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政策理论>理论前沿
  • 优秀文艺作品的评判标准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强调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实际上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对“什么是优秀文艺作品、创作什么样的优秀文艺作品”所作出的创新性回答。“思想精深”指向“思想标准”,是从思想意蕴层面对文艺作品提出的要求,涉及对作品倾向性之正误善恶、真实性之有无高低、情感性之强弱浓淡的考量。“艺术精湛”关涉“审美标准”,是从审美层面对文艺作品提出的要求,是衡量作品艺术性高低优劣的尺度。“制作精良”指向“质量标准”,是衡量作品自身品质高低及满足受众需要、符合市场和社会需求程度的尺度。判定一部文艺作品优秀与否,关键就在于看其是否实现了思想标准、审美标准和质量标准的统一。

    2020-03-26详情
  • 构建中国特色的文学伦理学批评

    中国文学伦理学批评发展日渐成熟,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赢得了国际学术界的关注和认可。

    2020-03-24详情
  • 中国古代艺术风格类型理论的早期形态

    对“风格类型”的区分,是人类审美意识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站在审美立场上对艺术自身体貌与特色感悟体验的结果。中国古代艺术风格类型理论从先秦两汉时期孕育萌芽,到魏晋六朝时期正式确立,经历了相当长的发展过程。古人相关“艺术”的认知,从艺术与非艺术混杂,到门类艺术分列,始终被束缚于实用功能体系中。由于社会主流思想、审美观念不同,对艺术及风格类型的评价具有鲜明时代差异。先秦两汉时期大多统摄于“功能论”而显得不够明朗,魏晋六朝时期主要着眼于艺术自身“审美论”而使风格类型划分理论得到彰显,理论话语的审美特性由模糊趋于鲜明,体现出古代艺术风格类型理论早期形态的发展轨迹,为后世艺术风格类型理论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0-03-17详情
  • 作为思想文化术语的中国美学命题

    无论是从中国文化术语的角度,还是在中国美学思想体系的层面,命题研究都应该得到系统化梳理,这将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提供极大助力。

    2020-03-17详情
  • 命题:中华美学的核心基因

    所谓“命题”,通常是指具有判断性的短句或短语,如“游于艺”“充实之谓美”“澄怀味象”“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文以载道”“文,心学也”等,都是中华美学史上的著名命题。

    2020-03-06详情
  • 2019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发表成果热点述评

    中国艺术人类学研究秉承从实求知的学术风格和研以致用的学术目标,紧跟时代发展脉搏,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现实问题,通过扎实的田野调查,呈现出一批理论和艺术民族志的研究成果,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贡献着思想智慧的力量。2019年度,中国艺术人类学在理论与方法论、非遗保护、乡村振兴、艺术及其认同,以及艺术民族志个案研究上均有较多成果面世。主要特点是:学术阵地进一步扩大和增强;依托扎实而深入的田野调查,注重挖掘中国传统艺术的文化基因和当代的传承与发展现状,关注文化艺术的再生产与再创造,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建构具有中国范式的艺术人类学理论;研究视域与研究方法均有新的拓展,不仅关注民族民间艺术、城市艺术,也出现了虚拟艺术研究的案例;研究成果开始在国际推广。

    2020-03-06详情
  • 2019年文学理论评论:在历史与当下之间

    许多新的文学、文化现象引起了评论界的注意,思想碰撞中产生的话语火花,将为文学理论评论带来更多的光和能量。

    2020-02-21详情
  • 重大疫情中共同体秩序建构的哲学思考

    通过对这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效应对,将有利于提升社会成员个体生命的理性自觉,也有利于生命共同体价值秩序和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

    2020-02-20详情
  • 先进文化与中国之治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

    2020-02-20详情
  • 陈先达: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性和当代价值

    如何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性,关系到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关系到在实践领域尤其是意识形态领域能不能真正念好马克思主义“真经”。

    2020-02-20详情
  • 有效提升舆论引导水平

    提升舆论引导水平,是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重大课题。

    2020-02-18详情
  • 从“美在意象”谈美学基本理论的核心区如何具有中国色彩(叶朗)

    《美在意象》将“意象”作为美的本体范畴提出,将意象的生成作为审美活动的根本。审美体验是在瞬间的直觉中创造一个意象世界,一个充满意蕴的完整的感性世界,从而照亮一个人与万物一体的生活世界。这就是王夫之说的“现在”。这个美学体系突出审美与人生、审美与精神的提升及价值的追求之间的密切关系,是在美学基本理论的核心区域具有中国色彩的一个尝试。

    2020-02-11详情
  • 2019年理论评论综述:面向未来的反思与创建

    研究者有的进入历史的细部,有的从整体上把握历史的趋势;有的致力于发现概念背后的力量,有的仔细梳理概念自身的发展逻辑;有的致力于对前人的批判,有的则开始展开较为宏大的理论建构。这些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预示着中国文学理论批评未来的生机和活力。

    2020-02-05详情
  • 当下文艺评论应注重观照现实、洞察时变

    文艺评论需要理论支撑,但决不能离开现实观照。

    2020-02-04详情
  • 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定位、存在问题和应对方法(王廷信)

    只有一代又一代师生的成长,才能真正促进艺术学理论学科的进步。

    2020-01-13详情
  • 《礼记·乐记》中的“和”美思想(梁晓萍 李阳)

    “和”是中国古代较早出现的一个美学范畴,也是兼具理想化色彩和现实意义的一个美学范畴,“和”美的形成与原始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求以及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密切相关。《礼记·乐记》作为先秦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代表作品,阐述了“和”美的自然意义、“和顺”的内在人格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等。“和”美音乐的熏陶,可以提高人的内在人格,有利于维护国家统治,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至美境界。对这一涉及了从个人修身到社会制度完善以及治国安邦之道美学范畴的研究,对于我国古代美学思想的继承以及当代社会的审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2020-01-03详情
  • 文艺与政治、经济、技术:七十年文论问题域的演进

    在新中国文论70年的发展进程中,先后出现三大问题域:在前30年“文艺与政治关系问题域”及其延伸中,意识形态性与非意识形态性都得到强调;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框架下,经济开始直接影响文艺生产,“文艺与经济(市场)关系问题域”逐步凸显,文艺生产方式的生产性与非生产性得到重视;21世纪以来,极速发展的互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文艺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文艺与技术(机器)关系问题域”开始呈现,文艺生产的主体性与非主体性关系问题凸显出来。在70年发展已经累积起的厚实理论基础上,立足马克思强调社会性与工艺性统一的生产工艺学批判理论,整合三大问题域,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自主综合创新将迎来重大机遇。

    2020-01-03详情
  • 作为问题的“艺术学中国学派”(王一川)

    艺术学中国学派在目前还是一个问题。首先需要区分艺术门类流派与艺术门类学派、艺术流派与艺术学派、艺术门类流派与艺术流派、艺术门类学派与艺术学派、艺术门类流派与艺术学派、艺术门类学派与艺术流派等六组关系,还需要思考当今世界是否确实存在艺术学派、什么是艺术学派、倚靠什么力量去指认艺术学派、现在研究艺术学中国学派有什么现实意义等四个问题。要建艺术学中国学派,先练艺术学中国学说,也即通过逐步积累和突破的方式去建设。少谈学派先做学说。

    2019-12-26详情
  • “艺术学中国学派”初论

    “艺术学中国学派”是个带有宏观性、全局性的前沿话题。目前,在一些具体艺术种类如电影和音乐等领域已经开始“中国学派”的理论建构并取得一定成绩。为了将这一探讨引向深入,我们仍要区分几种关系:一是区分“艺术的中国学派”与“艺术学的中国学派”;二是要思考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三是要区分有关艺术的一般原理或理论的“中国学派”与作为一门学科的艺术学的“中国学派”,特别要看到中西方在艺术原理和学理上存在着不同层次的显著差别。此外,今日探讨艺术学的中国学派,应注意当下的历史文化语境,我们是在改革开放40年、中外文化艺术及学术充分交流交融语境下而不是在一个孤立封闭环境下建构艺术学的中国学派。因此,我们不是为了筑墙,而是要以自己的独特面貌为丰富和完善全球的艺术理论作出更大的贡献。

    2019-12-23详情
  • 中国美学思想史的研究方法

    研究中国美学思想史要还原其历史语境,以还原为主,建构为辅。研究中国美学理论则是重视其当代价值,以建构为主,还原为辅。

    2019-12-20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