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中国文艺评论青年论坛(西湖论坛)即将于10月15日开幕。本届论坛以“场景里的新时代及其文艺表达”为主题,旨在深入探究立足现实实践、弘扬时代精神、讲好新时代故事的文艺创作理念、思路和方式方法,进一步增进评创结合,发挥文艺评论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作用。
论坛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共杭州市滨江区委宣传部承办,杭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杭州市滨江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协办。
10月15日,上午的主论坛,下午的造型艺术评论、舞台艺术评论、影视与网络文艺评论、动漫创作与评论4个平行分论坛,将有40余位深耕文艺评论和创作的大咖与20余位从论坛主题征文活动中脱颖而出的青年代表发言,共计130余位嘉宾现场见证,探讨如何更好地发挥文艺评论引导创作与时代共振、与时代偕行、为人民而鸣、为人民大众美好生活需要鼓与呼的独特作用。
中国文艺评论青年论坛(西湖论坛)作为服务青年文艺评论人才成长、助力新时代文艺评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十年来,从专注戏剧单一艺术门类评论,到立于网络文艺潮头“论剑”,研讨AI写作文艺评论,直至舞台艺术、影视艺术、造型艺术评论等多学科多门类并举。我们从杭州出发,走到宁波、海宁、温州、新疆天山之畔,再于十周年之际重回杭州“故乡”。
如果你也想见证“场景里的新时代”,你也有相关文艺表达和见解,这场文艺评论论坛诚邀你来观摩!(点击链接或扫码填写在线报名表。主论坛30个、分论坛各15个观摩名额,交通和食宿自理,报名成功后主办方通过微信通知)
议程安排
10月15日(周三) 09:00—11:50 开幕式、主论坛
场景里的新时代及其文艺表达
10月15日(周三) 14:30—17:00 四个分论坛
造型艺术评论 舞台艺术评论 影视和网络文艺评论 动漫创作与评论
参会地点
杭州市滨江区长江南路336号 白马湖建国饭店
报名链接
第十届西湖论坛观摩报名链接(点击查看)
快来看看嘉宾阵容吧!
主论坛
主持人:袁正领 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副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
彭锋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文艺与美好生活》
王廷信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
《新时代·新场景·新生活及其文艺表达》
罗怀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第二届顾问,上海戏剧学院教授
《戏剧场景与新演艺时代》
尹鸿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新时代影视创作的新景观》
冷凇 中国社会科学院视听研究室主任、广播影视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总撰稿
《媒体融合与新大众文艺影响下的视听内容创新发展趋势——场景里的新时代影视文艺创作》
夏烈 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杭州师范大学教授
《文化出海场景中网络文艺精品的崛起》
分论坛
(一)造型艺术评论
主持人:唐东平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教授
李昌菊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第二届理事,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授
《盛世光华 如花绽放——青年美展中的新时代及艺术表达》
张鹏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新时代中国美术的“生活”映照与场景塑造谈略》
李振伟 《中国美术报》编辑部副主任
《在时代现场绘制新的精神图谱》
盛葳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研究员
《人工智能艺术及其时代发展》
吴端涛 《美术》杂志社编辑部主任
《新时代黄河主题美术创作的历史承载与时代新变》
郑利权 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浙江书法院理论研究部主任、《书法学刊》副主编
《新时代书法艺术的内容表达与两创路径》
潘欣信 浙江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学科副主任
《当代现实题材美术创作量少质弱现象思考》
黄一迁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影视美术设计系常务副主任、副教授
《沉浸式艺术展的场景创新与审美转向》
高佳 山东师范大学赫尔岑国际艺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在场·见证·书写:摄影在“新时代场景”中的当代价值与视觉建构》
解帅 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陶瓷艺术学院副院长、讲师
《在场景中看见时代——新时代美术的精神图景与评论使命》
刘青 河北美术学院造型与艺术学院讲师
《水彩画创作中的“小人物”场景与新时代精神表达研究》
杨文韬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湖南省画院创作研究部学术秘书
《新时代主题性美术创作中的新气象》
(二)舞台艺术评论
主持人:沈勇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胡薇 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教授
《以场景熔铸新时代的灵魂》
乔燕冰 中国艺术报理论副刊部副主任
《技术“预制”VS思想“锅气”:场景里的新时代,文艺评论当以何种姿态“在场”?》
王欣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北京舞蹈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场景叙事与群像共振:新时代舞剧叙事的精神图谱与文化表达》
周飞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扎根时代沃土 繁荣现实主义戏剧创作》
马希凤 陕西人民艺术剧院二级导演,西安培华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副教授
《根系现实,枝叶更新:新时代的戏剧创作思考》
夏强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杭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秘书长、一级编剧
《浙江舞台艺术评论的场景化创新实践》
宋之歌 中国戏曲学院艺术管理与文化交流系副主任、副教授
《空间赋能与业态迭代——中国演艺发展的新生态构建》
李长鸿 温州大学、山西大学客座教授
《场景中的艺术融合力——基于新时代文旅演艺创意价值考察》
李菲 中国文联音乐艺术中心创作研究处副处长(主持工作)
《构建、共鸣与深化:新时代音乐创作的场景化实践与青年使命》
苏勇 江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舞台艺术专委会主任、江西师范大学副教授
《物、身体与后戏剧场景》
王佳奕 国家大剧院(剧目制作部)戏剧项目主管
《温度·筋骨·格局——国家大剧院新时代现实主义原创剧目的艺术表达与实践》
刘润坤 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助理教授
《抖音“新中式变装舞”:新时代文化自信的新媒介表达》
陈子龙 四川人民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助理馆员
《直面现实与人生——新时代现实题材话剧创作的思考》
陈伟科 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博士生,一级编导
《现实题材舞蹈创作的现状观察与路径探索》
(三)影视和网络文艺评论
主持人:彭文祥 中国传媒大学学术期刊中心主任、教授
刘方喜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跨体裁协作创新:从人工智能看新时代精神特质与艺术呈现》
程樯 北京电影学院智能影像工程学院教授
《捕捉时代的“决定性瞬间”》
刘永昶 江苏省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一花一世界”:影视场景与时代生活的表达》
胡建礼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影视风向标》创始人兼主编
《浅析现实题材影视作品量质齐升的路径》
邬再飞 宁波市佳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当代现实题材创作“量增质滞”的困境与突围》
庞胜楠 浙江传媒学院华策电影学院副教授
《场景赋能与价值锚定:新时代现实题材微短剧的量质突围路径》
齐伟 上海大学电影学院副院长、教授
《IP主题玩具与影视消费的新场景》
周志雄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安徽大学文学院教授
《中国网络文学作为新大众文艺典型的理论思考》
陈亦水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
《走向烟火人间:网络新大众文艺评论的新场景、新主体与新表达》
何楚涵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北京和意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
《短视频激活文艺评论的流量与质量》
戴硕 浙江传媒学院电视与视听艺术学院(纪录片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从“浙江精神”到中国故事:浙江共同富裕题材电视剧的影像诗学》
潘国辉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博士
《新时代网文改编剧集的“轻语态”叙事风格及其审美张力》
沈雪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
《空间性艺术:微短剧的吸引力密码》
(四)动漫创作与评论
主持人:盘剑 浙江大学影视与动漫游戏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周安华 山东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影视文体研究中心主任,南京传媒学院副校长
《当代中国动漫的文化立场》
于洲 追光动画总裁
《追光之路——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探索》
朱鹏杰 苏州科技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新时代以来国产电影中西湖风景的在地表达》
屈立丰 西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新时代中国动画电影的叙事模式创新》
杨晓林 同济大学电影研究所所长、教授,编剧
《动画创作的“缘事而发,裨补时阙”》
陶冶 暨南大学艺术学院/珠江电影学院副院长、教授
《从荧屏到智能终端,从文化自信到千帆出海:中国动画的传播平台变革》
苟强诗 成都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成都大学影视与动画学院党委书记
《“新时代”以来中国动画电影的神话“故事新编”》
雷涛 浙江传媒学院教授、国家动画教研基地主任
《AI漫剧大规模商业化的后动漫时代思考》
胡秀丽 杭州市委党校文化学与统战理论教研部副教授
《从“先行区”到“新高地”:政策与市场协同下的滨江动漫产业进阶之路》
金蕊 新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副教授
《从“土味”到“国潮”:短视频平台如何重构民间文艺叙事》
佘晔 湖南省文联《文艺论坛》编辑部主任
《AI场景里的文艺与生活》
王潮 长兴技师学院教务处兼财经系讲师
《从文本阐释到语境参与:“Z世代”网络文艺评论的话语启示》
签发:袁正领
审核:何美
责编:蔡明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