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家园艺见>我与中国评协>正文

十年笔耕不寻常(周纪鸿)

2024-04-03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周纪鸿 收藏

【开栏语】

2024年是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成立十周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生动展现十年来文艺评论事业和文艺评论工作发展历程和取得成就,展现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担负新的文化使命的新气象新作为,中国评协于2024年2月2日启动“我与中国评协”主题征稿活动(点击查看),得到积极响应。一行行文字,记录个人与协会的点滴过往;一帧帧照片,定格文艺评论征程上的奋斗身影;一段段视频,抒发文艺评论工作者的赤子情怀。中国文艺评论网于即日起开设“我与中国评协”——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成立十周年主题征稿专栏,选发来稿作品,以飨广大读者。


十年笔耕不寻常


周纪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海关总署驻天津特派员办事处原研究室负责人,高级讲师

2024年对我个人来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首先是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成立十周年了,也是自己退休满十年了。十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间,但对我来说,却是值得总结、值得回忆、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的十年……

我是恢复高考后的中文系大学生。1982年成为秦皇岛市作家协会首批会员,且是文艺评论组组长。此后曾多次代表秦皇岛市参加河北省文艺评论会议和作家作品研讨会,在《文论报》《河北日报》《小说家》等省级以上报刊发表了不少文学评论文章,1988年破格晋升为讲师。1990年加入河北省作家协会,1995年任高级讲师,2002年调入海关总署驻天津特派员办事处。成为公务员后,我的文学评论写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一、朝花夕拾的十年

2013年4月,我年届花甲,海关职业生涯划上了休止符。在脱下海关制服、进入退休大军之初,心里在想,身体很健康,余生还很长,接下来的日子该怎样度过呢?这么想着一晃一年就过去了。

2014年5月30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正式成立,我感到非常振奋,原因是自己从80年代初就喜欢文艺评论。1982年5月曾参加河北省文联举办的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40周年研讨会。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通过系统地学习,像驱散阴霾见太阳一样,我看到了文艺工作前进的方向。这一重要讲话唤醒了我心里潜藏多年的评论梦想,为我增添了无穷的力量。新时代,从事文艺评论工作光荣而艰巨,我下定决心捡起了因工作搁置了多年的文艺评论,开始了退休后的耕耘。

2017年9月,我很荣幸成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参加了协会在沈阳举办的第六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专题研讨班,与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名文艺评论家们一道接受培训。研讨班上我聆听了中国文联副主席郭运德同志关于研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专题辅导报告和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同志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评论标准论述的体会》以及王一川、潘公凯等教授的学术报告等,受启发很大。这次参训经历鼓舞我朝花夕拾,走进我文艺评论的“第二个春天”。

二、笔耕不辍的十年

加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以后,我自觉地从严要求自己。以前,自己的文章能有个报纸杂志刊登就乐不可支;现在,跻身中评协组织内,身处中国文艺评论网和《中国文艺评论》杂志的平台中,对自己的要求就高了。中评协会员队伍是党领导下的一支高学历、跨艺术门类、高水平的队伍,能够名列其中,既是荣誉,又是责任。现在我写当代文学评论时,能够自觉地从全国的视角和站在当代文学前沿发现选题,有多篇文章被《文摘报》等报刊转摘。

2018年是我文学评论的丰收年。这一年,先后在《中国文艺评论》《光明日报》《学习时报》《博览群书》《天津文艺界》等报刊发表12篇文章,平均每月一篇。其中,在《光明日报》上就发表了三篇。值得一提的是,发表在《中国文艺评论》2018年第10期的《试论“老五届”散文家群体》(点击查看)一文,约13000余字。此文得到社会文友,特别是“老五届”散文家们的一致认可。

散文理论家、四川大学教授曾绍义给我来信写道:“拜读大作,眼前一亮,心中感佩,‘界外’之人的你做出了我等‘界中’之人未能做到的集束性研究,谢谢你的劳动!”曾先生不但对我的文章给予肯定,并给我提供了很多“老五届”散文家的联系方式,还一口气给我寄来了《中国散文百家谭》等在内的九部著作。散文家梅洁说:“谢谢你第一个提出‘老五届’散文家群体的概念。‘老五届’散文家是个对中国新时期散文有沉甸甸贡献的人群,作品分量绝对值得研究。真的太感谢了。”在仔细阅读拙作之后,梅洁老师又发来微信说:“拜读了大作,非常感谢也感佩。先生给这个作家群的定位很中肯,很到位。这个群体是可以承载这个荣誉和这份价值判断的。看得出,先生是在真正做研究、真正做学问的,虽然并不是文学界内学者。但洋洋万余言的文字,评析得如此缜密、文理精当,情理交融,学者风范不亚于界内。深表感谢和钦佩了!”随后又寄给我20本著作和刊物。散文家梁衡、卞毓方、杨闻宇、郭保林、陈慧瑛、奚学瑶等纷纷对我表示感谢和赞同。梁衡先生给我寄来30多本书,还邀请我赴江苏常州参加“梁衡学术研讨会暨觅渡书院揭牌仪式”;卞毓方先生邀请我赴山东临清参加季羡林先生逝世十周年纪念大会;郭保林、梅洁、陈慧瑛、奚学瑶等老师给我寄书,请我写评论。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文学博士、周宝东副教授撰文认为,“这篇论文视野宏阔,史论结合,思路清晰,归纳到位,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为当代散文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维度。” 2019年,此文获得第十届河北省文艺评论奖文章类三等奖。

2019年12月,33.5万字的评论集《周纪鸿文学评论》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郝雨为之作序,认为“周纪鸿的文学评论,特别是对于某些具有史实意义的文学现象和具有普遍规律的创作经验的发现,显示了学术敏感和卓越见识”。天津师范大学教授、博导王振良认为,《周纪鸿文学评论》之精华在于作者独特的史家视阈,有的文章“观点凌厉、态度鲜明,充分体现了评论家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进入2020年以后,我完全忘记了年龄,一路飞奔,年发文50篇左右,平均每周约一篇,且发文平台遍布全国各地。2023年,《中国缺少一本<散文评论>刊物》(载《博览群书》2022年第8期)获得秦皇岛市文联2022年“紫水晶文艺繁荣奖”优秀文艺作品特别奖。

周纪鸿的文学评论集封面

三、充实快乐的十年

十年来,我在坚持自己有所提高的同时,也不忘提携、帮助家乡的文友弟子们。在中评协的指导下,读书写作是我当了半辈子教师的“不忘初心”。十年间我先后到中国海关管理干部学院、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廊坊师范学院、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天津教育出版社、天津图书馆等单位,结合写作,分享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心得体会,而且还用稿酬购买《博览群书》上刊登有我文章的刊物200本,赠送给廊坊师范学院文学院的师生,受到师生们热烈欢迎。

2019年我被《博览群书》杂志聘为特约栏目主持专家,同时被廊坊师范学院聘为文学创作与评论中心研究员,被海关总署离退局聘为《海关离退休园地》刊物编辑,入选“海关银发人才库”并担任“政策法规”专家组组长等。

文艺评论是一项艰苦的工作。一部书稿数十万字,甚至长达百万字,通读一遍需要花费很长时间,读后写出三四千字的评论文章,还不一定能够发表。投入多、产出少,很多人坚持不了多久就放弃了,但我却乐此不疲。特别是加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后,感觉有了娘家和依靠,“不知老之将至”,干劲更足了。25岁迈入大学时的情景历历在目,恍惚之间,40余年一瞬而过。与我同龄的文学评论家,很多人都已经退出文坛,而我还在坚守。记得中央党校原教授李书磊在1999年给我的第一部文学评论集《文苑絮语》写的序中曾说“坚持并不一定就是胜利,但坚持比胜利更珍贵,它超出于胜败的衡量标准之上”。

2014至2024这十年,是春风拂面的十年,是秋日收获的十年。当下,我最开心的事就是拎着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独家定制的印有啄木鸟标志的帆布包,到图书馆借书还书。每天坚持读书,笔耕不辍,比退休前还忙乎。有文友说我是“七十岁的年龄,六十岁的头脑,五十岁的精力,四十岁的心态”,我知道这是溢美之词。我的榜样是“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他活了112岁,作出了很多贡献。我想在未来文艺评论的道路上,作出一名会员应有的贡献。我愿意与年轻的中国评协同唱一首歌,再共同走过第二个十年,第三个十年,一直走下去……


签发:袁正领

审核:王庭戡

编辑:唐晓


延伸阅读:

我与中国评协:说不尽的这五年(周纪鸿)

中国文艺评论网·我与中国评协专题页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成立十周年”征稿启事

那年、那事、那些人——我与中国评协同成长(沈勇)

基层文艺评论大有可为(马忠)

十年里我们一起追过的评协(李晶)

圆梦回家 启程出发(常耀宗)

生命不息 艺评不止(范良伟)

缘起入会时(孙晓东)

十年文心相随——我与中国评协的这十年(杨荣昌)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