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中国文艺评论》>学术综述>正文

当代美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第八届国际马克思主义美学论坛”会议综述(秦莹莹)

2020-05-18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 作者:秦莹莹 收藏

  内容摘要:为了促进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发展,浙江大学于2019年11月主办了“第八届国际马克思主义美学论坛”,其主题分为:马克思主义美学在中国的发展与新动向,当代美学的问题转向和当代艺术理论与批评的新视域。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以马克思主义美学为理论基础,围绕新的文化现象、艺术领域的开拓、经典美学的再阐释以及美学实践的反思等诸多问题展开交流与对话,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学术观点。

  关 键 词:马克思主义美学 艺术批评 当代美学 学术综述

“第八届国际马克思主义美学论坛”开幕式现场(央广网记者李佳 摄)

  在文化经济时代,美学对当代社会文化的介入越来越明显,已经成为影响当代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美学也在文化转向之后重新面临来自社会、伦理与政治的挑战,新的问题域不断出现。马克思主义美学与当代美学的发展关系密切,是当代美学发展不可或缺的内容。马克思主义美学理应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理论观念与理论精神,为进一步总结当代美学理论发展的新动向做出贡献。为了推动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更新,浙江大学、英国杜伦大学、德国美学学会、浙江大学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中心联合发起并主办,浙江大学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编辑部共同承办的第八届国际马克思主义美学论坛于2019年11月16至17日在中国杭州召开。本届论坛共吸引了来自国内外一百二十多位学者参会。学者们集中围绕马克思主义美学在中国的发展与新动向、当代美学的问题转向和当代艺术理论与批评的新视域三个方面展开热烈的讨论与思想交锋。

  一、 马克思主义美学在中国的发展与新动向

  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中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使美学研究的视域从理论转向现实。当代美学的新问题和当代艺术理论的新视域与这一转向联系紧密,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美学对当代美学的发展具有纲领性的指导意义。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重要构成,它一方面证实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实践价值,另一方面丰富并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视域。在本次论坛中,学者们就马克思主义美学在中国的发展、经典马克思的当代阐释和马克思主义美学在中国的未来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

  中华美学学会会长、深圳大学文学院院长高建平梳理了马克思主义美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他提出,中国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广泛而活跃,聚焦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当代转向,对中国美学的建构具有重要影响。马克思主义美学对中国美学建设的指导性使得后者不仅具有高度的灵活度、包容性和极强的反省能力,同时也激发了中国美学话语体系建构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只有在原创性上努力,从“美学在中国”走向“中国美学”,面向当下的审美和艺术实践,才能建立起真正的中国美学话语体系。复旦大学教授朱立元则从中国实践派美学的角度考察了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的主要成果。他认为,李泽厚的“主体性”实践美学、朱光潜的“整体的人”实践美学和蒋孔阳的“创造自由论”实践美学共同主导了当代中国美学的思潮与学派,不仅初步建立并汇合成占主流地位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也更有力地推动了当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和文化启蒙。

  ……

  阅读全文请点击底部“登录后查看PDF完整版”

  *本文系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代美学的基本问题及批评形态研究”(项目编号:15ZDB023)阶段性成果。

 

  作者:秦莹莹 单位:浙江警察学院公共基础部

  《中国文艺评论》2020年第4期(总第55期)

 

  《中国文艺评论》主编:庞井君

  副主编:周由强 袁正领 胡一峰 程阳阳

  责任编辑:韩宵宵

 

  ☆本刊所发文章的稿酬和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给付。新媒体转载《中国文艺评论》杂志文章电子版及“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众号所选载文章,需经允许。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清晰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及期数。(点击取得书面授权

 

 

 

  延伸阅读:

  喜讯 | 《中国文艺评论》晋身C扩

  《中国文艺评论》杂志征稿和征集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启事(点击查看。学术投稿邮箱:zgwlplzx@126.com

  《中国文艺评论》2020年第4期目录

  骨四雅|王杰: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与当代文艺思潮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当代美学问题高层论坛在杭州召开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