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中国文艺评论》>艺海杂谈>正文

从“大人”观念看当代山水画境界的缺失(杨琼)

2021-04-21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 作者:杨琼 收藏

  内容摘要:自有山水画之历史以来,山水画中所彰显的那种宇宙感、历史感、人生感就一直在后世画家的创作中传承并发展着。传统知识分子固有的“大人”观念对山水画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此而孕育出画家的悲剧意识与审美精神,使山水画作为一种艺术哲学独树一帜于世界艺术之林。然而,随着历史的更替和科学的发展,“大人”观念与时代的文化意识及其生态之间出现了难以调和的一面,中国当代山水画缺失大境界,不仅要从传统中找原因,还要从画家自身找原因。

  关 键 词:“大人”观念 中国画 当代山水画 美术评论

元 赵孟頫 《鹊华秋色》(局部)

  一、问题的提出

  这些年,我们常常感慨中国画的创作后继无人。如今中国画不仅离传统越来越远,在所谓的“当代”中亦未能探索出一条成功的路子。尤其是在山水画方面,仅仅剩下一种形式了。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我们再也画不出大境界的山水画?

  笔、墨、纸(绢)等可以说是构成中国画创作最基本的材料,过去在用,今天依然在用,我们画不出好画,总不能怪今天的笔、墨、纸(绢)比以前的差吧?这显然说不过去。当然,如果怪今天的山水没有古时的山水美,亦颇为牵强。材料没有问题,对象也不是关键,那问题只能是出在使用材料的人身上了。也就是说,画得出好画或画不出好画,关键是人而不是材料,正所谓学问本身并不能解决问题,关键是掌握这门学问的人如何利用它去解决问题。可见,是否能创作出好的作品,决定的因素在于作画的人。那么,古人与今人的区别在哪儿,为何古人能画出好的作品,而今人却不能?

  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我们不学古人呢?”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问题的关键是学什么,如何学?学古人的笔墨形式,还是学古人的审美观念,抑或学古人的生活态度……总归起来:古人笔墨尚且可学,古人性情如何学得?何况笔墨之道,本乎性情,即便学到了也只是笔墨的形式,而不是笔墨所表现出来的那个“道”。至于生活态度,那就更难学了,在如今这样一个讯息万变的时代,“身闲诗简淡,心静梦和平”(宋•陆游《幽兴》)的观念分分钟就被“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明•朱载堉《山坡羊•十不足》)的物欲所扼杀,以致“过去”只剩下一种印象或成了一种仪式。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人,笔者尝试通过人的因素来阐述“今人何以画不出大境界的山水画”的原因,与广大读者共勉。

  ……

  阅读全文请点击底部“登录后查看PDF完整版”。

 

  作者:杨琼 单位:广东省湛江市文艺评论家协会

  《中国文艺评论》2021年第3期(总第66期)

  责任编辑:王朝鹤

 

  ☆本刊所发文章的稿酬和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给付。新媒体转载《中国文艺评论》杂志文章电子版及“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众号所选载文章,需经允许。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清晰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及期数。(点击取得书面授权

  《中国文艺评论》论文投稿邮箱:zgwlplzx@126.com

 

 

  延伸阅读:

  喜讯 | 《中国文艺评论》晋身C扩

  2021年《中国文艺评论》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中国文艺评论》2021年第3期目录

  宋代绘画题跋的讲究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