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家园艺见>艺苑撷英>正文

艺苑百花青春篇|李大志:搭建通向世界舞台的“高椅”

2025-09-10 阅读: 来源:“中国艺术报”微信公号 作者:曹伽俪行 收藏

搭建通向世界舞台的“高椅”

——专访山东德州市杂技团青年演员李大志

人物简介

李大志 山东省德州市杂技团青年演员

2003年出生,2009年进入德州市杂技团,2011年开始登台演出,擅长平衡和力量。2018年出演的杂技节目《高椅》获得第十三届武汉·中国光谷国际杂技艺术节黄鹤金奖第一名;2022年入选“艺苑撷英——全国优秀青年杂技人才展演”;2023年起参演德州市杂技团原创大型音舞诗画杂技剧《山水国潮》。

十把椅子层层摞起,搭建起十二米的“云梯”,克服惊险的高度和剧烈的摇晃,在最高点表演头顶晃圈的绝活——这是山东省德州市杂技团青年演员李大志在节目《高椅》中最精彩的技巧展示。2018年,年仅十五岁的李大志凭借这个节目完成了自己目前为止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次亮相,也为德州市杂技团捧回了第一个国际比赛金奖的奖杯,让世界看见了德州杂技的光彩。

李大志与杂技的缘分,始于童年的“调皮”。儿时的他总爱在老家两三米高的墙头上追逐打闹,这份远超同龄人的胆量与协调性,为他的职业生涯埋下了最初的种子。在一位就职于杂技团的亲戚的建议下,六岁的李大志懵懂地走进了德州市杂技团。初入杂技团,他的训练从最基础的腰、腿、头顶功开始,因为柔韧性突出,老师让他侧重练习倒立,当时的他并没有意料到,这个基础的动作,会成为日后《高椅》节目中最核心的功底。“那时候一天要练九到十个小时,早上五点起床练早功,练到七点半吃饭,饭后上文化课,接着又要练功到夜里,连午休都得掐着时间。”李大志说。

回忆起童年的训练时光,李大志坦言,“苦”是记忆里最深刻的滋味。高强度的训练和经常失误的沮丧,让年幼的他认识到了杂技训练的“残酷”。“我想为家里多分担一些,就告诉自己得听话、得坚持。”这份小小的责任感,成为他咬牙扛过与杂技磨合期的支撑。练习三年后,李大志迎来了人生第一次登台演出,与搭档合作完成双人节目《力量》,他在节目中担任“底座”,通过托举搭档,展现杂技的“力”与“美”。“第一次上台特别紧张,就怕摔了、演砸了。”尽管尚需克服初登舞台时心态的不稳定、技巧的不纯熟,但面对聚光灯和掌声,年幼的李大志依然感受到了一种职业价值感的召唤,那些舞台上被他铭记在心的耀眼瞬间,成了他职业生涯中重要的引擎。

十二岁时,已经在德州、济南、北京等大大小小的舞台上留下自己身影的李大志迎来了职业生涯的重要转折。为了备战2018年的“第十三届武汉·中国光谷国际杂技艺术节”,德州杂技团决定打磨节目《高椅》,有着突出的柔韧性优势和丰富舞台经验的李大志成为出演该节目的不二人选。“当时团里让我练《高椅》,我觉得这样的重任落在自己肩上,压力很大,特别紧张。”从那以后,李大志暂停了其他演出,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这个单人节目中。

训练比李大志想象中更艰辛。从底座开始,他需要在不断摞起的椅子上完成多次技巧展示:四把椅子时表演单手顶,六把椅子时表演拉顶,八把椅子时表演单手劈砖,十把椅子时表演头顶转。高度越高、技巧越难、椅子晃动就越剧烈,对演员平衡感和心理素质的要求近乎苛刻。“我唯一的优势就是柔韧性,但我的身体比较重,而倒立需要身体轻巧,别人练一千次能成的动作,我就需要练一万次。”每天在高空中连续练几个小时,李大志的头顶磨出了凹槽,右手变得比左手更加粗大,曾骨折过的胳膊至今还会隐隐作痛……但他依然每天默默地练习。“我本来性格就比较腼腆,习惯了有什么事都放在心里,再加上一直独自练习这个节目,感觉自己的性格更内向了。”虽然偶尔会羡慕其他结伴训练的队友,但李大志心里明白,眼前摞起的椅子,是他通往更大舞台的台阶,也是德州杂技、中国杂技赢得世界喝彩的机会。日复一日静默的训练锤炼了他的杂技功底,也塑造着他百折不挠的品格。三年后,十五岁的李大志站上了“第十三届武汉·中国光谷国际杂技艺术节”的舞台,面对比自己年长十几岁、经验丰富的杂技演员,他将紧张转化为表演的兴奋,重复训练烙下的肌肉记忆让他零失误地完成了所有动作。劈砖的刹那,台下掌声雷动。这位年轻的杂技演员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勇攀高峰的不屈意志,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换来了惊艳国际舞台的硕果。

如今的李大志,已经在国内外大大小小的舞台上展示过《高椅》动人心魄的魅力,但他和团里的老师从未停止对节目的打磨和创新。“杂技停在原地就等于退步。”李大志说。近年来,他们在原有节目的基础上增加了“扔圈转”技巧,他在椅子最高点表演头顶转的同时,手上还要完成扔圈动作,节目难度显著提升。为了让节目更具观赏性,他还从国外演员身上“取经”,调整自己的表演状态。“以前只想着把技巧做好,现在会注意面部表情,让肢体动作更贴合音乐节拍、更有感染力,这是我在国际比赛上学到的经验。”近年来,德州杂技团倾力打造了原创大型音舞诗画杂技剧《山水国潮》,将国风元素融入表演,让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共振,在个性表达与传统传承的碰撞中展示杂技的魅力。《登高问天——高椅》作为其中第七个节目,成了整场演出的高潮。谈到节目的含义,李大志说:“每一把椅子都是一个台阶,隐喻着中国人的‘天路追寻’,我们想通过这个节目,展现中国人的攀登精神。”

十几年的杂技生涯,李大志见过很多中途退出的伙伴,经历过很多病痛的折磨、失误的挫败,但他从不质疑自己对杂技的选择。“一开始是想要为家里分担,到后来慢慢有了职业荣誉感,现在对杂技更多的是热爱和骄傲。”如今的李大志,保持着每天高强度的训练,闲暇时还会健身,使形体更具美感,以便在舞台上呈现更好的状态。他的未来规划很明确:“我想要多出国演出,吸取更多丰富的经验,让德州杂技再上一个新台阶。”而如今的德州杂技团也正如他所期待的,以日新月异的发展面貌推动山东杂技融合创新、走出国门。对于想入行的年轻人,他也有着朴实的建议:“杂技虽然苦,但只要肯努力,就能收获成就感,希望更多人能喜欢杂技、传承杂技。”

杂技于李大志而言,已经不只是单纯的职业和爱好,更是他认识世界的方式。他用十年时间,攀登上一把把窄小椅子搭建起来的梦想阶梯,在世界的坐标上眺望到了杂技艺术更广阔的未来。在熟悉的排练厅、剧院幕后的小角落,李大志依然在反复练习基本功,为自己和德州杂技下一次的“攀登”积蓄力量。

“广大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的谆谆嘱托。由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中国艺术报社联合推出的中国文联“艺苑百花·青春篇”项目,正是积极回应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嘱托、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实践。

“艺苑百花·青春篇”依托“艺苑撷英——全国优秀青年艺术人才展演”活动选拔培养机制,重点展现各艺术门类优秀青年文艺工作者的风采,激励广大青年文艺工作者积极追求德艺双馨、勇攀艺术高峰,不断为新时代文艺事业繁荣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青年是事业的未来。只有青年文艺工作者强起来,我们的文艺事业才能形成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生动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对青年文艺工作者寄予殷切期望。相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在中国文联的引领团结下,更多青年文艺英才将会不断涌现,新时代文艺事业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生动局面将会更加动人,广大青年文艺工作者必将更加自觉地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延伸阅读:

艺苑百花青春篇|章奥哲:炫酷的技巧之外,更要关注文化

艺苑百花青春篇|万琳:传承有态度,京剧正青春

艺苑百花青春篇|王丹迪:平衡好严格训练与音乐灵性的关系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