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中国文艺评论》
  • 2021戏曲:乍暖还寒(傅谨)

    2021年,浙江婺剧团优秀青年演员楼胜在戏曲界掀起了“楼旋风”,荣登“梅花奖”榜首,且成为这一年最具影响力的人物。楼胜以其多年刻苦训练而形成的惊艳全场的绝技,唤醒了戏曲界对技术在戏曲表演中的关键性作用的深刻理解与领悟。与此同时,青年编剧罗周逐渐浮出水面,她将毫无悬念地成为有史以来戏曲编剧数量第一人,作品的戏剧性也在逐渐提高。2021年,“建党百年”主题性创作演出压倒性地成为戏曲演出的中心,新剧目的创作和演出使这一年成为当之无愧的“献礼年”,但题材的开掘与多样化仍是有待跨越的难关。本年度戏曲界痛失郭汉城、杜近芳、沈福存和王文娟等大师,他们的离世更令人们意识到戏曲人才培养的迫切性与重要性。

    详情

  • 坚持文化为根 传承文化精粹(谢先莹)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笔谈中国评协代表团学习讨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包恩泽摄)坚持文化为根 传承文化精粹谢先莹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2021年,是笔者倍感振奋的一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省南阳市,对家乡做好中医药文化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给予殷殷嘱托。12月,笔者又作为代表参加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亲耳聆听习近平总书

    详情

  • 美食与人生:苏轼的生活美学管窥(李健)

    在中国饮食文化史上,苏轼无疑具有崇高的地位。在古代文人中,他以好吃、会吃扬名,写过很多诗文宣扬自己贪吃,表达对美食的喜爱。苏轼是一位卓越的美食家,美食家的盛名与大文豪的美名相得益彰。他凭借自己丰厚的人文修养和审美修养把饮食这一生活的本能上升到人的精神层面,将之与人的精神追求联系在一起,通过对美食的描写,展现了奋发昂扬的精神气质和乐观的人生情怀,赋予饮食以美学的意蕴。苏轼对美食的认识与记述紧密关联着他的生活境遇与思想情感,对美食的探索与追求是其积极生存的隐喻。探讨苏轼的饮食美学,不仅看他对美食的味道、颜色、形状以及选材、加工、制作、食用的认识,更要联系他的生活理想和生命意志,在更为宏阔的背景下发掘他追求美食的本真意图,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揭示他在中国饮食文化中的意义,揭示他在中国美学史上的价值。

    详情

  • 20世纪中国美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胡友峰)

    新世纪以来,20世纪中国美学研究成为美学热点话题,并在中国重要美学家专题研究、部门美学研究、重要美学问题研究、中国美学史总体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不仅展现了中国美学学科的建构方向、特色与价值,也凸显了美学的实践性、人文性与启蒙性品格。从美学研究的方法论而言,20世纪中国美学研究形成了以“美学—知识”“美学—思想”和“美学—实践”三维相结合的研究视野,并以“史论结合”的视角实现美学知识与文本实践、美学理论与审美价值、知识建构与文化启蒙相融合的景观,促使美学研究者立足当下视野对百年美学研究进行理论对话与反思。美学现代性问题、中国美学的理论定位问题、美学研究学术资源问题、美学审丑缺位与生态缺失问题等成为当代中国美学研究崭新的理论生长点。中国百年美学研究在历史性和当下性、时代感和当代性的辩证统一中不断走向深入和开阔。

    详情

  • 界限消弭下的参与体验:网络微短剧的审美趋向(吴岸杨)

    网络微短剧不仅呈现出新颖的媒介特征,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审美体验。首先,跨媒介叙事和竖屏形式合力加剧了艺术接受与日常生活边界的淡化。其次,网络微短剧在不同层面与网络文学、网络红人和现实本身构成互文,汇聚成指向多元维度的情绪感染力。最后,沉浸式体验和互动性观感从不同侧面赋予网络微短剧以冷媒介或热媒介的属性,从而增强了观众的参与体验。整体来看,跨媒介、互动感和沉浸体验可能是今后网络微短剧强化自身特质、吸引更多观众的方向。但当下网络微短剧对“爽点”的一味追求和创作中的人物标签化、场面情绪化、作品流量化倾向,也成为值得警惕的现象。

    详情

  • “都市山水”中的自然观——当代山水画主题创作的历史转换(郑工)

    “都市山水”这一概念产生的时代背景,一是当代城镇化的规模建设,二是生态环境的人文再造。“日新月异”与“城市新貌”,成为当代中国山水画家创作中的主题词,可其创作观念又如何衔接传统的山水观和现代的自然观?本文以近年来城市建设题材的山水画创作为对象,从四个方面展开讨论:第一,分析当代“都市山水”自然观的重要环节,即如何将现代都市建筑元素山水化;第二,比较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有关新山水画变革中的不同观点及创作实践,重论旧笔墨如何适应新对象;第三,阐述当代“都市山水”中的山水意象与人居意识,以及相关的笔墨程式与创作观念;第四,提出“都市山水”的自然观,是具有替代功能的一种文化想象,即在观念层面上将自然之物与社会现象等值交换,进而生发新的意义空间。

    详情

  • “博物馆怀疑论”及其不满:格罗伊斯的辩护(周逸群 朱国华)

    在公共艺术博物馆的演化过程中,始终存在对它的质疑,这甚至成为一个根深蒂固的文化观念,被称为“博物馆怀疑论”。格罗伊斯认为,冲破博物馆的束缚旨在超越封闭的艺术场域,使艺术回归现实,再度变得鲜活。然而,恰恰从博物馆的视角出发,高墙之外的现实世界看起来才是鲜活的。身为收藏空间,博物馆是第一性的。现实通过与博物馆已有收藏的比较被定义,现实与博物馆构成了一种互补关系,前者是无价值的世俗空间,后者是有价值的、被区隔出的文化档案库。

    详情

  • 苏联/俄罗斯影视剧在中国的传播及启示(赵卫防)

    苏联电影输出中国起始于20世纪30年代,经过50年代的顶峰之后,于60年代中期趋于沉寂,80年代后再度开启。苏联电视剧也从80年代后登陆中国。新世纪之前的苏联影视剧在中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形成了民族记忆。新世纪之后,随着这种民族记忆的唤醒和地缘政治的变化,俄罗斯影视剧在中国又开启了新一轮的传播,这轮传播的途径和目的也更为复杂。苏联 俄罗斯影视剧在中国的有效传播,对中国本土影视剧的国际化传播具有重要启示。

    详情

  • 重塑文学理论研究的现实感与知识路径——“当前文学理论研究的问题与方法”学术研讨会综述(颜婧)

    由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文学院共同主办的“当前文学理论研究的问题与方法”学术研讨会,于2021年8月28日至30日在线成功举办。会议以“当前文学理论研究的问题与方法”为主题,围绕“当代语境与文学理论的未来”“当前文论话语的问题与出路”“理论的处境与批评的位置”“新媒介的审美潜能”“西方文论的历史形态与当下变迁”“重访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诗学”“二十世纪中国文论的转型与再造”“中国古典文论的当代重构”这八个议题,反思并追问了重塑文学理论知识的现实感与知识路径的诸多认识层次,对推进当前文学理论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详情

  • 比较审美现代性的批判与建构——第九届马克思主义美学国际论坛综述(高琼)

    全球化时代,启蒙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的二元框架不断被超越,新技术新媒体的发展、多元文化的融合创新对人文价值的反思以及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呼唤共同构成了审美现代性问题研究的当代语境。2021年4月12日至14日,“第九届马克思主义美学国际论坛”在英国杜伦大学和中国浙江大学同时召开,国内外学者们围绕“比较审美现代性”议题,从“审美现代性比较的语境”“跨文化、跨学科、跨域际比较的展开”“公共领域审美共同体的建构”“马克思主义美学对审美现代性问题的追问”以及“中国审美现代性的建构”等维度提出了诸多新见,在比较审美现代性的批判与建构中充分挖掘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当代意义。

    详情

《中国文艺评论》(刊号CN 10-1342/J)是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的学术月刊。本刊竭力倡导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倡导说真话、讲道理,坚持导向性、专业性和学术性,努力发挥文艺评论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作用,努力成为繁荣文艺评论的重要阵地,引导文艺创作的重要力量,凝聚评论人才的重要平台,推动社会主义文艺健康发展。

本刊紧紧依托全国文联系统所联合和团结的各方面、各领域文艺理论评论工作者的力量,致力于追踪和研究当代中国文艺创作和文艺理论评论发展前沿问题,突出学术性、当下性和针对性,努力开拓文艺理论新天地,开创文艺评论新风。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

● 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2020年版)

●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

● 2018中国最美期刊

 

●中国知网全文收录

● 维普网全文收录

●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

● 中国文艺评论网全文收录

 

《中国文艺评论》论文投稿邮箱:

zgwlplzx@126.com

中国文艺评论网微评投稿邮箱:

wyplzg@126.com

 

  • 原创歌剧《英•雄》音乐创作探析(余亚飞)

    原创民族歌剧《英•雄》以共产党员何孟雄与缪伯英的生平事迹为凭,用丰富的音乐元素对戏剧内容进行编创。音乐创作分别着眼于宏观戏剧环境氛围的营造,对英雄主义戏剧立意的诠释,对剧中人物身份及性格的精细雕琢,以及戏剧情节的冲突性和浪漫气质等方面。该剧不仅巧妙运用了包括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在内的多种歌唱形式,还融入了丰富的湖南民间音乐素材,形成浓郁的民族风格。该剧在音乐构创的一些细节处理方面,偶有一些值得商榷或有待调整之处,通过后续改良,可以使之更为完善。

    详情

  • 赞美型正剧与现实主义——从话剧《谷文昌》的“创作密码”说开去(麻文琦)

    话剧《谷文昌》在思想性、艺术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自然也引发了众多的评论。本文一方面就作品成功的原因,从创作角度加以分析和总结,认为除却相对饱满的人物塑造以外,更加值得关注的是其结构,该剧在诗化表达方面的实践,为赞美型正剧的创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本文另一方面围绕作品的戏剧批评现象展开了讨论,通过对正剧美学与现实主义美学在历史中所形成的复杂关系的梳理,认为对赞美型正剧创作提出批判性的现实主义的要求是一种错误的批评方向,该体裁作品的创作应该在不改变自己艺术规定性的基础上,朝着更有艺术性的方向去发展。

    详情

  • 大型漆壁画《长城颂》深蕴的百年风华(尚辉)

    《长城颂》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序厅陈设的主题壁画。本文从“新时代中国壁画对民族形象的重塑”“融山水与风景为一体的多维视角”和“漆语的绘画性探索”等维度对该壁画的艺术特征与语言探索进行了剖析,认为该壁画主体形象既融会了中国现代壁画史所有相关祖国山河描绘的视觉元素,也充分调动了最具中华文明历史标志性的长城形象,来寓意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与中华民族精神的血脉相承。

    详情

  • 巍巍峻岭接天霞 朱漆研彩铸长城——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大型漆壁画《长城颂》创作谈(程向军)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序厅大型漆壁画《长城颂》,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献上的一份厚礼。壁画画幅总面积600平方米,由100块铝蜂窝板组成,寓意建党百年,是中国漆画史上前所未有的巨制作品。从创作的思路、画稿的构思、艺术手法的应用、形式语言的选择,再到工程技术的创新设想等,作者都作了精心而详实的系统的方案设计。作品采用现代漆画的艺术造型语言来进行描绘,这既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漆艺术的传承,更为漆画的未来发展途径作了有益的探索,为漆画参与国家重大题材的创作提供了宝贵的艺术经验,为今后漆画服务于国家文化和经济建设提供了示范作用。

    详情

  • 《中国文艺评论》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中国文艺评论》是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学术月刊,用稿范围涵盖文艺理论、美学、艺术史、文学、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杂技、民间文艺以及网络文艺、数字艺术、新媒体艺术、文化产业等。欢迎广大文艺工作者、文艺评论工作者以及相关学科研究者投稿或推荐优秀作品,来稿征订请注意文中所列事项。

    详情

  • 《中国文艺评论》2021年总目录来了

    《中国文艺评论》杂志全年篇目精彩大放送,快来收藏查看!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