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中国文艺评论》>艺海杂谈>正文

古调仙声:广东汉剧艺术家李仙花的旦行表演艺术(王馗)

2020-12-16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 作者:王馗 收藏

  内容摘要:李仙花是当代广东汉剧艺术的领军艺术家,在其四十多年的从艺生涯中,演绎创作了众多成功的艺术形象。其鲜明的个性化特征最突出地体现在《蝴蝶梦》一剧的创作中,她以生动细腻的唱作表演,推进了广东汉剧舞台语言的完美表达,扩大了广东汉剧在海内外的影响力,也完成了对于广东汉剧旦行艺术的全面运用,其成熟的表演艺术使其成为继黄桂珠、梁素珍之后的又一代广东汉剧旦行表演艺术大家。她的艺术经验为广东汉剧在今天的传承与发展带来重要启示作用。

  关 键 词:李仙花 《蝴蝶梦》 旦行 表演艺术 广东汉剧 戏曲评论

李仙花在广东汉剧《宇宙锋》中饰演赵艳容

  一、广东汉剧艺术传承发展中的李仙花

  作为清代以来进入岭南的“外江戏”的遗存剧种,广东汉剧与孕育成长于江汉平原的湖北汉剧等剧种同源一脉,是皮黄声腔在岭南地区流传颇广的一个剧种。随着清代以来客家人族群意识的发展,广东汉剧被看作闽粤地区客家人的代表性剧种,广泛地流播于海内外客家人的生活中,与广府人传承创造的粤剧、潮汕人传承创造的潮剧,并列为广东三大剧种。作为广东汉剧的当代领军艺术家,李仙花得到广东汉剧名家梁素珍的亲传,并广泛地向京、昆大家求学,系统全面地掌握了广东汉剧旦行表演艺术的精华,不但于1993年成为广东戏曲界中第一位获得梅花奖的女演员,而且于2000年成为广东戏曲界第一位二度梅花奖获得者。李仙花在广东汉剧经典剧目和新创作品《蝴蝶梦》的表演中,技艺日臻成熟,之后不断地通过新创剧目如《白门柳》《金莲》等,将广东汉剧革新之路予以延伸,积极推进了广东汉剧在新世纪以来的传承与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广东汉剧从偏居一隅的梅州,逐渐地在全国戏曲大舞台上产生艺术影响。

  成功的戏曲创造必须基于对传统的掌握。李仙花对广东汉剧旦行表演艺术的推陈出新,来自于长期在基层的艺术演出与舞台磨砺:10岁进入梅州戏剧学校学习,之后进入广东汉剧院一团工作,经过20年的继承与创作,掌握了广东汉剧旦行艺术的丰厚遗存。广东汉剧中的《百里奚认妻》《打洞结拜》《丛台别》《齐王求将》《林昭德》《盘夫》《贵妃醉酒》《宇宙锋》《状元媒》《秋胡戏妻》《玉堂春》《西厢记》《十五贯》《别洞观景》《审头刺汤》《王昭君》《徐九经升官记》等传统剧目、移植剧目,《包公与妞妞》《花灯案》等新创剧目,以及《园丁之歌》《一袋麦种》《半边天》《苗岭风霜》等现代戏中的女性形象,都被李仙花演绎和再现。丰厚的艺术积累和舞台实践,不但让她多元地把握了花旦、青衣、武旦等旦角行当,而且在广阔的艺术舞台上,取法京剧、汉剧艺术正统,来提纯广东汉剧的艺术内容。她在中国戏曲学院求学期间,向京剧名家宋丹菊老师学习《改容战父》,在椅子功、翎子功、云步、圆场等技法的娴熟把握下,用高难度技巧的前探海、穿椅僵尸下腰、勾椅等动作,塑造出万香友这个将门之女的艺术形象,柔情似水而又英气逼人。她和王小蓉老师挖掘整理的《阴阳河》,复原传统的扁担功,通过肩、颈、手对于担子的平衡控制,将唱、做、表、舞的综合表演熔为一炉,成功塑造了游走在阴阳两界的李桂莲形象。同时她向昆曲名家梁谷音、沈世华等参学,转益多师,技艺日进。特别是1993年获得梅花奖之后,她进入首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学习,成功创作演出广东汉剧《蝴蝶梦》,并且与京剧名家李宏图携手,探索“京、汉两下锅”的形式,以京剧与广东汉剧同台合演《蝴蝶梦》,在京剧严谨规范的艺术体系观照下,凸显广东汉剧艺术的古朴风格,也进一步淬炼广东汉剧的舞台语言、表演范式。这种深挖京、汉传统而扩容剧种艺术体量的实践,是所有杰出的戏曲艺术家共有的成功之道,也是最能体现戏曲艺术有序传承的成功之法。

  ……

  阅读全文请点击底部“登录后查看PDF完整版”。

 

  作者:王馗 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

  《中国文艺评论》2020年第11期(总第62期)

  责任编辑:陶璐

 

  ☆本刊所发文章的稿酬和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给付。新媒体转载《中国文艺评论》杂志文章电子版及“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众号所选载文章,需经允许。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清晰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及期数。(点击取得书面授权

 

 

 

  延伸阅读:

  喜讯 | 《中国文艺评论》晋身C扩

  《中国文艺评论》杂志征稿和征集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启事(点击查看。学术投稿邮箱:zgwlplzx@126.com)

  《中国文艺评论》2020年第11期目录

  莆仙戏《踏伞行》:莆仙古剧的现代歌行

  新编现代粤剧《红头巾》的艺术价值

  王馗:多元的中国戏曲剧种体系的现状与发展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