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家园艺见>青萍荟>正文

青萍荟 | 荣耀长河:《沉默的荣耀》如何照亮两岸共同记忆(李伯冉)

2025-10-20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李伯冉 收藏

编者按:近日,国庆档电影《志愿军:浴血和平》《震耳欲聋》《毕正明的证明》、电视剧《沉默的荣耀》等热映热播,引发广大观众情感共鸣。为深入学习实践习近平文化思想,更好发挥文艺评论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作用,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特别策划青萍荟专题,旨在深入阐释作品思想内涵和艺术创作手法,弘扬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为加强现实主义创作和时代精神表达提供借鉴。综合考虑来稿质量、评论视角等因素,我们将陆续选发系列评论文章,以飨读者。今日推出李伯冉关于电视剧《沉默的荣耀》的短评。

荣耀长河:《沉默的荣耀》如何照亮两岸共同记忆

李伯冉  辽宁师范大学影视艺术学院院长

《沉默的荣耀》这部取材于真实历史的剧集,以深沉的基调、细腻的笔触,讲述了一段我党隐蔽战线上鲜为人知又感人至深的故事。于大众而言,它既是一部精彩的谍战剧,也是一场跨越海峡的历史对话。其所传递的精神力量,成为连接两岸共同历史记忆的情感纽带,并在当下激荡起深远回响。

电视剧《沉默的荣耀》海报

基于史实的创作为剧情发展给出了既定框架,也给整部剧定下了庄重、悲怆的基调。在已知悲壮结局的前提下,创作者们从剧情跌宕反转、英雄功成身退的谍战剧惯常叙事模式中跳出,使观众的关注焦点从对主人公“能否成功”的命运期待,转向“何以赴死”的动机体察和情感体味。这一巧思不仅串起了那段惊心动魄的残酷斗争历史,更成为激发观众与英雄人物内心深刻共鸣的核心魅力所在。

服务于故事结构,创作者们选择了一种克制而深沉的表达方式,成就了这部剧鲜明的艺术风格。“向死而生”的情节走向,吸引观众紧跟主人公的心路历程;而对内心情感的描摹,则赋予了人物饱满的人性光辉。两者相得益彰,在历史的语境中营造出强烈的代入感,为整部作品增添了人物传记般的纪实色彩。从剧中布景道具的精细复刻,到画面色彩明暗的分寸把握,创作者们多方入手,竭力为观众还原真实的历史场景。叙事手法上,导演也有意规避了刻意渲染悲壮气氛、堆砌动作场面或编造“英雄神话”,而是以平实朴素的方式,在相对平缓的节奏中用细腻的笔触传递温情。观众所见并非戏剧化的“爽感”故事,而是人物内心流淌的爱与向往。故事结尾,当吴石夫人颤抖着捧起那盒被捏碎的凤梨酥,吴石女儿在庭院中驻足眼望父亲赠送的手套孤零零地挂在树梢,无声的泪水瞬间溢满了观众的眼眶。

电视剧《沉默的荣耀》剧照

这种“内敛”的表现手法同样体现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隐蔽战线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剧中人物要努力使自己不同于众人的行为逻辑。因此在吴石等情报人员的形象塑造上,演员并没有过于追求凸显艺术典型性,反而更多了几分“凡人”气质。当吴石面对战友牺牲、家人误解,朱枫经历亲人离别等人性困境时,演员也延续着一贯克制的表演,以平静掩饰波澜,用抑制悲伤来表现更深的悲伤。表面上看,吴石等人的英雄气概以静若止水的镇定所掩盖,而事实上由人物内心激烈拉扯与外表隐忍不发之间所形成的巨大反差,制造了更有张力的矛盾。观众心中被演员细腻表演牵引并不断累积的情感,直至结尾英雄慷慨就义时,终得以迸发释放。

当然,使这部剧真正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还在于它对两岸共同历史记忆的唤醒。当剧中再现吴石、朱枫等烈士在台湾从事隐蔽工作的历史细节时,实际上是在重现一段两岸的共同记忆。该剧的热播在两岸民众中引发了强烈反响,大陆有不少群众自发前往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的无名英雄纪念广场悼念,台湾也有一些群众前往台北马场町纪念公园在纪念丘前鞠躬致哀。《沉默的荣耀》虽忠于史实,却绝非一部沉溺于历史的作品。它通过艺术化的表现形式,让两岸同胞再次正视了彼此血脉相连这一不容篡改的历史事实,也是对“台独”分裂行径最有力的回应。当剧中英雄的身影隐入历史长河,他们留下的精神遗产正照亮民族前行的道路——坚定守护中华民族共同家园,守护两岸同胞根本利益,携手开创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这或许正是《沉默的荣耀》想表达的时代意义。

电视剧《沉默的荣耀》剧照

文中海报、剧照来源于@沉默的荣耀官微 新浪微博。


签发:袁正领

审核:张利国

责编:杨静媛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青萍荟专栏页

青萍荟 |【国庆档影评】《志愿军:浴血和平》:书写和平序章的有效策略(魏兵)

青萍荟 |【国庆档影评】看见与代言——《震耳欲聋》的得与失(孟渐新)

青萍荟 |【国庆档影评】《毕正明的证明》:向“内”自证,为“道”正名(吴云涛)

青萍荟 |【国庆档影评】《志愿军:浴血和平》:浴血奋战,只为和平永驻(胡婷婷)

青萍荟 |【国庆档影评】《毕正明的证明》:时代列车上的类型回溯与命运书写(孙慧)

青萍荟 |【国庆档影评】《震耳欲聋》:从装聋作哑到振聋发聩中看到人性光辉(胡建礼)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