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6日,全球人文与中国文艺评论的国际化研讨会暨《中国文艺评论精粹(第一卷)》(以下简称《精粹》)新书座谈会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会议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作为支持单位,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
《精粹》收录了15篇2021年、2022年中国文艺评论优秀作品,内容包括对中国优秀文艺作品的深度解读,以及对文艺理论前沿问题的多维探讨等。该书由帕尔格雷夫·麦克米伦出版社出版,是深化中外人文交流合作、推进中国文艺实践和中国文艺理论的全球化表达、推介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文艺理论评论话语的有力举措。该出版项目得到中国文联国际联络部和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的大力支持。
《中国文艺评论精粹(第一卷)》(Essentials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Art Criticism volume 1)
会上,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精粹》主编徐粤春,上海交通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顾锋,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院长、长江学者、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精粹》主编王宁分别致辞,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齐红主持开幕式,中国文联国际联络部副主任朱孟宇线上出席会议。
徐粤春在致辞中总结了《精粹》的学术价值及海外传播成果,指出人文学术领域的共同课题及未来发展方向,强调了在全球化不断深入的当下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意义。他呼吁中西方学者要在多元文明的差异碰撞中探寻价值共识,凝聚人类发展的精神合力,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顾锋在致辞中指出,在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推动人文理论彰显中国特色与传统的背景下,加强国际交流尤为重要,而《精粹》是推动中外交流的关键抓手,已在中外学者间架起对话桥梁。
王宁在致辞中总结了《精粹》海外出版的跨文化交流意义,并围绕人文学者的使命展开论述,强调人文学者需打磨外语能力,注重原创性研究,从而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
在研讨环节中,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院士保罗·帕腾(Paul Patton),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长江学者郝田虎,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长江学者桑德罗·荣格(Sandro Jung),南京大学全球人文研究院院长、长江学者、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何成洲,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特聘教授、长江学者周敏,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长江学者尚必武,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长江学者吴俊,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兹校区讲席教授王亦蛮,麦克米伦出版社(Palgrave Macmillan)高级出版编辑白桦,英国利物浦大学副教授王爱清,美国福特汉姆大学副教授黄易居,上海大学伟长特聘教授、万人领军人才曾军,清华大学长聘教授生安锋,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主任、青年长江学者王嘉军,上海交通大学长聘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韩振江,南京大学长聘教授、全球人文研究院副院长都岚岚,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长江学者郝田虎,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夏燕靖,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万人领军人才张先飞,上海交通大学长聘教授文学武,英国华威大学副教授刘倩,英国格拉斯哥大学讲师丽萨.徐,上海交通大学长聘教轨副教授邹理等学者作了发言。
与会学者高度肯定了《精粹》在全球人文视野下构建中国知识话语体系、搭建中外文艺评论对话平台、助力中国文艺理论批评的国际传播等方面的价值和作用,并围绕全球人文发展和中国文艺评论国际化等议题展开多维度讨论。大家就中国文艺评论“走出去”的核心目标、面临的现实困境及突破路径等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中国文艺评论需坚守本土文化根基、明确时代使命、加强自主话语体系建设、构建多元对话格局,并提出从“中国问题”向“中国议题”转化的思路。同时,大家也关注到外国前沿文论在中国的传播情况,剖析文化过滤后的接受、反思与转化过程,进一步深化了中西文论跨文化的对话研究。
此次研讨会既是全球学界直面人文变革、守护人文精神、重振文科活力、共探文艺未来的思想交汇场,更是不同文明以文艺为媒、携手寻找人类精神共鸣点的重要契机。期待未来会有更多优秀文艺评论作品走向世界,与海内外学界一道,共同推动全球人文事业发展。
据悉,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上海大学、杭州师范大学、上海海事大学、英国华威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大学、英国利物浦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兹校区、美国福特汉姆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麦克米伦出版社等各界代表数十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供稿:刘桐阳(上海海事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签发:徐粤春
审核:薛迎辉
责编:王朝鹤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