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政策理论>理论前沿>正文

关于中国文学理论原创性的思考(高建平)

2022-06-20 阅读: 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高建平 收藏

关于中国文学理论原创性的思考

——从“拿来”到“实践”再到“创新”

当代中国文学理论,当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我们要建立中国文学理论的学术体系、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从而建立既是当代的、又是中国的文学理论,实现理论的原创性,必然要经历一个从“拿来”到“创新”的过程。理论要原创,但我们谈原创,有一个针对什么而原创的问题要解决,应当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面向当代现实,以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方向,建设新时代的文艺理论。

建设原创性理论,我想说三句话,这都不是我的原创,但我愿将它们放在一道,以解决当下文艺理论原创的困境。

第一句是鲁迅先生的话:“拿来主义”。鲁迅先生很好地阐释过“拿来主义”,就是对于国外的东西,只拿对我们有用的,而不是等国外送来无用的。这是“改革开放”之门,包括学习新的科学和技术,包括克服困难,加入国际供应链,也包括学习一些新的理论和方法,实现观念的更新。但是,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拿来”也有主动去“拿”的一层意思,不是等外国人来送。一些腐朽的东西,我们也要拒绝。要“放出眼光”去“拿”,拿来对我们有用的东西。

第二句话是:“实践检验”。好不好,有用无用,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坚持理论引进和理论运用的主体性,不管国外著名理论家和批评家的名气有多大,说了都不一定算,我们当下的实践才是检验的标准。我们写文章,不能只是叙述外国人说了什么,也不能写来写去,最后还是归到外国人的某个结论上,使中国实际成为引进来的理论的注脚。理论好不好,是实践说了算。

第三句话是:“自主创新”。外国的理论,古代的理论,都已经时过境迁了,不可能普遍适用,都有不适合我们当下实践之处。因此,还是需要我们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创造,形成我们自己的理论。我们不要追求纯而又纯的理论,把理论的血统看得至高无上;也不要以作者的世界性名气作为标准,而是从实践出发,取各家之长,形成自己的理论。

中国文学理论原创性建设,最重要的一条,是理论联系实际。对于文学理论来说,就是要联系文学批评的实际。文学理论,就要与文学有关。在当代文艺批评理论中,有一种主张,即认为要想原创,就要超越文学本身,建立“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有西方学者说过,“文学理论”应该称为“理论”,一些有意义的文字是在“理论”的名义下写出的。这是不正确的。文学理论的原创性,还是应该从研究文学本身得到。

过去,由于对文学理论定义比较狭窄,将文学理论说成只是对文学文本的细读,或对文学概念的分析。我们要超越这一局限,用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人类学各种学科的理论来研究文学。文学是人学,内容非常丰富,应该从多方面进行研究,不能只是从公认的文学作品出发,还要研究各种类型写作中的文学性问题。然而,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从多个角度和方面来研究文学,不等于说就没有了文学,甚至是对文学性的排斥。相反,这是对文学更加重视,对文学的内容理解得更加广泛,对文学进行了更为深刻的研究。

文学还是文学批评理论的家园。“家”的意思是指,我们可以出去游览,可以走遍天涯海角,但还是要回到出发的地方。如果只准在家里不准出门,那是画地为牢。我们要能够出去,要接触文学以外的各种学科的知识,丰富我们自己,提高我们对文学的理解。但出去后还是要回来。如果不回来,就是无家可归,就是流浪汉。这里所谓的回来,就是回到文学这个家园中来。对于从事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的人来说,文学就是我们的家园。我们不要画地为牢,也不要当流浪汉。

因此,原创性理论,就是要从文学批评实践出发,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思考,并进而向着建立理论体系努力。

中国文学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从研究文学的“外部规律”到“内部规律”的过程。“外部规律”是指研究文学与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关系。“内部规律”指研究文学作品内部的形象、再现与表现、叙事性作品所涉及的视点(第一、第二、第三人称,全知与限知等)、人物(扁平与圆整,静止与发展等)、语言使用的隐喻与象征,等等。当代中国文学理论的原创性,应该从中国文学的实际出发,检验这些理论的可取性与不可取性,从而发现中国文学的特征,建立起既是当代的,又是中国的文学理论来。

过去40多年中,中国学术界接受了百年西方文学批评理论,这些理论经历了从作者中心,到文本中心,再到读者中心的变化。当这些理论都已经在中国走了一遍之时,我们所要做的,是对这些理论进行反思。几年前,我发表了一篇文章《哪一个哈姆雷特——回到“以意逆志”上来》。在这篇文章中,我认为,20世纪的一些文学批评理论,都是在对文学作切片式科学研究,这是一种“盲人摸象”现象。我们肯定这种切片所带来的对文学作品从创作到接受的全过程中各细部研究的成果的科学性,但同时,要克服这种切片所带来的片面性。我们不能将文学作品仅仅看成是一种语言事实,而要看到,文学处于人与人之间,是人与人之间传达思想情感的媒介,也是人与人之间跨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实现这种交流的工具。

建立当代文学的原创性理论,是一件巨大的工程,不是凭空一想就能实现的,要实现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的结合,从而面对当下的现实,从各方面汲取营养,建立起具有原创性的中国文学理论。


(作者:高建平,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中华美学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高建平专页

艺见 | 高建平:教材插图事件促使全社会都重视美育

中国传统美学进入当代主流意识形态的历程(高建平)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