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原创首发>评协动态>正文

中国文艺评论家代表团访问马来西亚

2025-11-27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中国评协 收藏

中国文艺评论家代表团访问马来西亚

举办中马戏剧影视艺术评论座谈会等

11月18日—21日,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组织的中国文艺评论家代表团一行6人访问马来西亚, 在吉隆坡和马六甲开展为期4天的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此行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外交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主席今年4月访问马来西亚重要精神,致力于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发挥文艺理论评论的作用。

11月19日上午,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和马来西亚汉文化中心共同主办的“中国和马来西亚戏剧影视艺术评论座谈会”在马来西亚国家艺术学院举行。座谈会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文艺理论评论的作用”为主题,旨在开展两国戏剧、电影、电视艺术评论方面的学术交流,增进相互了解,促进双方合作。活动得到马来西亚国家艺术学院的大力支持。

中国和马来西亚戏剧影视艺术评论座谈会合影

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副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袁正领致辞

座谈会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副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袁正领表示:中国高度重视文艺事业,将其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中国文艺始终坚持服务人民的根本立场,致力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崇高追求,涌现出如戏剧《白蛇传·情》、电影《中国机长》《红海行动》《万里归途》、电视剧《人世间》《大江大河》、纪录片《航拍中国》和中马合拍的《喜结莲荔》等优秀作品,受到多国观众的喜爱。代表团希望通过这次访问和研讨交流,认真学习马来西亚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宝贵经验,与马来西亚业界和学界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共同用文艺的方式为两国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力量。

马来西亚汉文化中心主席吴恒灿拿督致辞

马来西亚国家艺术学院校长陈·阿旺·柏萨教授致辞

马来西亚汉文化中心主席吴恒灿拿督、马来西亚国家艺术学院校长陈·阿旺·柏萨教授致辞,对习近平主席访问马来西亚后的这一高端座谈会表示热烈欢迎,介绍了马来西亚在戏剧影视艺术评论方面的实践成果,表达了开展务实合作的意愿,希望共同推进马中两国在舞台艺术、影视评论等领域的学术交流、人才培养与文化合作。

中国文艺评论家代表团向马来西亚国家艺术学院、马来西亚汉文化中心赠送纪念品

在颁赠仪式上,中国文艺评论家代表团分别向马来西亚国家艺术学院、马来西亚汉文化中心赠送《中国文艺评论》杂志、《中国文艺评论精粹(第一卷)》、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创作的书法和国画作品。

在座谈交流中,四位来自中国高校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发表主旨演讲,为现场师生带来一场跨文化的学术盛宴。

主旨演讲(从左至右:边文彤、牛光夏、顾亚奇、张国涛)

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教授、亚洲戏剧教育研究中心事业部副部长边文彤以《中国舞台当代美学与跨文化共鸣》为题,结合舞台美术创作与评论实践,认为舞台艺术应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并融入当代审美。她以音乐剧《家》《聂小倩与宁采臣》《贵妇还乡》、昆曲《西厢记》、话剧《海鸥》《图兰朵》等为例,阐释中西方经典剧目实现当代转化、跨文化合作与传播的实践路径;同时畅想中马文化交流能够为舞台美学带来新的可能,期待双方以美为媒,携手共赴未来。

山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山东艺术学院二级教授牛光夏围绕《影视文艺创作对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的艺术呈现》展开演讲,评述《何以中国》《流浪地球》等影视作品既通过现代叙事呈现中华文明,又借助AIGC等新技术、新形式拓展艺术表达边界,文艺创作视野更为开阔,更能将中华核心价值理念转化为世界性表达,积极融入全球对话,有效增进文明互鉴。她表示,新时代中国影视作品的创作与评论不仅生动诠释了中国精神的时代内涵,更为世界理解中华文明打开了一扇扇窗口。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顾亚奇教授以《中国视听创作传播与文旅融合发展路径》为题,聚焦《去有风的地方》《我的阿勒泰》等电视剧、纪录片和短视频等视听作品带动文化旅游热潮,分析这批创作通过内容共创、场景互嵌的方式,构建了沉浸式体验场景,令观众产生深刻情感共鸣;同时强调AI、区块链与VR等新技术将持续赋能,打造更多维立体的文化体验空间。他提议,中马双方可在视听创作传播与文旅融合领域进一步深化合作,共探创新发展路径。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副社长张国涛教授在题为《21世纪的中国影视产业》的演讲中,深入分析了中国电影、电视、动漫、网络视听产业在文化体制改革、新兴技术赋能、产业政策支持等合力推动下蓬勃发展、提质增效的情况。他认为,网络文学、网络游戏与网络短剧已成为中国“走出去”并获得世界用户广泛认可的“新三样”,充分展现了中国文化出海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活力。他表示,中马双方可在影视产业、新兴文艺领域和出版等诸多方面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共拓发展空间。

中马戏剧影视艺术评论座谈会部分嘉宾合影

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研究处处长何美博士主持座谈会,并着重介绍了《中国文艺评论》杂志和英文译著《中国文艺评论精粹》。多所艺术院校师生、协会组织及媒体代表约50人参会,在中文、马来语和英语等多语种的跨文化交流中,探讨戏剧影视艺术评论的路径与合作,激发评论灵感,碰撞思想火花。与会的马来西亚师生表示受益良多,并期待在以戏剧影视艺术为代表的文艺创作与评论方面继续合作、相互启发。

中国文艺评论家代表团在三天的时间里走访了11个文化艺术机构,为增进相互了解、促进文化交融、推动未来合作作出积极努力。在“一带一路”名城吉隆坡,与马来西亚博物馆局、马来西亚国家博物馆等机构负责人座谈,交流文化艺术促进民族团结发展经验,洽谈大型华人农历新年展览等合作愿景;与马来西亚华人影视协会交流;访问马来西亚赛城联合国民型华文小学,观摩由学生演出的“二十四节令鼓”( 马来西亚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马六甲市,访问郑和文化博物馆、马来西亚国际郑和研究院;访问沈慕羽书法文物馆,交流当地华人支援中国革命的历史和书法教育有关内容;访问马来西亚·中国友谊纪念馆、峇峇娘惹博物馆—鹏志堂、又见马六甲大剧院等,与艺术家、策展人等进行评创对话。代表团此次跨国文化交流在当地产生积极影响,中国新闻网、国际时报客户端、马来西亚全国最大的中文报刊《星洲日报》等媒体进行了报道。大家一致认为,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马文化交流必将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为中马关系新的“黄金50年”贡献更多文艺力量。

中国文艺评论家代表团与马来西亚博物馆局副局长穆罕默德·沙瓦里·宾·巴迪、马来西亚汉文化中心主席吴恒灿拿督、马来西亚国家博物馆馆长札鲁安利、博物馆局处长苏利雅蒂等合影

与马来西亚华人影视协会会长、著名电影制片郑雄城和知名媒体人兼协会秘书贺倾文、协会财政陈耀升等合影

与马来西亚赛城联合国民型华文小学校长林虹利等合影

与马来西亚国际郑和研究院院长张瑞发博士、总经理李振城等合影

在马来西亚•中国友谊纪念馆与马六甲郑和·朵云轩艺术馆馆长黄文庆合影

与沈慕羽书法文物馆馆长沈墨义等合影

与峇峇娘惹博物馆—鹏志堂主理人何志荣等合影

与永大集团·又见马六甲大剧院创始人威拉巫光伦拿督、创始合伙人陈盈盈拿督、总经理雷鹏和情境体验剧《又见马六甲》主创合影


签发:袁正领

审核:何美

责编:蔡明


延伸阅读:

“中国和马来西亚戏剧影视艺术评论座谈会”在ASWARA成功举办

全球人文与中国文艺评论的国际化研讨会暨《中国文艺评论精粹(第一卷)》出版座谈会在上海交大举行

新时代中国文艺理论评论话语建设中美双边研讨会在美国休斯敦大学举行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