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原创首发>如何提升短视频的艺术审美价值>正文

短视频赋能艺术审美教育的探析——以抖音APP为例

2019-08-20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公金慧 收藏

  随着5G等新兴技术的加速落地,短视频很快会进入下一个快速发展阶段。抖音作为日活超过3.2亿的一匹“黑马”,在短视频领域中脱颖而出。从公开数据可知,在书画、戏曲、民乐等艺术分类下,抖音以各种创新形式开辟了新的宣传赛道。2018年比较突出的活动比如“用贴纸变脸”的相关视频播放量达到12亿次;“京剧BGM”《铡美案》梅葆玖选段获赞557万个;“笑出国粹范”有18万用户参与挑战,值得一提的是,其中93%的参与者是90后,这些数字不可谓不客观。这些一直以来被视为中老年人喜爱的文艺活动,已借由新的媒介变成了90后积极参与并展示自我个性的新方式。抖音作为新兴的视觉艺术审美媒介,有力地呈现了当代美学的新特征。但是其背后也潜藏着艺术审美教育的困境,即表层的娱乐化与技术助长的“三俗化”。本文以抖音为例,通过分析其对艺术审美教育的影响,管窥视频时代艺术审美教育的现状并获得启示。


  一、短视频时代媒介对大众艺术审美的影响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指出,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互联网也从文字时代发展到图片时代,而抖音的发展意味着移动互联网进入了视频时代。与图片时代不同的是,视频中包含视觉和听觉信息,会更易刺激受众的感官。抖音最初火起来就是源于各种配合着音乐的舞蹈视频,如海草舞、拍灰舞、喵喵舞、开车舞等。新奇的电音、节奏性强的配乐会产生洗脑一样的效果,使愿意展示自我的年轻人纷纷模仿。丹尼佛·贝尔在《资本主义文化的矛盾》中说过:“音响和画面(特别是后者)构成了美学,指导着观众,”而抖音作为沟通和链接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媒介,在审美活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著名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早在19世纪就预言“将来,人人都可以出名15分钟。”那时他没有料到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但他对媒介力量的认识和预见依然堪称伟大。现在,只要短短15秒的视频,每个人都可能出名。抖音已经培养了一大批草根网红。2000年微软加拿大公司报告显示,普通人的注意力幅度仅为12秒,到了智能手机时代,这个数字甚至下降到了8秒。试想一下,8秒钟能做什么呢?

  我们都知道,文字时代对审美主体的要求更高,因为人类阅读文字所产生的视觉化其本质是间接的,是发挥主观想象的产物。文字时代更多的需要静思、凝神以理解其意,故而有“诗无达诂”一说,所以该时代的审美具有主动性、高雅性与精英性的特点。而到了视频时代,受众更多的是被动接受信息,解放感性。微小说、微电影、“洗脑神曲”,乃至“速读名著”“知识经济服务”“短视频”,它们的次第走红表现出当下大众文化消费通俗化、碎片化和短平快的特点。抖音正是以青春、美、身体等感性元素刺激受众引起共鸣而爆红。通俗点说,视频时代获取感官体验和生理快感已经“不费脑子”了,是当代审美文化低幼性的表现。

  短视频影响了大众的思考方式,诱使大众沉溺于娱乐,而不去深度思考,特别是其所采用的智能算法。算法一直在懂你的路上,但是算法并不能判断受众喜欢的是否有价值。如果不能加以正确引导,会让大众的审美逐渐走向低俗、庸俗、媚俗的“三俗化”。娱乐化的背后,其实是对艺术的一种“去价值化”,对审美的一种“去高雅化”,这些并不是我们所乐见的。


  二、短视频领域中的艺术审美教育

  尽管短视频平台因以上问题广受诟病,但还是给予大众展示自我的舞台,也促进了当下审美艺术的发展。频发的乱象凸显了短视频平台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倒逼其反思自身应当肩负的社会责任,形成和确立正确积极的价值观。同时,新媒介正在历史性地改写着艺术审美的教育路径,短视频平台具有天然优势,以其直观性、融入感、公共性特征,在国民美育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应该正确看待其影响价值。如果使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发展成为艺术审美教育的重要阵地和创新平台,对推动文艺引领风尚具有重要的意义。

  艺术审美教育一直是我国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但是大众对短视频的美育特点和美育功能理解存在偏差,短视频平台中文艺类内容的运营与网民艺术审美中的教育问题都面临挑战。

  2018年抖音联合国家博物馆、湖南博物馆、陕西博物馆等7家博物馆推出一段名为《第一届文物戏精大会》的H5,刷爆朋友圈。视频中的文物被赋予了人物的性格与萌态,说悄悄话、跳舞,甚至说起网络流行语也是很溜,让大家看到不再刻板严肃的文物形象。“短视频+文物”的传播形式可以称之为一次成功的创新。

  不容乐观的是,现在再搜索这几个博物馆的抖音号,发现其粉丝数、点赞数都远低于一些草根网红用户,甚至很多视频只有个位数的点击量。可见,想通过短视频平台做好艺术审美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之功,现在专业类文艺号的影响力有限、运营不到位、原创不足、内容质量低等问题凸显。在抖音上搜索“京剧”“戏剧”“传统文化”“民间艺术”等关键词时,点赞或评论量较高的内容大多出自草根用户所发,并不专业,有些甚至是恶搞性质,其审美教育价值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三、加强短视频领域对审美教育的几点思考

  针对这些问题,文艺工作者与文艺创作者都应主动作为,探索在短视频时代下的艺术审美教育工作方向和具体措施。首先,要加强大众媒介素养教育。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教育水平、媒介普及水平的不断提高,今天的艺术审美受众拥有更加丰富多元的审美经验,文艺工作者应该提高受众对媒体信息的分析和评价能力,提升受众的艺术审美自觉。受众需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获取并创造主流价值信息”,文艺创作者应该提供更高质量、高品味的作品。其次,必须强化网络阵地意识,加强短视频领域文艺产品建设。要通过短视频阵地做好艺术审美教育的工作,不仅要让大众看得到,还得愿意看,更重要的是要有深刻的内涵,能引起共鸣,提高大众的接受度。因此,怎样通过创新的方式来寓教于乐是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短视频平台应以增进国民审美修养、提升民族文化自信为宗旨,强化内容体系建设,既要百花齐放,又要有真善美的引导,从而有效促进短视频美育功能的发挥。以爆款短视频为主流文化传播赋能,以高品质的艺术作品引导审美价值导向,才能取得良好的艺术审美教育效益。


  (作者:公金慧,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学专业在职研究生,媒体人)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总编辑:袁正领

  责任编辑:王璐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投稿攻略(点击查看。投稿邮箱:wyplzg@126.com,请勿一稿多投)

  中国文艺评论网·原创首发

  网络短视频: 网络狂欢后的理性思考

  短视频流行怎么看:算法推荐要突出价值观引领(孙佳山)

  短视频入局,激发影视创作变革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