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影视评论>电影评论>正文

从海边到海上:看小镇青年张人亚的理想密码如何进化(任茹文)

2023-08-21 阅读: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任茹文 收藏
从海边到海上: 看小镇青年张人亚的理想密码如何进化

——评电影《力量密码》

日前公映的电影《力量密码》中有一张多次出现的照片,是上海金银业工人俱乐部成立大会全体合影,张人亚的面容那时正年轻,端坐正中,银幕照片中看得到他聪慧的额头和坚毅的眼神。这样的青年,做哪一行都能成大事。如果按照常人的选择,张人亚未来大概率会是金融行业的翘楚,过上功成名就、儿女绕膝的满意人生。但张人亚的人生最终终结在自江西瑞金赴福建长汀检查工作的途中,因病殉职,时年34岁。近百年后,他在银幕上“重生”,在观众心中新生,电影《力量密码》从革命史的零星记载中打捞,讲述青年革命者的激荡人生。

百年风云有不同的语境,青年人生有共同的命题。置于今日观众的视野中看,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小镇青年从日常突围、从俗世超越的人生故事。“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力量密码”,《力量密码》以一个几乎被历史湮没的勇敢青年的人生故事告诉我们:信念得救,人生因理想而永恒。

张人亚一定是沿着甬江坐船进入上海的,那是海边小镇霞浦青年离开家乡外出谋生的必经之河;大革命失败后的“白色恐怖”中,张人亚怀揣中国共产党系列珍贵文献回到霞浦,途经的也是这条带着海水咸味、哺育海边小镇人的母亲河。电影镜头在车水马龙的大都市和安静单调的乡村老屋之间来回切换,空间上的反复切换生动呈现了小镇青年的进城与返乡,城乡切换代表的是青年理想的符号转换。前往的上海寄托着未知的命运,背后的乡村承载着固定的生活。经历腥风血雨中的失败与危险时,为革命者托底的是家乡的大地和亲人,新中国成立后一批中国共产党珍贵文献被从张人亚的“衣冠冢”中取出,是这组关系的隐喻。

电影叙述张人亚的父亲是个小农户,有一些田产和家业,希望儿子外出闯荡能成就一番功名事业。20世纪20年代的动荡中国考验和筛选着每一个有志青年。沈从文说,“假如命运不给我一些折磨,允许我那么把岁月送走,我想象这时节我应当在那地方做了一个小绅士,我的太太一定是个略有财产商人的女儿,我一定做了两任知事,还一定做了

四个以上孩子的父亲……”但是,领导工人运动的张人亚、弃军从文治学的沈从文、选择科技兴国的竺可桢……这些青年最终都放弃了舒适圈,离开了可预见的生活,前往一种新的可能的梦想地。离张人亚家乡不远的殷夫、柔石,都走过类似的道路。张人亚在大都市东奔西撞,四处寻找,在新的聚集起来的都市人群中,一度邂逅了以义结盟的流浪兄弟,但新的理念和理想又分开了他们。在一个更广阔的群体和更高远的理想中,他寻找到新的知音和同伴。离开、寻找、确认、选择和坚持,革命青年人生的道路得到新的开拓,这是《力量密码》关于“密码”的第一重叙事逻辑。

对于普通人来说,现实的追求是俗世安稳,是为了幸福地活着;对于理想主义者而言,为理想付出是为了其他人幸福地活着而牺牲。但社会的未来需要理想,社会的进步需要理想主义者。普通人的选择是利己,革命理想的本质是利他,“真正的革命者往往为自己选择最危险的位置”,电影中的历史事件如罗亦农的被捕与就义说明了革命的残酷。核心理想的选择决定了个人与历史的关系,这是《力量密码》的第二重叙事逻辑。从浙东海边出去上海闯荡的人物千千万,在革命史中留下英名的却寥寥数人。梦想的打开有很多种方式,功名梦、财富梦、仕途梦等都是俗世梦,为一个理想社会的建设付出时间乃至生命的人,才真正超越了现实俗世之梦。20世纪20年代的海上繁华与喧闹承载了很多浙东人的现实奋斗,助力他们成为一代开拓者——纺织业、金融业、海运业等业业有俊才,张人亚的同乡收获了成功与实利,他却选择了一条最危险也最清苦的路。他在金银业早期从业中所积累的人脉与经验都变成了为革命资源铺路的石头,而他也把自己变成了为实业救国、科技兴国保驾护航道路上的垫脚石。

把“垫脚石”从历史尘埃中重新整理出来,在银幕上重现,在情感中重温,是后人的浪漫主义抒情,也是现实主义道路选择的一种回声和参照。人终有一死,历史留取每一个人的方式却不一样。鲁迅为英年早逝的“左联五烈士”写了一首诗:“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时间冲淡了死亡的悲伤,凝结了更多的启示。

普通人的生活堆积成民族的过往,大多数时候,大多数人,都过着沉闷、乏味、艰难挣扎的日常生活,五湖四海皆为三餐四季。但在我们的祖辈父辈中,确实有一些青年超越了可以就近选择的舒适与安稳,以卓越的远见和自苦的精神为后人刺破黑暗的云层、照亮前进的道路,为天下苍生谋求一个公正、和平、可谋幸福的社会图景。近百年的历史演进中,有那样一些已成前辈的青年,照亮了我们值得为之骄傲的精神高地。

看电影《力量密码》,找到当代青年自己的力量密码,走出小确幸,走出舒适圈,走出看得见的俗利近景和安稳人生,成为引领和汇聚同代人能量的精神源,是今日蓬勃青年之需,更是未来健康民族之需。《力量密码》好看、生动的银幕语言,会给予我们打开人生方式的新的力量、动力。


(作者:任茹文,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教授)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纵览

《力量密码》: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创作的新探索(范志忠)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