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家园艺见>家园>正文

以文艺之光,热忱讴歌“场景里的新时代”(都布)

2025-10-15 阅读: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都布 收藏

当今中国,正以铿锵步伐行进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征程。这一征程,不仅体现为经济的飞速发展、科技的前沿突破、社会的深刻变革,更蕴藏着无数生动鲜活、可歌可泣的“场景”。这些场景既包括气势恢宏的重大工程现场、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也蕴含市井街巷的烟火气息、乡村田野的丰收景象;既有历史性成就的辉煌时刻,也有普通人奋斗追梦的日常瞬间。它们是国家宏大叙事的具体承载,是时代精神的具象呈现,更是文艺创作最为深厚的沃土。“场景里的新时代”这一主题创作理念的提出,正是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将镜头与笔触对准这些火热现场,从中汲取灵感、提炼主题、塑造形象,以文艺之光热忱讴歌伟大时代。

歌舞《命运与共》(图片来源于“中国艺术报”微信公号)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在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视野下,对新时代关键场景的书写与表达,绝非简单的题材选择问题,而是关乎文艺能否真正把握时代脉搏、回应时代诉求、赋能时代发展的重要命题。文化强国的要义,不仅在于文化产业的规模与效益,更在于其精神高度、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在于能否产生凝聚民族精神、展现国家形象的精品力作。聚焦“场景”,正是要将高质量发展、脱贫攻坚、科技创新、民生改善等国家发展成就,转化为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社会传播力的文艺内容。电视剧《山海情》通过对西海固移民搬迁、荒漠变绿洲这一场景的深度挖掘与艺术再现,不仅让观众看到了脱贫攻坚的伟大奇迹,更感受到了奋斗者的艰辛与喜悦,其成功正在于对特定场景中蕴含的时代精神与文化价值的精准捕捉与深情表达。这正是文艺服务文化强国战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有效路径。

优秀的文艺作品必然是思想内容和艺术表达的有机统一。“场景里的新时代”内涵丰富、形态各异,为这种统一提供了广阔空间。主旋律代表着时代发展的主流方向和价值追求,多样性则体现了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和艺术表现的无限可能。二者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关键在于如何通过独特的艺术视角、精湛的艺术手法,将宏大的时代主题融入具体可感的场景叙事之中,为真善美的思想价值注入真善美的艺术表达,力求以新的审美意识、叙事方法、语言技巧、表现手段,不断提升作品的精神能量、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和审美品格,以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电影《我和我的祖国》采用单元叙事结构,选取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多个重大历史时刻下的平凡场景与普通人的故事,将爱国情怀这一主旋律融入生动多样的个体生命体验,引发广泛共鸣。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则以现代审美视角切入传统绘画艺术场景,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展现了主旋律表达的另一种美学可能。这表明,主旋律创作完全可以并且应当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

(图片来源于豆瓣)

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是文艺创作的重要任务,也是文艺繁荣发展、与时俱进的重要标志。中国式现代化是前所未有的开创性事业,其最深刻的变化,不仅在于物质层面的丰裕、技术层面的飞跃,更在于“人”的现代化,在于无数个体在时代大潮中的观念变革、能力提升和精神成长。文艺讴歌“场景里的新时代”,最终要落脚于写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人,要把握好人物精神世界的“质的规定性”与“性格的复杂性”的度,准确地表现人物的理想、信念与情操,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出真实可信、感人至深的各式各样的典型形象。这些形象,既包括叱咤风云的改革英雄形象,也包括快递小哥、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以及千千万万的普通劳动者的精神风貌,他们是奋斗者、创造者、奉献者的缩影,他们的梦想与追求、拼搏与汗水、成功与挫折,共同编织出新时代的绚丽图景。电视剧《人世间》通过周家三代人在时代变迁中的命运浮沉,深刻描绘了普通中国人面对生活磨难所展现出的坚韧、善良与对美好生活的执着向往,折射出社会巨变中人性光辉的永恒与可贵。纪录片《大国工匠》聚焦不同行业的顶尖技工,他们极致专注、精益求精的精神,本身就是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进程中“人的现代化”的生动注脚。这些作品之所以动人,正是因为它写出了时代中“人”的变化与成长,写出了精神的力量。

文艺如光,既能照亮现实,也能温暖人心;既能记录时代,也能引领风尚。面对这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时代,广大文艺工作者应当心怀赤诚,深入那些承载着时代印记、闪耀着奋斗光芒的关键场景,感受时代的温度,捕捉创新的脉动,倾听人民的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描绘新时代的万千气象,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当文艺之光照进新时代的每一个角落,当每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场景都被深情讴歌,我们共同书写的,将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民族复兴史诗,是一曲激荡人心的时代交响乐。这部史诗和交响乐,必将成为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精神动力和文化底气,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作者:都布,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办公室主任)


延伸阅读:

2025年国庆档电影微观察:主旋律拓展、现实主义深化、多元类型并举(都布)

当代摄影同质化的理论审视(都布)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