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中国文艺评论》>专题策划>正文

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推动文艺文联工作高质量发展(李屹)

2024-01-24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 作者:李屹 收藏

2023年10月7日至8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所取得的最重要成果就是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国文联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研讨会的召开,是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中国文联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文艺文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一次重要动员部署。

中国文联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研讨会现场

一、充分认识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继习近平强军思想、经济思想、生态文明思想、外交思想、法治思想之后我们党形成并概括的又一重大思想成果,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特别是其中关于“两个结合”的重大论断是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又一次思想解放。从这个角度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这一重要思想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又是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根源。

第一,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时代的呼唤。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明显提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社会各界对文化有了许多新的认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日益繁荣,全党全社会文化自信显著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

新时代以来,我国文艺战线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潜心创作、奉献人民,各门类艺术创作取得大丰收,文艺理论评论开辟新境界,文艺人才队伍焕发新风貌,我国文艺事业呈现出百花齐放、生机勃勃的崭新气象,为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以及激发作为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党全社会越来越感到文化对个人和社会、对国家和民族的价值和意义,特别是文艺界越来越期待在党的领导下推动文化繁荣上担当更大责任、展现更大作为。这是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基础。

第二,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是现实的需要。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在这样的形势下,要抓住战略机遇、化解风险挑战,更好地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赓续发展中华文明、应对国际文化竞争,迫切需要我们党在文化建设方面的理论创新和思想指引。

当今时代信息化潮流的迅猛发展,对于在互联网条件下构建主流意识形态、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提出了严峻挑战。具体到文艺领域,创作浮躁问题仍然存在,有“高原”缺“高峰”的问题也依然存在,有的创作者一味追求经济效益,从业者因违法失德严重损害文艺界整体形象的行为时有发生,应对文艺环境、业态、格局深刻调整以及创作、传播、消费深刻变化的体制机制亟须改革创新。在这样错综复杂的环境下,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正是对这些实践要求、现实需要的理论回应,必将为我国文化建设提供更加鲜明有力的科学指引。

第三,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具备充分的条件。从理论成果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出席一系列重要会议,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这其中包括多次就文艺工作发表的重要讲话,多次给文艺工作者致信回信,以及针对文艺界相关艺术门类存在的问题作出许多重要指示批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这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立场鲜明、逻辑严密、学理深厚,形成了体系日益完善的文化建设理论成果。

从实践成就看,宣传思想文化各领域各方面工作都能够纲举目张、蹄疾步稳、扎实深入地推进。从思想理论武装的加强、到思想舆论阵地的巩固,从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发展、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从意识形态领域的正本清源、到国际传播工作的改进创新,包括文艺文联工作在内的整个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都取得了全方位、深层次的历史性成就。这一切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总结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的非凡实践和宝贵经验,科学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清晰擘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路线图和任务书。这一重要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并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展现出了强大伟力,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为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新的起点上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二、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

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重大课题,全面阐明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方针原则、战略路径、实践要求,涵盖了理论建设、新闻舆论、文化文艺、网络信息、内宣外宣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是一个具有坚定的文化自信、高度的文化自觉,深厚的人民情怀、坚韧的使命担当,强烈的阵地意识、勇毅的斗争精神,宏阔的世界视野、开放的思想品格的完备理论体系。

全面准确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重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重大创新观点和战略布局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上概括了“九个坚持”的规律性认识,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明确了文化建设方面的“十四个强调”,在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重要指示中提出了“七个着力”。这次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又从11个方面的创新观点和16个方面的战略部署进行了系统阐述。这些都是我们做好工作的根本遵循。

我们要善于从思想体系上学习掌握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领会其中关于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掌握信息化条件下舆论主导权、广泛凝聚社会共识,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等11个方面的重要论述。具体到文艺文联工作实际,我体会,应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加以理解和把握。

第一,始终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建设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洞察时代发展大势提出来的,充分体现了对新时代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体现了对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科学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面对改革发展稳定复杂局面和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媒体格局深刻变化,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他强调要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要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新闻网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根本保证。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文艺的根本宗旨也是为人民创作。把握了这个立足点,党和文艺的关系就能得到正确处理,就能准确把握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政治立场和创作自由的关系。”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的极端重要性,明确了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须坚持的政治保证。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奋力建设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与西方那种以资本为中心、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有着本质区别。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极大丰富的物质财富,也需要饱满充盈的精神财富。只有人民精神世界愈发丰富充实,民族精神力量更加坚韧挺拔,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党领导文化奋进百年历史进程,一代又一代文艺工作者在党的感召下,矢志不渝投身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响时代前进号角,为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作出了积极贡献。新时代以来,广大文艺工作者举精神之旗、立精神之柱、建精神家园,从中国人民正在上演的伟大史剧中深刻体悟并倾情创作了一大批讴歌新时代的精品力作,为增强人民力量、振奋民族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切都昭示着,党领导的文艺始终锚定在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建设大厦,在时代的波澜洪流中挺立潮头,为人民不断创造历史持续供给文化滋养和精神力量。

文艺是文化的鲜活内容和生动表达,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内容和审美方式,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升华的坚实支撑和充沛动力。踏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应始终牢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只有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才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切实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在高楼大厦遍地林立时建立起巍然耸立的中华民族精神大厦,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第二,坚持“两个结合”,自觉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坚持“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并阐述“两个结合”,不仅深刻把握中华文明发展规律,而且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这片广袤大地上绘就了人类发展史上波澜壮阔的壮美画卷,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他指出,“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思想解放,“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他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只有立足波澜壮阔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才能真正理解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文化内涵与独特优势。”这些重要论述,充分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的认识进一步升华,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

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文化自信来自于文化主体性。只有坚持“两个结合”,才能不断巩固文化主体性,真正铸就文化意义上坚定的自我,让文化自信有了根本依托。新时代以来,广大文艺工作者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倾情创作了人文纪录片《中国》、民族歌剧《沂蒙山》、电影《长安三万里》、网络动画短片合集《中国奇谭》等既充满中国韵味又富有时代特色的精品佳作。这些作品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深度融合起来,极具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塑造出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新形象。新时代文艺实践证明,创作推出植根中华文化沃土、标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优秀作品,是文艺工作践行“两个结合”的必然要求,也是文艺工作拥有高度文化自信的生动体现。

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党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彰显了我们党促进中华文化繁荣、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高度自信和使命担当。我们应始终牢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坚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文艺创作的制胜密码,自觉担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从时代大潮中校准航向,从中华文脉中赓续传统,从文明宝库中萃取精华,用靓丽多彩的艺术尽显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明之美,把文化自信的底气灌注到艺术创作当中,把文化自信的品格融入到全民族的精神气质当中,创作出更多代表中华文化现代形态、标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精品力作,铸就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文艺高峰。

第三,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艺启智润心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坚持以德树人、以文化人,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念兹在兹、谆谆教诲的一件大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他强调,“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成为我们生而为中国人的独特精神支柱,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坚定不移用中国人独特的思想、情感、审美去创作属于这个时代、又有鲜明中国风格的优秀作品。”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根本任务,明确了文艺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具有独特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凝聚中国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础。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是文艺承担的重要职责。广大文艺工作者应大力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以讲求托物言志、寓理于情、形神兼备、意境深远的特点,以知、情、意、行相统一的优长,更好地把向善向上的价值观积淀蕴藏于作品之中,用独到的思想启迪、润物无声的艺术熏陶启迪人的心灵。今天,随着世界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多元多样多变的思想文化在互联网交流交融交锋,互联网既成为舆论信息的主阵地主战场,也成为了亿万人民消费和艺术鉴赏的重要场所,为我们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这就需要我们增强技术敏感,既遵循文艺创作规律,也要遵循互联网传播规律,掌握信息化条件下舆论主导权,提升文艺精品线上传播力,把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用文艺擅长的方式跳齐集体舞、唱好大合唱、共绘同心圆。

文艺是润心的工作,是铸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一个在社会聚光灯下前行的职业,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示范性强,尤其在互联网舆论环境下,一言一行都可能会对社会产生较大影响。这就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永葆对艺术的敬畏之心和对专业的赤诚之心,发扬中国文艺止于至善、臻于至美的优良传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表现出来,把个人的道德修养、社会形象与作品的社会效果结合起来,把艺术感染力、道德感召力、市场影响力统一起来,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自觉遵守法律法规、遵从公序良俗、遵循行业规范,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艺术训练,提高理论学养、艺术涵养、品德修养,做到堂堂正正为人、清清白白做事、踏踏实实从艺,用真本事塑造好形象,以大流量弘扬正能量,让感染力提升传播力,真正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

第四,坚守人民立场,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的立场,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主线,紧扣人民在历史、实践和价值层面的主体地位,洋溢着党性和人民性、真理性和价值性有机统一的理论品格,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充分彰显了党的性质宗旨和初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民,文艺要热爱人民。“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他强调,“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这些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文化源于谁、为了谁、属于谁的根本问题,体现了我们党领导和推动文艺工作的鲜明立场。

高扬人民性的伟大旗帜,是我们党领导百年文艺最鲜明的主张,也是新时代以来备受好评的文艺作品最响亮的回答。近年来,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奖项的《长津湖》《人生大事》《妈妈!》,获得大众电影百花奖奖项的《中国医生》《你好,李焕英》,获得中国电视金鹰奖奖项的《觉醒年代》《功勋》《人世间》等优秀作品之所以赢得大家赞誉,根本就在于创作者及时回应人民精神文化需求,让人民从身边的人和事中体会到人间真情和真谛,感受到世间大爱和大道。电视《典籍里的中国》、舞蹈《只此青绿》《唐宫夜宴》等优秀节目频频出圈,深受广大观众喜爱,不仅仅是因为这些作品激活了古籍文物中的山河秀美以及文化繁盛,更是因为其激活了广大观众对历史文化的高度认同和情感共鸣。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和文化无不来源于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实践。新时代的创作实践证明了一个颠扑不破的道理,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历史、尊重文化、尊重人民,才能使文艺具有深沉的力量和隽永的美。

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最大底气,也是持久文艺灵感和创作激情的汩汩源泉。我们应瞄准人民性的价值航标,自觉把坚守人民立场和始终为人民的价值实现统一起来,把“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作为文艺创作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把歌唱祖国、礼赞英雄作为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以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人民的生活、命运、情感,表达人民的心愿、心情、心声,以火热的创作实践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推出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让文艺的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

第五,用心用力用情讲好中国故事,以艺术的方式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习近平文化思想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全面认识和把握文化的功能和价值,科学回答了“不同文明如何相处”“人类文明向何处去”的重大课题,彰显着对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建设更美好世界的深刻洞见,必将载入人类文明发展史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他强调,“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应对全球共同挑战提供了战略指引。这些重要论述告诉我们,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秉持开放包容,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在交流互鉴中破解“古今中西之争”,在守正创新中推出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文化成果。

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体现了我们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占据国际道义制高点的战略谋划。文艺的民族特性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辨识度。从文艺的角度看,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就是要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在国际交流中充分彰显独特的审美体系,在世界艺术领域鲜明确立中国气派、中国风范。实践充分证明,用文艺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能够很好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非常有利于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在一部部精彩的影片、一张张生动的图片、一首首感人的音乐、一支支动人的舞蹈中,中华文明的历史根脉、民族特性、审美精神更能得到充分彰显,中国文化对自然、对世界、对历史、对未来的看法更能得到有效传达,从而对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新时代以来,《流浪地球》《三体》《人世间》等一批优秀影视作品扬帆出海,生动呈现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向各国人民展现了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力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跨语言跨文化的沟通交流。

当今世界变乱交织,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人类文明推进到一个新的十字路口,如何超越西方资本主义的文明发展模式,探索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成为关乎人类命运和文明进程的重大问题。我们应充分发挥文艺沟通心灵、搭建桥梁的重要作用,拓宽国际视野,开放文明胸襟,包容文化差异,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的基础上,把目光投向世界、投向人类,创作更多彰显中国审美旨趣、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优秀作品,用文艺的形式讲好我们正在经历的新时代故事,让世界人民在欣赏中国文化艺术的过程中深化对中国的认识、增进对中国的了解,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搭建相互了解、理解、包容、合作的桥梁,谱写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文艺篇章。

三、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推动文艺文联工作高质量发展

中国文联作为党领导的文艺界人民团体,在团结带领广大文艺工作者推动文艺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方面职责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全面学习、全面贯彻、全面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持续加强学习、研究、阐释,并自觉贯彻落实到文艺文联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做好推动文艺事业和文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在铸就新时代文艺高峰、建设文化强国中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第一,强化理论武装,推进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习走深走实。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这是我们党领导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一条十分宝贵的经验。习近平文化思想既对文化理论作出科学阐释,又对文化工作作出方向性战略性基础性部署布局,既有思想理念层面的认识论,又有实践层面的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为推动文艺文联工作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十分精准科学的前进方向和实现路径。下一步,我们将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贯穿2024年各方面工作的一条主线,列入2024年的重点工作计划,结合重要会议,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专题研讨,同时学好用好有关部门组织编写的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学习问答。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加强选题策划,办好专题专栏,充分反映各团体会员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举措动态,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推进实施《2023–2027年全国文联系统文艺人才和管理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持续扎实高质量开展教育培训,把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习研讨作为培训研修的必修课、专修课。在学习掌握习近平文化思想完整科学体系和原创性理论贡献的同时,深入把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领会蕴含其中的道理学理哲理,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强化学习的问题导向、实践导向、需求导向,自觉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真理之“矢”去射新时代文艺文联工作之“的”。

第二,深化研究阐释,充分发挥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伟力。任何科学理论的发展都是一个不断丰富拓展并不断体系化、学理化的过程。习近平文化思想在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观点上取得了很多原创性突破,对文艺与时代、文艺与人民、文艺与市场、文艺与生活等事关新时代文艺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作出科学阐释。同时,习近平文化思想也是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式的思想体系,必将随着实践的深入推进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文联工作涉及评奖办节、展演展示、教育培训、创作采风、志愿服务、理论评论、舆情宣传、权益保护、行业管理、对外交流等方方面面,涵盖各艺术门类和文艺实践各个环节。做好这些工作,没有理论指引,没有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的自觉运用,没有对工作实践的深度理性思考,是不可能的。下一步,我们将把深化习近平文化思想特别是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的理论研究和学理阐释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充分调动社会研究力量和界别专业力量,注重发挥中国文联特聘专家和特约研究员的专业优势和学科特长,推进落实《中国文联学习研究宣传阐释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重要论述五年工作规划》。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十周年为契机,精心组织召开第三届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理论研讨会,广泛动员专家、艺术家、评论家,围绕习近平文化思想和文艺工作重要论述,撰写一批高质量的理论评论文章并结集出版,并以此深入引导推动文艺界、文联系统理论研究阐述工作。优化重点理论课题研究机制,持续加强习近平文化思想整体性把握、体系化研究、学理化阐释,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刻感悟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真理光辉、理论内涵和实践伟力,用其作为解决工作中遇到各种问题的锐利思想武器,切实推动各方面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

第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在守正创新中行稳致远。习近平文化思想突出人民性这一最鲜亮、最根本的价值底色,强调人民生活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之路,归根结底就是要从当代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中汲取力量,从历代人民创造的中华文明宝库中获取滋养。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守正,守的是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守的是‘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守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创新,创的是新思路、新话语、新机制、新形式,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就文艺而言,党领导的文艺发展道路,就是一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符合中国国情和文化传统、高扬人民性的守正创新之路。下一步,我们将把坚持守正创新、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作为鲜明的工作原则和工作方法。把持续完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常态化工作机制与落实乡村振兴、文化润疆、文艺援藏、新时代文明实践等重大发展战略和工作部署相结合,为增强文艺原创力作更大贡献。办好做优各艺术门类全国性专业评奖、全国性展演展览展播,进一步强化文联系统推动创作的总体规划,突出抓好“讴歌新时代、抒写新史诗”主题重大示范性创作项目,放大主流文艺的声量。增强技术敏感,把握艺术与技术创新双向促进的发展规律,充分发挥互联网、新媒体覆盖面广、传播迅捷、互动性强的特点,让文艺在网上网下同向发力,让文联和协会的各类文艺活动线下办得出彩,线上更要传播得精彩,切实提升优秀文艺作品和文艺人才在广大受众中的亲和力、感染力和影响力。同时,加强融媒体特别是互联网的内容建设,主动设置栏目,精心策划和制作优秀网络文艺作品,不断增强网络文艺平台的特色和“粘性”。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到人民中去”等文艺志愿服务品牌活动,组织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改革开放最前沿和人民生产生活第一线,厚植人民情怀,汲取人民智慧力量,倾情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为铸就新时代文艺高峰打牢情感根基、站稳价值立场。

第四,弘扬德艺双馨,在文艺人才队伍建设上持续用心用力。国以才立,业以才兴。习近平文化思想突出强调人是事业发展最关键的因素。在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重要论述中,关于文艺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花了大量笔墨,阐述得十分深刻透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立德树人的人,必先立己;铸魂培根的人,必先铸己”;强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个人的道德修养、社会形象与作品的社会效果统一起来,坚守艺术理想,追求德艺双馨,努力以高尚的操守和文质兼美的作品,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要识才、爱才、敬才、用才,引导青年文艺工作者守正道、走大道,鼓励他们多创新、出精品,支持他们挑大梁、当主角”。习近平总书记还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培育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学艺术家和规模宏大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下一步,我们应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用心用力抓好文艺人才队伍和行风建设。充分发挥“两个优势”,把“做人的工作”和“推动文艺创作”贯通起来,把对文艺队伍的思想引领、价值引领和创作引导融合起来,大力实施全国中青年文艺领军人才培养等品牌项目,大力弘扬文艺新风正气。积极探索加强行业服务、行业管理、行业自律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维护好文艺工作者的合法权益,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勇攀艺术高峰、道德高峰、人生高峰,并把培养名家大师、领军人才、优秀青年人才作为重中之重,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打牢人才基石,让中国文艺的天空更加群星灿烂。

第五,秉承互学互鉴,发挥文联组织在对港澳台和对外民间文化交流中的独特作用。一切伟大的创新创造都需要我们以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学习和借鉴人类社会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在“人类知识的总和”中汲取优秀思想文化资源。习近平文化思想挺立时代潮头、统筹两个大局,充分彰显出宏阔的国际视野和开放的文明胸襟,形成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理论大格局大气象。文艺是国家名片,也是世界语言,是讲好中国故事、塑造中华形象、让国际社会读懂中国、理解中国、尊重中国、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上佳方式。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探索如何利用文艺的天然优势,拓展渠道、有效开展对外民间文化交流,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外交外宣战略。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向人类最先进方面注目,向人类精神世界最深处开掘,努力用艺术的方式提炼展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揭示中国奇迹背后的成功密码,展示中国人民的生活变迁和心灵世界。继续打造“今日中国”艺术周、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等品牌文化交流活动,坚持互学互鉴、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不断扩大中华文艺的朋友圈。充分发挥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在国际文化交流传播方面的区位优势,做大做强大湾区文艺交流合作平台,让更多代表我国艺术发展水平的经典作品和新人佳作走向国际舞台,用最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范的艺术形式,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贡献文联力量。

习近平文化思想既产生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的实践,又有力指导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思想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目前我们的学习研讨还是初步的,今后我们要在深刻理解、全面系统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上持续用心着力、下真功夫、见到成效,重在深入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重大创新观念和战略布局部署,做到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联系实际学,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以及贯穿其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融入落实到文艺文联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高质量推进文联工作,努力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文艺篇章、展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文艺界的新气象新作为。

*本文为作者在中国文联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研讨会上的主旨讲话,发表时有修改。


作者:李屹 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

《中国文艺评论》2024年第1期(总第100期)

责任编辑:韩宵宵


☆本刊所发文章的稿酬和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给付。新媒体转载《中国文艺评论》杂志文章电子版及“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众号所选载文章,需经允许。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清晰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及期数。(点击取得书面授权

《中国文艺评论》论文投稿邮箱:zgwlplzx@126.com


延伸阅读:

李屹: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推动文艺文联工作高质量发展(“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喜讯!《中国文艺评论》被评为AMI核心期刊

2022年《中国文艺评论》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书讯| 《中国文艺评论精选集》/《中国文艺评论》编辑部 编

《中国文艺评论》2024年第1期目录

李屹:深刻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 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