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家园艺见>我与中国评协>正文

那年、那事、那些人——我与中国评协同成长(沈勇)

2024-03-29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沈勇 收藏

【开栏语】

2024年是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成立十周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生动展现十年来文艺评论事业和文艺评论工作发展历程和取得成就,展现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担负新的文化使命的新气象新作为,中国评协于2024年2月2日启动“我与中国评协”主题征稿活动(点击查看),得到积极响应。一行行文字,记录个人与协会的点滴过往;一帧帧照片,定格文艺评论征程上的奋斗身影;一段段视频,抒发文艺评论工作者的赤子情怀。中国文艺评论网于即日起开设“我与中国评协”——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成立十周年主题征稿专栏,选发来稿作品,以飨广大读者。


那年、那事、那些人

——我与中国评协同成长


沈勇,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

今年是中国评协成立十周年。也许是缘分,今年也是我从高校到文联负责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工作的第十个年头。我是2014年4月调入浙江省评协工作的,中评协是5月30日成立的,有同仁笑说“因为你这样的人也到评论界了,所以要有一个更权威的来管理你。”笑话归笑话,但是事实就是我是随着中评协一起成长的。一直记得成立那天气温很高,有近40度,特别像我们那时激动而又狂热的心情。酷热加狂热并没有让人变得烦躁与不安,因为大家都在等待那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等待那一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正式成立”的宣告。也就是那一刻起,我们有了一个家,一个可以依靠、可以倾诉的家,这对于还没有完全熟悉工作的我来说,有了一个全新的归属,对于接下去的工作、人生的方向有了更为明晰的目标。

第八届全国中青年文艺评论家高级研修班合影

回首过往,才发现我与中评协的很多“首届”、“首个”都有关。这一定不是我有多能干,因为那时我还是一个刚入评论家队伍的新兵。究其原因,首先,因为中评协是一个“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的团队。人少事多的情况下每人身兼数职,在评论事业的开创中默默地奉献自身;其次,赶上了一个好时代。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了文艺工作座谈会,文艺事业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对文艺评论的职责范畴、评价标准、评论方式以及文艺评论者的自身素质等都提出了新要求。中评协顺势而为,在构建评论评价体系、人才培养等方面做了许多从无到有的创造性工作;再者,不求虚名但求实效是中评协的一贯作风。十年间,不断地深挖、不断地培植,让每一个参与其中的评协人都享有获得感,让每一次活动都慢慢地成为“品牌”。过往的每一件事都能历历在目,都能随口说来,这便是证明。记得2014年8月11日,中评协成立两个多月后,我具体牵头承办了第八届全国中青年文艺评论家高级研修班。虽然是“第八届”,但我们仍然亲切地称它是“黄埔一期”,因为那是中国评协成立之后举办的第一次大型研修活动。2015年3月16日,在浙江丽水,全国评协的秘书长悉数到齐,我又具体承办了中评协举办的首届全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秘书长工作会议。从此以后,就有了全国文艺评论年度工作会,后来又发展成为与每年一度的理事会合并召开。一个月后的2015年4月14日,首届全国文艺评论骨干专题研讨班在云南昆明开班。简称“骨一滇”(这种以“骨干班”+“第几届”+“在哪里办”的命名方式是中评协的首创,“骨二苏”“骨三哈”“骨四雅”“骨五宜”均沿用了这种方式,这让创造成为了新的传统)。“骨一滇”出了两位中评协现任副主席,现今,班上的诸多同学已成名成家挥斥方遒,而我有幸成为了这个班的副班长。(点击查看“全国文艺评论新媒体骨干培训班”专栏页面

第八届全国中青年文艺评论家高级研修班学员手册

当然,最不能忘却的便是“西湖论坛”。2015年8月1日,中国青年戏剧评论家“西湖论坛”在浙江杭州正式成立。这是中评协成立后设立的第一个常设性青年人才培养论坛。2015年6月13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在杭州举办“艺术与市场的张力——市场经济条件下文艺健康发展之路”全国文艺评论家学术峰会期间,我向时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的庞井君以及时任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副主任的周由强作了论坛有关构想汇报。晚上九点多钟,在杭州滨江的一个路边小店,风尘仆仆刚赶到杭州的两位主任边吃晚饭边听我聊“西湖论坛”,还就立足全国视野与专业高度确保论坛品质、拓宽宣传推出青年评论家的平台与路径、经费保障与使用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与宝贵建议。慢慢地,一幅关于“西湖论坛”的未来画卷在两位主任的不断完善下徐徐展开。经报中国文联同意,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和浙江省文联共同成立了中国青年戏剧评论家“西湖论坛”。同年的8月1日,我们就在杭州举行了成立大会暨首届论坛。“西湖论坛”从提议到举办只用了一个半月,这不得不说是“神速”,事实上彰显的是中评协领导敢想敢干、充分信任的工作作风。时任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夏潮同志亲自担任“西湖论坛”顾问,并欣然挥毫为“西湖论坛”题名,让我们感到无比振奋。“骨一滇”的班长李昌菊组织学生为论坛设计了LOGO,当时担任“西湖论坛”秘书长的胡一峰、程阳阳不仅帮助我完善办会思路,为论坛申报注册了商标,对于每一届论坛的研讨话题与邀请人员更是反复地推敲与精心设计,第二年“中国青年戏剧评论家”完善为“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慢慢地“西湖论坛”的形象逐渐丰满,辨识度越来越高,由此衍生的论坛副产品——“西湖论坛”的包、笔记本、文件夹每年都供不应求,俨然成为了青年文艺评论家的年度时尚标志。“中国戏曲如何走向未来”“戏剧的中国表达”“网络文艺的中国形象”“新时代文艺的中国精神”“致敬70年:青年文艺与国家形象”“非常时期文艺的价值与力量”“踏上新征程的中国影视”“新时代·新青年·新审美”“‘一带一路’·文艺交流·文明互鉴”等论坛主题,既彰显全国性论坛的特质,表达青年文艺评论家的使命与担当,又紧密结合各艺术门类当下的文艺现象与作品,体现时代特性又直面问题症结。时至今日,“西湖论坛”已举办了九届,中评协领导一任接着一任干,在不断地完善与建设下,已经完成了“舞台艺术”“视听艺术”“网络文艺”“造型艺术”四个艺术大类、十几个艺术门类覆盖,完成了从最初的“单一艺术门类论坛”到“综合论坛”;从传统的“文章发表”升华为针对当下现实问题、能引发嘉宾观点争鸣的现场命题式“学术研讨”;从以青年评论家的“交流互动”转化为由行业资深专家组成的学术嘉宾与青年研讨嘉宾的“对话争鸣”等的新质转变。2016年2月,“西湖论坛”写入了浙江省委《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实施意见》,2021年又被写入《中国文联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实施方案》。作为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思想的交流平台、中国青年文艺评论人才的成长平台,越来越显示出全国性的标杆作用,离中国文联党组领导提出的“把西湖论坛打造成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心中的梦想之地,成为全国文艺评论界眼中的风向标”的目标越来越近。“西湖论坛”到明年也满10周年了,正是每一次办会中评协领导严谨的顶层设计,相关处室人员的倾情投入、事必躬亲的认真态度,论坛品牌才会越擦越亮,“西湖论坛”才会成为已是评论界中流砥柱的评论家们难以忘却的美好青春记忆。(点击查看“西湖论坛”专栏页面

细细梳理,还有很多的“首个”……过往的一幕幕,那些事、那些人总是萦绕心头挥之不去。十年,说短不短,说长不长。中评协紧紧围绕“找到人”“凝聚人”“引导人”“用好人”这四个方面团结引领广大文艺评论家与评论组织负责人,努力搭建评论家与政府、评论家与行业、评论家与媒体之间的桥梁,积极营造“说真话、讲道理”的良好评论生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构建中国文艺评论的立体化、体系化发展路径,取得了众多的成就。作为地方评协组织负责人,我们很庆幸赶上这样一个奋进、开放、多元、包容的时代,我们更庆幸赶上了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的初创期,让我们有机会见证并伴随它的成长。

现如今中评协的身边凝聚起了越来越多的人,这些人在中评协的引导下,在这个时代发出了属于他们的声音,这些来自不同艺术门类、不同个体的声音,支撑起了文艺评论事业的发展。如果说,十年前,我们看到的是评论的个体价值,那么十年后的今天,那一棵棵树木已经蔚然成林,评论的组织化程度与集体力量的发挥得到极大的彰显,良好的评论风气与创作生态正在逐步形成,美好的未来图景正在徐徐打开。


签发:袁正领

审核:王庭戡

编辑:温天纵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我与中国评协专题页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成立十周年”征稿启事

基层文艺评论大有可为(马忠)

十年里我们一起追过的评协(李晶)

圆梦回家 启程出发(常耀宗)

生命不息 艺评不止(范良伟)

缘起入会时(孙晓东)

十年文心相随——我与中国评协的这十年(杨荣昌)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