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家园艺见>家园>正文

文艺评论应强调审美精神

2021-04-15 阅读: 来源:“CCTV电视剧”微信公号 作者:周星 收藏

  “央视剧评”编者按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艺评论”是文艺评论的基本问题,前三期文艺评论家们各自给出了答案。仲呈祥先生真诚呼唤“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文艺评论,胡智锋先生提出文艺评论要“精”、“美”、“情”、“思”并重,尹鸿先生则提出“评论应严守评论的职业伦理”。

  几位评论员各有侧重,但殊途同归,都旨在为推动文艺评论的健康发展提供镜鉴之见。

  随着传播形态的改变,文艺评论该如何应时而变?

  本期,央视剧评推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艺评论”系列之四,通过观照文艺评论的审美价值,探寻新的传播生态下文艺评论的坚守与转向,激浊扬清,以评为鉴!

  欢迎各位网友继续参与探讨,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我心目中当下的文艺评论,应该是语言形式风格化、具有个性情感,对作品的分析不是捧杀与棒杀,而是带着理解创作的情感去剖析其逻辑和叙事的长处和短处。

  分析作品时既要注重呈现出来的整体格调、情感和对人性的认识,也要对具体文本做针对性的批评,尤其要注重对作品审美价值的品评。

  文艺评论应强调审美精神。

  一是要抓住作品表现的审美得失;

  二是要指出艺术表达的审美价值把握;

  三是要注重美好情感追求的丰裕度。

  文艺评论有它的恒定规律,但在“互联网+”文化背景下,文艺评论的多种变化已悄然发生,文艺评论已不是狭义的传统纸媒所做的“窄众文艺评论”,需兼顾到自媒体等新的传播形态,包含急速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影讯、剧评以及相互争议讨论带来的“广众文艺评论”。

  受众包括语言方式、传播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已从“窄众文艺评论”发展为“广众文艺评论”。

  巨量的大众文艺评论者和专业的文艺评论者之间的界限在模糊,乃至于他们彼此构成的文艺评论力量相互影响,并共同作用于文艺创作。

  但是不管时代怎么变化,文艺评论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对生产创作加以引导,并为研究者和政策决策部门提供信息,了解行业现象和趋势。

  文艺评论切忌空谈而必须有针对性,还要有个人独特的观点,夸夸其谈的泛论不能获得网络受众们的认可。

  同时必须要有宏观性的观念,即能超越具体的作品对于整个时代发展的大趋势有所把握,又能针对文艺现象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入剖析。

  语言切忌概念化和死板,应吸纳直率本真与新鲜的话语形态,既不盲从俯就又要让人们能够感知和接受。

  不过,归根结底,评论还是应注重强调审美精神,文艺作品重在让人审美向善,给人所需要的精神感召力量,艺术创作内涵的审美精神才是立世之本,穿越外在形式点破内蕴美才是评论高手。

 

  (作者:周星,北京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教育成人协会艺术委员会理事长)

 

  延伸阅读:

  多元化格局下文艺批评的主要类型(周星 姜丹)

  重新回到影院,对电影意味着什么?(周星)

  社区艺术教育未来发展前景(周星)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