述了自己对舞蹈和成长的独到见解。“我从舞蹈中看到一个更加完整的内心世界。舞者不单单需要生命力,还需要情绪转化的能力,更需要有强大的精神内核。”
“《生息》是我舞蹈生涯的一个转折点,它让我对舞蹈、对生命有了更新的认识。”独舞《生息》是由青年编导柏桦和龚兴兴创作,沈培艺指导,陈添首演于第12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当代舞、现代舞评奖现场,并获首尔国际舞蹈大赛金奖、北京市舞蹈大赛一等奖、华北五省(区)市舞蹈比赛一等奖。他以“宁静空灵”“洒脱飘逸”“刚柔并济”的超常肢体控制力和表现力,将“生命之真”“死生一如”的艺术想象和生命哲思表现得酣畅淋漓,让“生命力突破束缚”的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动作,“想象自己是一株被巨石压迫的植物,每一次伸展都是对阻力的抗争,这种内在的驱动力让肢体有了灵魂”。这种从“形”到“神”的转变,也是陈添的成长蜕变过程。“从《生息》开始,我在向内的求索中更加享受舞台。”陈添说。
“《外套》是我好奇心开始变得更强烈的一个过程,我发现自己是需要挑战、需要有压力的,于是开始向外探索。”作为独立舞者的陈添,选择一个人“跳”到了国际舞台之上。“我很想走出去、走出自己的舒适圈、走到更远的地方,去学习、去突破。”再看23岁的自己,陈添并不后悔当初的选择。当聚光灯亮起,所有忐忑都化为对舞台的专注——他带着作品《外套》站上陌生的国际舞台,以刚柔并济的肢体语言和独特的力量内敛征服所有评委,最终捧回大奖。这次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向外探索是我一直渴望的。我期待自己更具有冒险精神,更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突破身体、思维、语言等限制。”向内求索、向外探索的文化自觉,让陈添的作品既体现了当代中国舞蹈的锐意进取和守正创新,又展现了中国青年艺术家的国际视野、胸怀和自信。
作为4度“顶尖舞者”荣誉称号获得者,陈添对于“顶尖舞者”的理解无疑是深刻的。“‘顶尖’是对自己一个非常严苛的要求。”陈添将之比喻为金字塔塔尖,“它是一个正向的,永远行进的、漫长的过程,形成了我们年轻舞者的目标、方向和正向约束。”陈添在追求“顶尖舞者”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师者前辈的匠心传承。“沈培艺老师是我的艺术引路人。她教育我们,一名优秀的舞者应该具有精湛的舞蹈技艺、坚韧的精神内核和高洁的艺术品德。”陈添始终铭记沈培艺的教诲,“她常说,唯有情感与思想能让舞蹈不朽”。而与舞蹈家杨丽萍的合作,则让他领略到另一种艺术境界:“杨老师的艺术直觉极其敏锐,能巧妙引导青年舞者找到身体语言最本真、最纯粹的表达。”这些前辈的影响,让陈添在坚守艺术初心的同时,以生生不息的澎湃生命追逐未来的无限可能。
“广大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的谆谆嘱托。由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中国艺术报社联合推出的中国文联“艺苑百花·青春篇”项目,正是积极回应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嘱托、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实践。
“艺苑百花·青春篇”依托“艺苑撷英——全国优秀青年艺术人才展演”活动选拔培养机制,重点展现各艺术门类优秀青年文艺工作者的风采,激励广大青年文艺工作者积极追求德艺双馨、勇攀艺术高峰,不断为新时代文艺事业繁荣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青年是事业的未来。只有青年文艺工作者强起来,我们的文艺事业才能形成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生动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对青年文艺工作者寄予殷切期望。相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在中国文联的引领团结下,更多青年文艺英才将会不断涌现,新时代文艺事业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生动局面将会更加动人,广大青年文艺工作者必将更加自觉地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