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戏剧戏曲>正文

京剧电影《安国夫人》:一部示范性作品(仲呈祥)

2023-09-28 阅读: 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仲呈祥 收藏

一部示范性作品

——京剧电影《安国夫人》观后感

京剧电影《安国夫人》剧照(左起:董圆圆饰演梁红玉、田磊饰演韩世忠、张建国饰演朱胜非)

9月8日下午,我怀着期待的心情,观看了京剧电影《安国夫人》首映。看后,回味无穷,我想这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戏曲电影。

首先,这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对于新编影视剧创作的一次示范性的成功实践。国家京剧院一直秉承着剧目创作“三并举”方针,坚持传统戏、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三类戏曲剧目同时发展——传承好传统戏,特别是经典传统戏,对经典历史剧进行新编,努力创作现代戏。但是,新编历史剧究竟该怎么做?《安国夫人》是一次成功的示范。为什么呢?第一,新编历史剧要从历史中觅诗。《安国夫人》便是剧作家将梁红玉平内乱、抗金兵这一段史实搬上舞台,并从这段史实出发,站在今天的时代高度来研究、来塑造梁红玉这个人物。因此,剧作家写出了超越传统戏曲舞台上已有的梁红玉艺术形象,为新时代戏曲画廊里增添了一个具有新意的人物形象。第二,新编历史剧既要有历史感又要有时代感。梁红玉不仅是一个具有政治智慧、军事智慧、安邦定国才干的女子,还是一个贤妻良母,又是一个充满人性深度的感人的艺术形象,这样处理历史题材才能有新意,才能有深度、有广度、有力度、有温度。《安国夫人》妙就妙在既有梁红玉、韩世忠夫妇平内乱,也有深入民心的经典片段擂鼓战金山,内忧外患的情节全都有,扣人心弦,这是新编历史剧创作的成功案例,也是国家京剧院带头完成的一次成功的艺术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安国夫人》融古汇今、融会贯通,结合史实,以当代人的眼光谱写了一首可歌可泣的巾帼英雄史诗。

其次,这是戏曲与电影联姻的一次成功的、具有新时代特点的新尝试新突破。戏曲电影的核心在戏曲,它是用现代化的电影手段、电影语言来彰显、强化、保护、传承中华戏曲独特的审美优势。二者是交融的,但要有主有从,所以戏曲电影的导演既要懂戏曲又要懂电影,这样才能将戏曲电影这种具有强烈时间品格的艺术作品创作出来。因此,衡量戏曲电影的标准,是看多大程度上调动电影语言来彰显中华戏曲的审美优势。

再次,要倡导剧本是为演员而写。不管是舞台艺术,还是电影艺术,一切视听美感的艺术呈现都源于“一剧之本”的剧作表达。《安国夫人》是为梅派第三代传人、京剧表演艺术家董圆圆量身打造,就是要从舞台演出到“像音像”,再到戏曲电影这么一个完整的过程,为当代成熟的梅派传人留下一部能够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住的代表作。

最后,《安国夫人》真正践行了中华戏曲一个很重要的美学特征——趣味。梁启超先生在《美的生活》中认为,美给人以审美的趣味,而趣味乃是生活的原动力,他研究艺术也讲究“趣味”。比如电影中,梁红玉和丈夫韩世忠的对话,颇有政治智慧和军事谋略;两位老更夫的对话,充满了生活趣味,令人不禁发笑,但又值得深思。还有,老丞相朱胜非对于“治国安邦”“用人不当”的大段流水唱段,逻辑性、哲理性兼具……这些都是有艺术的“趣味”,值得反复品味。

我相信,京剧电影《安国夫人》会在戏曲史新编历史剧一栏中占有一席地位,也会在戏曲电影史上占有一席地位。期待9月19日《安国夫人》在全国公映!


(作者:仲呈祥,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仲呈祥专页

《戏宇宙》:戏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有机融合

《我中国少年》:以音乐美育培根铸魂(仲呈祥)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