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中国文艺评论》>作品评析
  • 尹鸿/评电影《湄公河行动》:打造主流的大众电影文化

    尹鸿评电影《湄公河行动》打造主流的大众电影文化Creating Mainstream Mass Culture Through Film: A Case Study ofOperation Me

    2017-04-13详情
  • 娄文利:大型革命历史题材歌剧创作的新路径

    大型革命历史题材歌剧创作的新路径——评印青歌剧《长征》的艺术特色  歌剧《长征》的首演是2016年国家大剧院的重头戏,也是国内外乐坛格

    2017-04-12详情
  • 傅谨:京剧流派传承创新的破题之作

    2016年11月,中国戏曲学院和北京京剧院相继推出张火丁主演的《江姐》和王蓉蓉主演的《党的女儿》,对京剧流派的当代传承创新,这是极具价值的实验。两位当代著名优秀京剧演员,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曾经家喻户晓的红色题材剧目进行流派传承创新的尝试。她们的成功演出让我们看到了京剧流派传承的突破点,并且更启发我们展开深入思考。

    2017-04-12详情
  • 吴宏兰/评舞剧《水月》:倒影中的舞蹈自省

    十多年来一直在给学生们讲编舞家林怀民先生的作品鉴赏,从他早期的舞作《薪传》《白蛇传》到中后期的《行草》等。也曾有一度觉得林先生是否江郎才尽了?还是在自我复制?刻意打造所谓大师风格,迎合已经形成的粉丝观赏群体的需求?但是他自己一句“年轻时做加法,年老时做减法”足以释惑——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年轻时气盛傲物,总觉得自己要争取更多话语权,话越讲越多,生怕自己的声音被淹没,而成熟后才懂得了倾听,学会慢讲,少说,允许留白,给他人机会。于是,理解并欣然接受了他后来风格的演变,以及某些套路的复写与趋静的舞风流变。

    2017-04-12详情
  • 徐健/评话剧《玩家》:艺术家的“初心”与玩家的“境界”

    无论从剧本立意的开掘、形象的塑造、情节的设计,还是从舞台上导演的创造、演员的表现、细节的雕琢等方面看,话剧《玩家》(编剧刘一达

    2017-04-12详情
  • 王翠屏/评小说《自流井》:不名黄花集聚处,淡香追随漫时空

    绿影横贯静水流,枝叶纷批元气丰;不名黄花集聚处,淡香追随漫时空。最近读毕新疆兵团女作家段海晓创作的反映兵团生活的中篇小说《自流

    2017-04-12详情
  • 李静评舞台剧《南海十三郎》:一生经两世,知音难复寻

    由杜国威编剧、谢君豪主演的粤语舞台剧《南海十三郎》自1993年首演,至今已逾150场。1997年,根据该剧所拍的同名电影斩获台湾电影金马

    2017-04-12详情
  • 王海涛评舞剧《杜甫》:中国艺术精神与当代表达

    艺术共通之美的动态体现  中国古典舞作为一个专有名词是现代人对于中国古代舞蹈继承与创造的新含义。当今舞台上的中国古典舞形象和表

    2017-04-12详情
  • 曾慧林:话剧对电影《小城之春》的舞台呈现意在创造“空气”

    话剧《小城之春》剧照  影片《小城之春》是1948年由费穆导演执导拍摄的,它讲述的是一个美丽而感伤的东方人的故事。整部影片既没有气势恢

    2017-04-12详情
  • 评“中国交响乐早期作品”专场音乐会:今天的耳朵如何听到昨天的声音(汤琼)

    为了中国交响乐百年纪念,国家大剧院于2016年4月特别策划了以中国交响记忆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交响乐之春系列展演活动。此次活动特别推

    2017-04-12详情
  • 经典的跨文化传播与解读:“二度西潮”期间的契诃夫戏剧演出(吴小钧)

    契诃夫  一  重读契诃夫,是契诃夫戏剧研究的一个专有名词,这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最早出现重读的是在西方,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1950年

    2017-04-12详情
  • 卢炜:悲喜交织《欢乐颂》

    曾创作出“良心剧”《琅琊榜》《伪装者》的团队在2016年又打造出一部热播剧《欢乐颂》。相较而言,《欢乐颂》比《琅琊榜》《伪装者》难度更大,承担风险更多。因为,一方面《欢乐颂》既是现实主义主题,而且是逼近当下的一部剧,缺乏历史沉淀,容易受到众多对号入座式的批评解读;另一方面由于本剧的喜剧样式,在创作上极易造成现实题材的戏说,观众在接受中极易产生习惯性歪解事实、消费历史和杂耍游戏。

    2017-04-12详情
  • 读电视剧剧本《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历史叙事与艺术创作的结合(曾一果)

    在历史题材的影视剧中,文学剧本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影像叙事是否能够成功,但是历史题材的剧本创作并不是一件容易之事,创作者不仅需要有丰富的想象能力和虚构能力,而且也需要通过查阅各种资料熟悉过往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所需要的历史故事和艺术形象。上海大学电影学院吴信训教授的长篇电视剧剧本《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就是这样一部优秀的电视历史剧剧本。该文学剧本一共分为20集,不仅以电视文学剧本的形式重现了那一段波澜壮阔的神奇历史,而且让人对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和亲的历史和当代意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2017-04-12详情
  • 存在主义的黑色幽默剧——评《一个勺子》的影像文化

    根据中篇小说《奔跑的月光》改编的电影《一个勺子》,采用化繁就减的表达方式,将情境骤变的戏剧冲突与粗粝荒诞的影像故事结合,聚焦于当下社会转型期人的生存际遇,及其生存处境中无法摆脱的现实情绪——烦躁、忧郁、痛苦、无奈与荒谬等。影片以存在主义的戏剧理念和表现手法,对社会变革时期底层小人物普遍的生存处境给予了深刻影射,成就了电影角色塑造中超越现实的文化传达,具有浓郁的存在主义戏剧意味;电影同时集纳流动、冷峻的写实主义镜像特征,以黑色幽默的荒诞形式描绘荒谬的现实存在,直接传达出对“好人难当”社会困窘的思考和对人性异化文化批判的影像意蕴,深刻诠释了人与世界的异化存在以及人与人之间因无法沟通、认识和理解而诱发的内心孤独感及命运悲剧性。该片获得第3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

    2017-04-12详情
  • 刘祯:情怀与情结——沪剧《邓世昌》的当代镜像

    近代中国与世界有着紧密的联系,但中国的国门是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后被迫洞开的,这也注定了近代中国的苦难和不幸,使得近代中国被涂上

    2017-04-12详情
  • 林荫宇:走上舞台的鲁迅——评《大先生》的剧作与导演

    约两个月前,描写鲁迅的舞台剧《大先生》在北京上演,引起知识界、文学界、戏剧界的众多关注,人们争相观赏,以至一票难求,遂成圈内盛

    2017-04-12详情
  • 陶子:历史传奇如何呈现文明沧桑

    陕西人艺版《白鹿原》改编自小说《白鹿原》。这部小说自出版以来不断被改编,呈现于舞台及荧屏之上。首先,这部小说具有文化深度。《白

    2017-04-12详情
  • 白烨:陕西人艺版的《白鹿原》改编瑕不掩瑜

    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自1992年问世并在1994年荣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之后,既在圈内好评如潮,又在圈外广受欢迎。近年出版的《中

    2017-04-12详情
  • 赵倩:中国民族音乐话语权的新探索

    中国民族音乐话语权的新探索——评大型民族乐剧《又见国乐》  中央民族乐团创作演出的大型民族乐剧《又见国乐》是2015年中国民族音乐创作

    2017-04-12详情
  • 麻文琦:庸常或许一生,铭心在此一刻

    庸常或许一生,铭心在此一刻——评话剧《秘而不宣的日常生活》  《秘而不宣的日常生活》的编剧把剧名起得很有感觉,让我联想到了剧坛上写

    2017-04-12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