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影视评论>电影评论>正文

大半个京城文艺评论界的专家,都来看了这部电影——

2025-09-29 阅读: 来源:“CCTV电视剧”微信公号 作者:央视剧评 收藏

大银幕上,太空中的水球轻盈悬浮,航天员在失重中包饺子、写春联,那一抹“中国式太空美学”跨越无垠宇宙,直抵人心。

今日,中国首部太空实拍电影《窗外是蓝星》“央视剧评”看片会在北京举行。

来自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以及北京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行业协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逾百位业界专家和学界权威,《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代表与高校学子齐聚一堂,共同在大银幕前凝望这颗蔚蓝星球。

当镜头缓缓扫过空间站全景,当出舱任务的惊险与从容交织,银幕上的每一个瞬间都将观众带入一个既陌生又亲切的宇宙现场。观影结束后,专家们纷纷发表感言。

作为一部兼具审美价值与时代意义的太空实拍电影,《窗外是蓝星》让人沉浸式感受到太空的壮美与航天人的坚守,也引发我们对中国电影未来的更多思考。

一起来看现场的精彩瞬间↓

张德祥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原副主席

我希望每一个中国人都能看到这部影片。

这部影片我觉得最特别的是它以航天员的身份来呈现,等于把我们每一个观众都带上了空间站,让我们也飞上了天,到空间站体验了一把,这是我们中国人的一种骄傲。

侯光明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博导

这是一部让人心灵震撼、感到愉悦,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并且能够共情的大片,是一个很适合双节期间合家欢观看的影片。

它传递出一种主题:希望人类能够共同守护价值,进而探索未知的世界。在感受到这一点的同时,我们也会更加深切地生出感叹,浓烈的爱国情感和对民族文化的自信油然而生。

张颐武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我觉得这部电影是一次极限性的创作。无论是在技术上、拍摄空间上,还是在整体构想上,都达到了极限。它让我们换一个角度去看世界、看地球、看我们自己——把中国人放在太空的视角中去观察这个世界。

《窗外是蓝星》伴随着神舟十三号一起遨游太空,这是一场人类的漫游,当你换一个角度看待自己、看待世界时,会有更多的感触、感受、感动。

孙斌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院长

这部电影我觉得和我们以往看到的太空片有非常大的不同。因为它是以真实影像为依托的,所以在观影过程中,每一个细节、每一帧画面都有极强的代入感,以及其中悬念的设置,让观众一直处在一个不断探秘、不断揭秘的过程之中。在这样的观影体验里,观众全程都被情绪带动。

并且这部电影在创作上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范式——它让我们的航天员与摄影师身份合二为一,航天员即摄影师,让我们从沉浸感到达了临场感。

当舷窗外的蓝星缓缓映入眼帘,那是一种无法言喻的震撼与温柔。

电影《窗外是蓝星》正在热映,快去影院,在浩瀚宇宙的静谧中,换一个角度凝望地球,凝望自己。


延伸阅读:

《窗外是蓝星》:让太空影像惊艳世界(胡智锋)

从暑期档看中国电影新趋势(彭侃)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