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中国文艺评论》>艺海杂谈>正文

融西学入中道:书法史译著的类型与方法——以熊秉明《张旭狂草》为中心(赵斌)

2021-12-22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 作者:赵斌 收藏

  内容摘要:近年来,国内书法艺术的当代转型正向海外书法研究投去更多关注。熊秉明的《张旭狂草》作为书法史译著的代表作之一,其研究路径既包含中西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也有不同学科方法的层层揭示。熊秉明运用计量史学、比较史学、心理史学等方法还原张旭及其狂草的诞生,并主张借鉴西方艺术理论的成果研究书法问题,如用哲学、语言学、社会学阐释张旭狂草的美学意义。他通过跨文化、跨学科、跨门类的宏阔视角和多元理念,开辟出一条书法史论的新道路。当前书法研究面临着复杂的当代语境,有必要借鉴书法史译著中的史学方法对相关的西学理论进行索引,然后加以创造性转化和应用,从而建立起中国当代书法史学的理论构架。

  关 键 词: 书法史译著 史学方法 熊秉明 张旭 狂草

张旭 《肚痛帖》

  海外书法研究是海外中国艺术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关于书法研究译著的出版方兴未艾,这些成果极大地拓展了书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本文将对近五年来书法史译著的出版情况、史学方法、启示和问题等进行介绍,在此基础上探讨书法研究可能的创新路径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近五年来书法史译著综述

  在海外,研究书法的学者大多是旅居的中国人,如在美国的方闻、在英国的蒋彝、在法国的熊秉明等。与此同时,也有很多外籍学者对中国书法葆有浓厚的兴趣,如德国的雷德侯(Lothar Ledderose),意大利的毕罗(Pietro De Laurentis),美国的韩文彬(Robert E. Harrist, Jr.) 、倪雅梅(Amy McNair)[1],日本的西川宁、中田勇次郎[2]等。海外学者的研究成果都已写成英文或其他语言在国外出版。梁启超曾言:“今日中国欲为自强第一策,当以译书为第一义矣。”[3]这句话在书法研究领域也具启示意义。当今,海外书法研究的译介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议题。近年来,江苏人民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等都对海外书法研究进行持续的关注和出版。纵览最近五年的书法史译著,大致呈现为以下三类:

  一是关于书法的通论和个案研究。方闻的《中国书法:理论与历史》是通论式研究,他提出用现代艺术史风格分析的方法研究中国书法,并且试图将书法作品和思想史相关联,使之成为中国文化整体叙事框架中的一部分。书法的个案研究有两部,分别是倪雅梅的《中正之笔:颜真卿书法与宋代文人政治》和熊秉明的《张旭狂草》。倪雅梅的《中正之笔》是通过宋代文人集团以颜真卿为介发展声望、表达政治意图的接受史研究,观察艺术、政治和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熊秉明的《张旭狂草》是他1984年以法文出版的博士论文,2018年由宁晓萌译成中文收入《熊秉明文集》在国内出版,此书不仅包含传统史学的研究方法,而且创造性地引入了西方艺术理论的资源阐释书法艺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有助于拓展书法研究的视野,下文将会详细分析。值得一提的是,祁小春1998年的日文专著《中国古籍の板刻书法》经过完善在2018年以中文出版,题为《古籍版刻书迹例说》,作者将研究对象选为古籍版刻中的书法,这是书法研究长期以来被忽视的领域,他将书法学和版本学相结合,强调了书法研究的文献传统。

  ……

  阅读全文请点击底部“登录后查看PDF完整版”。

 

  作者:赵斌 单位: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中国文艺评论》2021年第11期(总第74期)

  责任编辑:王朝鹤

 

  ☆本刊所发文章的稿酬和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给付。新媒体转载《中国文艺评论》杂志文章电子版及“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众号所选载文章,需经允许。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清晰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及期数。(点击取得书面授权

  《中国文艺评论》论文投稿邮箱:zgwlplzx@126.com

 

 

  延伸阅读:

  喜讯 | 《中国文艺评论》晋身C扩

  2021年《中国文艺评论》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中国文艺评论》2021年第11期目录

  “典型理论百年”学术研讨会在京举办

  2017中国书坛热点综述(祝帅、赵斌)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