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原创首发>艺评来稿>正文

《长征》:新时代的中国歌剧典范

2020-01-16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武文尧 收藏

  回首2019年,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歌剧《长征》成为国庆献礼的节目之一。该剧是国家大剧院2016年的自制剧目,由印青作曲、邹静之编剧、田沁鑫导演,吕嘉执棒合唱团、管弦乐团在国家大剧院首演,是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而推出的原创作品。参与人员与制作规模庞大,是国家大剧院同类型剧目有史以来投入最多的一次。《长征》全年上演了多次,五月份应邀赴广东省参演“广东艺术节”,七月份在国家大剧院作为自制剧目演出,国庆节在国家大剧院再度上演。作为命题歌剧,《长征》的主旋律性质是鲜明的。有趣的是,以“歌剧”这一纯西方的音乐体裁来讲述中国的故事,能够在时政宣扬中兼顾艺术,这是笔者特别肯定的。

  关于音乐的审美,很重要的一部分来自听众(观赏者)的心理反应或是情感经验。“长征”题材对于经历过解放战争的观众有着最直接的共鸣。而作为新时代的听众,“长征”的意义早已从单纯的爱国主义教育转向一种价值的体现,那就是坚持理想、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如果以这样一种角度评价长征,那么除了单纯的历史事件描述之外,还应以一种精神与价值来深化理解。如此一来,这部歌剧所体现的客观背景,方能够打破地域限制与民族局限,让中国观众之外的西方民众都能有所感悟。要做到这一点,借助音乐的力量是不错的选择。因此,在电影、电视和话剧甚至由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歌舞团作曲的《长征组歌》后,国家大剧院再次将“长征”故事搬上舞台,以高度艺术化的方式呈现。与《长征组歌》不同的是,歌剧的表达更为委婉、细腻,音乐得以刻画更多的人物细节与心情。“长征”这一题材以歌剧形式包装,以不同的角度让民众铭记历史、缅怀英雄,受到社会大众的高度评价,尤其在艺术成就上也获得了肯定。

  心理学家叔帕尔·卡格安(Schubel Kagan)曾在一次实验中得出了以下结论:“儿童对过于熟悉的事物,总是显得没有兴趣,而将那些完全陌生的东西放在面前时,他们同样无动于衷。只有那些与他们熟悉的事物有所不同,但看得出与他们有一定联系的事物,才能真正吸引他们。”这正是歌剧《长征》得以成功的原因。长征是大家已经相当熟悉的故事,当它以歌剧的形式述说时,便产生了别样的美感——台上的演员穿着熟悉的红军服装,挥舞着工农红军镰刀、斧头和旗子,舞台上陕北军民兴高采烈跳着彩带舞,虽说舞美较为保守,剧情较为传统,却因为音乐的加入而产生了有效的平衡。

  《长征》一剧共有六幕,另加一序曲。全剧拥有一个主题音乐(或称主题曲),《三月桃花心中开》便是其中最重要的旋律,这首乐曲的产生完全出自中国人的审美经验。作曲家印青当初并没有打算创作这一段音乐,然而时任国家大剧院院长的陈平熟知中国人欣赏音乐的传统喜好,认为每一出剧必须要有一首主打歌,让观众不出剧场就能琅琅上口。这一观念是有别于西方的——传统的欧洲歌剧,咏叹调的创作是配合剧情需要;而那些脍炙人口的唱段是由于旋律的深刻与观众的记忆犹新而被挑选,单独传唱的结果可说是一种纯粹的巧合,是“机遇性”的,而非刻意为之。为了满足中国观众的审美方式,印青特别创作了这一主题曲。《三月桃花心中开》多次在剧中响起,在序曲之后、全剧展开前,先由女声合唱这首乐曲。该唱段在剧中正式的出现,应是在第三幕“遵义”,军民的标语比赛桥段,由女红军万霞(龚爽饰演)独唱。这首作品充分融合了西方美声唱法与民族音乐的曲调,与以往纯民族音乐的演唱法不同。在歌剧中,这段音乐是相当温暖、柔和的,尤其高音域的美声唱法冲淡了民族唱法的铿锵高昂,取而代之的是柔软而坚定的情感表达。整体来说,歌剧《长征》的音乐有着一个共通点,那就是干净而简洁,动机发展单纯,没有太多花哨与装饰。剧中有多段琅琅上口的旋律,还有《我的爱人你可听见》《告别的时刻就要来临》等唱段,都是旋律性较强的咏叹调。除了独唱,印青还善用合唱,衬托出一些壮阔的大场面。例如第一幕开场由男声合唱的《神圣的土地谁敢来侵犯》,精神抖擞,气势恢宏,精彩引出全剧。有些段落直接引用民歌素材,或者旋律加入地域性色彩,如第三幕遵义城中的老百姓,带有贵州方言特点;商人刘平权一角的演唱也突显了这一特质。第五幕“雪山草地”的开场,由藏族同胞演唱的《愿你们翻过神山》,唱出“扎西德勒”一词,祝福红军顺利攀过雪山,此时音乐变得神圣而庄严,乐团以绵长的线条应和着,这是笔者相当感动的片段。而平伢子一角(王宏伟饰演)演唱的家乡山歌,更是民族元素的体现。本歌剧中西交融,是西式歌剧又是“民族歌剧”,在这里印青做了很好的示范。因此大剧院以“史诗原创歌剧”加以命名,巧妙地诠释了本歌剧的多重定位。

  优秀的艺术作品除了要能表现出极高的艺术性之外,也可以作为一个时代的见证。歌剧《长征》表现了一段峥嵘岁月,传达了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作为中国原创歌剧,受众对象是离不开人民群众的,“社会价值”与“审美趣味”需要兼具。2019年岁末第九度的演出,由首演的原班人马再次参与,吕嘉指挥下的管弦乐团充分配合歌手的演唱,给予了大家最大的发挥空间,音乐细腻,但兼具爆发力。国家大剧院驻院歌剧演员的表现更是出色,他们对于此剧已是再熟悉不过,从他们的演出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有纪律、功底扎实的歌剧队伍,这无疑是整个大剧院相当重要的核心团队。几位主要演唱者,阎维文(饰演彭政委)、王宏伟(饰演平伢子)以及龚爽(饰演万霞),都是观众十分熟悉的。他们精彩的、高水准的表现自是无需笔者赘言,他们的参与再次展示了中国原创歌剧的高品质。

  诚如此剧剧组人员提出的口号“以长征精神排演长征”,在现今的和平年代,长征所带给人们的启示,不仅在于政治与历史,更重要的是历史事件背后的正向态度。长征精神可以是人类的一种共同价值,是超越政治语言、民族地域的,同时带着独特的中国视角,是一部体现中华美学精神的原创歌剧。笔者还认为此剧应当走出国门,让外国观众也能够因此歌剧而感动,并体会到新时代中国艺术发展的极大潜力。可以想见,歌剧《长征》将历久不衰,传唱不息。


  作者:武文尧,1999年生于中国台湾,台北艺术大学音乐学系,现为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交换生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总编辑:袁正领

  审核:何美

  责编:李维娟


  中国文艺评论网“原创首发”专栏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欢迎您围绕文艺作品或现象撰写评论文章。来稿3000字以内为宜。一经编用,即付稿酬,并发送用稿证书。请留下联系方式。投稿邮箱:wyplzg@126.com,期待您的赐稿!(点击查看投稿攻略

  “原创首发”专栏文章,稿酬和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给付。各新媒体转载需经允许。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点击取得书面授权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投稿攻略

  中国文艺评论网·原创首发

  夏伊与琉森音乐节管弦乐团在中国

  国家大剧院原创中国史诗歌剧《长征》 迎来第四轮演出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