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家园艺见>家园>正文

以“文化数字化战略”夯实文化强国建设的根基 (范玉刚)

2022-06-23 阅读: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范玉刚 收藏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既是按规划、高质量推进2035年远景目标之一“建成文化强国”的必然选择,也是基于近年来文化数字化建设快速、活跃、全面、强势发展态势做出的必要举措,是关乎中国文化现代化的战略部署。《意见》指出,到“十四五”时期末,要着力实现基本建成文化数字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基本贯通各类文化机构的数据中心、基本完成文化产业数字化布局、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提上新台阶和形成文化服务供给体系五项近期目标,基本建成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2035年要实现建成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文化数字化生产力快速发展、中华文化全景呈现、中华文明数字化成果全民共享和中华文化数字化优秀创新成果享誉海内外等中长期任务。究其“文化数字化战略”与“文化强国建设”之间的正向度关系而言,“文化数字化战略”在三方面夯实了“文化强国建设”的根基。

工作人员在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博览会上操作智能镜子。(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一是“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深入实施可以有效促进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要素。

我国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关键是如何把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其中的瓶颈是难以把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要素和文化资本。21世纪以来,文化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极大转变,社会化大生产和文化生产力的概念成为主导词。方式转变的背后是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更新,以及文化和科技跨界融合的文化生产力提升,这是文化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当前,国家积极倡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数字化是不可绕过的有效路径,这也是在文化领域和文化建设上能够抓住信息革命的一次重要机遇,对于建设文化强国是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的体现,其意义自不必待言。

“文化数字化战略”中的某些关键词,如“数据超市”“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是实现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要素、提高文化生产力的要害。信息文明条件下,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要素、进入社会化大生产的产业化环节中,文化数字化是一条便捷的有效路径,是文化艺术生产力快速提高的必然之举,这一点已为国际经验所证实。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之后,我们应该名正言顺地甚至大张旗鼓地提出文化是生产力、文化创意是生产力的口号。事实上,有了现代化逻辑骨架的文化是真正的生产力,有着现代文明理念和价值追求的文化才是生产力的思想观点逐渐成为一种共识。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文化经济学、创意经济学、文化产业经济学才是自在自为的完善的现代学科概念,才能真正为文化自信夯实经济基础、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精神思想的支撑。

二是“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深入实施可以成为有效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技术路径和化解风险的屏障。

当下,文化安全作为非传统国家安全的重要构成部分,需要突破传统安全的思维模式和意识形态观念。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国际形势风起云涌和文化思潮相互激荡,使得提高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能力更加迫切。捍卫国家文化安全的核心要义在于守护社会主流价值观和维护良好的文化生态体系,尤其是网络文化和新媒体数字文化风行的当下,在娱乐文化、消费文化过度泛滥的态势下,需要在重构主导文化肌理的强身健体中使之以主流价值观发挥强有力的规范引导和教化功能。在“文化数字化战略”实施中,“中华文化全景呈现”“国家文化专网”“文化计算”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关键词和现实举措,其要义在于以数据要素的安全,即在数据采集加工、交易分发、传输存储及数据治理等环节,制定文化数据安全标准,强化中华文化数据库数据入库标准,构建完善的文化数据安全监管体系,完善文化资源数据和文化数字内容的产权保护措施,增强文化资源在消费过程中全流程的可溯源性。唯此,才能在越来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成为世界的中国的当下,在中国文化现代化程度提升中形成对主流文化价值观传播和良好的文化生态体系的强大护佑能力。

三是“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深入实施有助于在激活全民文化活力中,使之成为推动当代文化创新的激发器和策源地。

说到底,文化数字化不仅仅是器物层面的革新和技术应用,还要“由器而道”、以技促道诉求一种新思维和原初视野。也就是说,文化数字化不仅在于使文化发展强身健体、形成新时代中华文化的健壮骨骼,更在于推动契合时代特点的文化观念创新和文化形态的整体跃升。《意见》涵盖了中华文化数据库、国家文化专网、文化数据服务平台、数字化转型升级、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文化产业数字化布局、文化数字化治理体系等领域,意在供给侧发力,激活各类文化资源且贯通各部门各行业,贯穿文化建设全过程。兼顾供给侧与需求侧,打通资源端、生产端、消费端和云端,从而构建起一套由国家主导的文化大数据体系,在文化体系重塑中新被旧所融、旧因新而活,实现彼此所蕴含价值的极大化、“再发现”乃至聚合效应,以文化活力的激发和文化创新意识的增强形成建设文化强国的坚实力量。《意见》提出在文化数字化建设领域布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科技创新基地,支持符合科创属性的数字化文化企业在科创板上市融资,推进文化数字化相关学科专业建设,用好产教融合平台。可见,在文化数字化所形构的原初视野中,文化数据因关联而焕发出整体性的文化力量,从根本上提高了文化生产力水平,从而为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建设文化强国赋能。


(作者:范玉刚,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第二届理论委员会委员,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特聘教授)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纵览

在正确的审美观中以美育人(范玉刚)

新时代文艺评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范玉刚)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