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政策理论>理论前沿>正文

贯彻两个理论 扎根两个实践(徐粤春)

2023-12-18 阅读: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徐粤春 收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中国文艺理论知识体系的构建与反思”学术研讨会紧扣“中国文艺理论知识体系的构建与反思”这个主题,具体关注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古代以及当代文艺理论、西方文艺理论的基本原理、关键概念和核心命题,关注到文学理论、艺术理论与哲学美学的会通,梳理中国文艺理论现代化进程,讨论后人类、新媒介带来的新变,思考中国文艺理论评论体系建构等核心问题。

(图片来源:影像中国网,摄影:徐长虎)

一个理论体系的建构,不仅是理论的自我衍生和发展,更是实践发展在理论中的反映、提炼和归纳。理论不是自言自语,不是自我确证,理论如果脱离实际,那么它本身也就失去了意义。在当代中国,要建设中国自主的文艺理论体系,必须认真考察当今时代来自理论和实践的深刻影响。我以为,尤其要重视两个理论和两个实践。

第一个理论: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全面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出了原创性贡献,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其思想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包括“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持”),为文艺理论工作者认识世界、分析现象、研究问题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为构建中国文艺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的立场、观点、方法。

第二个理论: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中形成的,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构建起一个立场鲜明、观点系统、判断科学、逻辑严密、学理深厚的科学理论体系,其蕴含的丰富而深刻的文艺理论范畴、术语、命题、观念,为构建中国文艺理论体系提供了直接的思想指引和理论资源。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文化思想,把政治话语转化为学术话语,把工作要求转化为学术追求,聚焦新的概念术语和新的论断命题开展科研攻关,是构建当代中国文艺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

第一个实践:当代中国社会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10月16日出版的第20期《求是》杂志上发表的重要文章《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中指出:“一切划时代的理论,都是满足时代需要的产物”,“理论的飞跃不是体现在词句的标新立异上,也不是体现在逻辑的自洽自证上,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回答实践问题、引领实践发展上”。文艺理论的发展从来都不只是学术性问题,不是闭门造车、坐而论道、流于空想。反观当下,理论界用西方理论剪裁中国人审美的现象比比皆是,过度阐释、强制阐释的现象比较普遍。当代中国正经历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伟大实践,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中国文艺理论体系的建构提供了充分的时代条件。这就要求我们的研究紧紧结合中国社会发展实践,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时刻关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展和成就,将其作为宏观背景和基础条件,由此探讨文艺理论如何在与社会实践的互动中实现自身发展,把学术追求、理论生命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愿望紧密结合起来。

第二个实践:当代中国文艺实践。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强调,“研究必须搜集丰富的材料,分析它的不同的发展形态,并探寻出这各种形态的内部联系。不先完成这种工作,便不能对于现实的运动有适当的说明”。对文艺理论而言,丰富的材料蕴含在多样的文艺实践中。面对中国式现代化对文艺理论工作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新期待,面对当代文艺理论及实践出现的新情况、新现象、新潮流,面对全球化、媒介化、消费化语境下文艺领域面临的新变化、新趋向、新挑战,亟须文艺理论和评论不断作出有力阐释。我们应该强化问题意识和实践路径,从文艺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回答问题,在成功回答新时代审美之问、艺术之问中,构建具有强大阐释力、说服力、引领力的中国文艺理论体系。

贯彻两个理论、扎根两个实践正在成为文艺理论工作者的文化自觉、理论自觉和学科自觉,正在成为我们的学术共识。当然,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文艺理论体系构建在强调中国化、时代化的同时,绝不意味着忽视世界化和历史化的文艺理论资源和成果。我们也应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主动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努力破解“古今中西之争”,创造熔铸古今、会通中西的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文艺理论成果。

本文为在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中国文艺理论知识体系的构建与反思”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


(作者:徐粤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徐粤春专页

新时代新征程文艺工作的科学指南(徐粤春)

徐粤春:文艺做使者 青年当先锋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