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原创首发>脱贫攻坚>正文

一部感人肺腑的大地颂歌

2020-11-09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王庭戡 收藏

【视频】大型史诗歌舞剧《大地颂歌》专家采访

  2020年11月6日晚间,距离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论述七周年、举国上下即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之际,大型史诗歌舞剧、全国脱贫攻坚题材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大地颂歌》在国家大剧院举办进京首场演出,观众席不时爆发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大地颂歌》剧照

  散场时,一位母亲对她年龄尚小的女儿说:“我们国家还有许多像剧中龙书记这样优秀的共产党员,带领老百姓脱贫致富。”

  一位中年男观众说:“我想带着一种理性的、旁观的眼光去看,尽量不动心,但是很多次眼眶里还是不由自主被泪水凝住了,很感人。”

  一位年轻人说:“剧中的童声演唱非常纯净,让人的心灵瞬间柔软。”

  翌日上午,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湖南省演艺集团共同主办的大型史诗歌舞剧《大地颂歌》研讨会在京举行。

大型史诗歌舞剧《大地颂歌》研讨会现场 摄影:红网记者朱丽萍

  一、具有厚重历史感和现实穿透力的思想主题

  2020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脱贫攻坚不仅要做得好,而且要讲得好”。与会专家普遍认为,正在全国大地展开的脱贫攻坚战,是一场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的当代历史性变迁,其间已经和正在涌现出许多感人肺腑、可歌可泣的人和事,值得我国艺术界倾情倾力去大书特书。当理想就在面前实现的时候,中国知识分子不能袖手旁观,中国文艺工作者不仅要到达现场,而且要加以表达。通过多种艺术形式,来表现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和伟大的实践,是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夏潮指出,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是和平时期的“战争”,是共产党人在新时代对人民的交代,也是对世界人类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大地颂歌》是文艺战线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精神,向人民、向时代交出的一份优秀答卷,是向建党100周年的一份深情献礼。期望通过主办方、创作家、评论家、文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真正推出好作品,留存下去,传之久远,永不过时,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我们今天所从事的伟大创造。

  中共湖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张宏森表示,这七年是中国脱贫攻坚决战走过的任务最繁重、成就最突出的七年,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思想指引下,特别是在总书记视察十八洞村巨大的鼓舞下,三湘儿女七年来奋发有为,三湘大地发生了巨变。作为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理念的首倡之地,广大干部群众有首倡之为,宣传文艺工作者应该有首倡之声。如果在脱贫攻坚大的时代背景当中失语、缺席,则对不起这个时代,对不起三湘大地。源自生活的实践激励我们努力、聚心,攥起拳头冲一把,去排一部这样的作品。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向云驹认为,《大地颂歌》触及复杂的脱贫攻坚深层次问题,其中提到的“一步千年”概念值得关注。在少数民族发展史上,新中国成立是一步千年,是跨越式的发展,现在整体脱贫,进入小康,又是一次跨越式的发展。文艺有高原缺高峰,某种程度上就是缺史诗,脱贫攻坚就是现实的史诗,我们的人民已经书写了史诗,我们要把它变成艺术的史诗,我们的文艺应该有出新史诗的雄心和能力。

  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徐粤春表示,好的文艺作品,既能够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又能够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脱贫攻坚是伟大的事业,伟大的事业必然蕴藏着伟大的精神。《大地颂歌》展现了扶贫英雄的伟大精神境界和人格魅力,这是我们的时代精神和时代风貌,我们有责任把这种真实的人性的高度、思想境界的高度,以优秀文艺作品的方式反映出来。

《大地颂歌》剧照

  二、展现时代审美特征的艺术形式创新

  近两年来在我国的舞台上,涌现出了很多扶贫题材的作品,但像《大地颂歌》以史诗歌舞剧这样的鸿篇巨制来表现精准扶贫这一宏大的主题,还不多见。作品融歌、舞、音乐、话剧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在表演形式上进行了大胆的艺术探索,特别是电视艺术和多媒体的应用,各种高科技的声光电融合,达到了美轮美奂的效果,让人眼前为之一亮,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国文联主席团委员、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认为,茅盾先生界定报告文学是散文的一种,介乎新闻报道和小说之间,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通过生动的情节和典型的细节,迅速、及时地报告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大地颂歌》也具有这样的特点,可以称之大型史诗歌舞报告剧。在歌舞艺术的创作当中,具有鲜明的探索性质,这个性质既是时代赋予艺术家的任务,同时又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罗怀臻认为,《大地颂歌》是一部具有新时代审美特征的舞台综艺剧。作品选择跨界融合的舞台艺术、新的演剧方式,来跟这个宏大题材相般配,同时又展现了时代的审美特征和视角。多种艺术形式融为一炉、构成和谐,这种全方位、多视角、带着历史透视感和现实表现力的方式,在艺术创作上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对将来表达具有新时代新史诗体量、容量、份量的作品,形成一个参照。我们可以有古典的、经典的、非常纯粹的艺术,也可以在这个时代,采取具有时代特征、备受这个时代主体年轻观众喜欢的舞台呈现方式。

  中国文联主席团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一川认为,任何一种节目的艺术形式并不是固定的,永远都在创新,永远都在为了表达的需要,挣脱旧的形式的束缚,而向前推进。形式创新其实代表了艺术整体的创新。《大地颂歌》综合叙述了扶贫干部龙书记和村民们一道实施脱贫攻坚战的故事,创造了一台催人泪下的扶贫精神赞歌,留下了令人回味的集体记忆,为脱贫攻坚决战胜利奉献出精彩的时代精神图谱,堪称一部具有浓烈的时代精神色彩和鲜明的地缘美学特色的成功的歌舞综艺剧。

《大地颂歌》剧照

  三、以真实的力量增强艺术感染力

  《大地颂歌》对扶贫英雄的赞美和讴歌不是应景式、节庆式的,而是把思想感情融会其中。创作团队和上百名扶贫工作者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剧本出来以后又广泛征求了广大扶贫工作者的意见,从生活中挖掘创作的源泉,塑造出真实感人的人物形象。在全场两个小时的时间里,作品始终能够控制住剧场,靠的不仅仅是明星的魅力、舞台的魅力,更是靠思想情感的力量。

  国家一级作曲、原总政歌剧团团长王祖皆强调,要搞好一部音乐剧,最根本的还在于要有一个好的故事。《大地颂歌》选取的几个故事,都是有生活原型的,很真实、很感人、很可贵。音乐最擅长的是抒发情感,含情量就是它的含金量,该剧的编剧、作曲、导演,从叙事到音乐,紧紧抓住了情来做文章,而且文章做得非常好。所以政治性很强的题材,也能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挂职)、中国文联办公厅副主任汪泽指出,艺术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主创团队深入生活采风创作,通过艺术家们的创作提高,剧中每一位主人公都形象丰满,生动感人。像正直诚恳的老村长,乖巧懂事的小雅,耐心善良的王老师,一心为公的龙书记,鲁莽冲动的田二毛等人物形象,让观众在为他们的命运悲与喜的同时深受感动和启发。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完美统一,产生无穷的艺术魅力。

  中国音乐家协会副秘书长熊纬表示,主创团队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将扶贫路上涌现的真实的、典型的事例,用亲切、朴实的笔触,用沾满了泥土芬香的语言,用浸透了山野之风的音调和当代旋律的时尚元素,统一、综合地进行了艺术的创造。以往大量的歌剧,采取美声和民族唱法的比比皆是,但是该剧运用了音乐剧的表现形式和通俗唱法,和老百姓之间的情感沟通非常契合,又很富有现代感,达到了政治性、艺术性、人民性的统一。

  中国音乐家协会《词刊》常务副主编杨启舫认为,剧作成功的力量源自真实,可以用“至真至善、至善至美”来概括。事件真实、人物真实、情感真实、真情投入、真情表达,有了这种真实作为前提和基础,剧作才有了史诗性,才有了波澜壮阔的艺术观感。当作品打动观众、主旨传递给观众的时候,已经无需再纠结作品的体裁了。我国第一本诗歌总集《诗经》就已经把风、雅、颂作为体裁了,而《大地颂歌》,颂歌就是它的体裁。

  在大型史诗歌舞剧《大地颂歌》研讨会上,专家们一致认为,《大地颂歌》将扶贫路上涌现的真实人物和典型事例进行艺术创作,以湘西之事讲湖南,以湖南之事讲全国,展现了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决心和精神,传递了人民取得脱贫攻坚战胜利后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对党的感恩之情,呈现一幅波澜壮阔的精准扶贫中国画卷,奏响了一部气势恢宏、感人肺腑的大地颂歌。

  《大地颂歌》已经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百年百部”创作计划重点扶持项目。好的舞台剧样式是可以反复演出和修改的,在进京演出之前,《大地颂歌》已历经多次彩排、多次演出、多次研讨,反复打磨。站在“百年百部”的新起点,着眼于中国艺术史长远发展的角度,为下一个一百年能够留下一部可以反复品评和回味的经典剧作,与会专家在充分肯定《大地颂歌》思想主题、艺术形式、艺术感染力等方面的同时,就主题表达的兴味蕴藉、典型人物的刻画塑造、艺术形式的转换衔接、细节的生动运用、音乐的原创追求、核心唱段的提升、民族舞蹈的渲染等方面指出了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和思路。

《大地颂歌》剧照

  (文中剧照摄影:舞蹈中国—刘海栋)


  签发:徐粤春

  文稿:王庭戡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投稿攻略(网评投稿邮箱:wyplzg@126.com)

  中国文艺评论网·原创首发

  中国文艺评论网·“脱贫攻坚”艺评专栏

  组图丨京城专家纵论《大地颂歌》:人民的史诗,艺术的史诗

  小村里的精准扶贫大画卷:《大地颂歌》为何叫好又叫座?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