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原创首发>艺评来稿>正文

唱响新时代的杂技之歌(徐秋)

2022-07-26 阅读: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徐秋 收藏

“艺苑撷英专题评论”之一

编者按:近日,“艺苑撷英——全国优秀青年艺术人才展演”在北京拉开帷幕,此次展演是中宣部文艺局、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和相关艺术家协会组织实施的“新时代青年艺术骨干培养计划”的年度成果汇报演出,旨在为青年人才脱颖而出搭建高规格、专业化、机制性的展示平台。展演于7月、8月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地陆续展开,涵盖戏剧、音乐、舞蹈、曲艺、杂技五个艺术门类。秉持重大文艺创作匹配重点文艺评论、重点文艺评论反哺重大文艺创作的理念,推动“做人的工作”与“引导文艺创作”有机融合,发挥文艺评论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作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及时组织评论家观摩演出并撰写发表评论文章。现在中国文艺评论网汇总“艺苑撷英专题评论”,将相关特约文章予以转发,与广大网友分享。

唱响新时代的杂技之歌

——观“艺苑撷英——全国优秀青年杂技人才展演”印象

7月15日晚,由中宣部文艺局、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中国杂技家协会联合主办的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艺苑撷英——全国优秀青年杂技人才展演”在北京民族剧院举办首场演出,来自各行各业、各年龄段的观众汇聚一堂。随着演出的进行,他们时而欢笑,时而鼓掌,时而凝神,时而惊叹,度过了一段愉快的时光,直到演出结束,大家还意犹未尽,久久不愿离去……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说:“青年之于党和国家而言,最值得爱护、最值得期待”“一个民族只有寄望青春、永葆青春,才能兴旺发达。”作为党和政府联系文艺界的桥梁和纽带,中国文联和中国杂协对杂技的青年工作高度重视,2021年起,多部门通过推荐选拔、展演交流、业务培训、项目扶持、创作指导等方式,对具有创新和发展潜力的青年人才予以重点培养,为他们搭建优质的创新展示平台,形成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良好局面,本次活动便是“新时代青年艺术骨干培养计划”2022年度成果汇报的首场演出。

演出组织了十个优秀的杂技节目,均为全国杂技院团和新文艺群体青年创作中内容导向好、创新力度大、技巧难度高、舞台呈现美的精品佳作,涵盖地面和空中杂技、魔术、滑稽等门类。晚会在激动人心的鼓声中拉开序幕(《齐鲁之韵——蹬鼓》),在荡气回肠、所有演员都参与的歌曲《中国杂技》(谢幕)中圆满结束,充分表达了青年杂技人才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关心国家前途命运,守正创新,潜心耕耘,把青春绽放在杂技艺术舞台的靓丽风采。

《齐鲁之韵——蹬鼓》

表现时代主题

杂技是表现人驾驭物的技巧表演,本不擅长表达技巧以外的人文主题,短节目如何讲故事,如何在几分钟里把主题表现清楚,很不容易,需要匠心独具、找到恰当的切入口,使人文和杂技两种内容取得相得益彰的复调效果。

北京大释文化有限公司表演的魔术《冰雪时光》表现了冰雪运动的绚丽场景,这一节目原型是《棍上悬人》,魔术师将悬人的四种状态和滑板运动员的四种空中姿态相结合,将跃起离地、45度斜出、90度平展、120度俯冲,如连续定格画面一一展现,让人重温了冬奥会上健儿的矫健身影及观众的激动心情。

济宁市杂技演艺有限责任公司表演的滑稽《岁月》,表现了三个小伙伴持续一生的友谊。杂技的滑稽是小丑艺术,每个演员都戴了红鼻头,表演风格夸张,带有喜感。表演以塑料桶作为道具,童年时三人淘气,把塑料桶扔得满天飞;成年后三人聪慧,以塑料桶完成一次次奇妙的叠高与收拢;老年后三人老迈,塑料桶已玩不动,换了塑料杯,还手抖得完不成最简单的叠落,岁月的流逝令人感慨,好在有友谊相伴。

天津市杂技团表演的滑稽《三个和尚》取材于同名故事,巧妙融合了顶坛子、倒人、摔人等杂技滑稽技巧,把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窘态和经过团结救火(庙宇失火)提高认识的过程表演得妙趣横生,几位演员的肢体语言和滑稽造型十分生动,是中国式滑稽(不戴红鼻头)的成功之作。

追求锐意创新

创新是调整艺术作品和观众关系的有效手段,创新可以更好地满足观众的欣赏需求,引领观众的审美发展。杂技的创新是体现在一点一滴、各个层面的,参加展演的十个节目中,每一个都有不同程度的创新,有的是换了新演员,有的做了新编排,有的是添了新动作。

河南省杂技集团有限公司表演的《媚——抖空竹》是“男活女演”的创新。传统女孩表演的空竹多为竖轴空竹,抖动时动作较小,以轻捷灵巧著称,而现代男孩表演的空竹多为横轴空竹,表演时飞行幅度大,速度快,以率性和力量取胜。女孩集体演出横轴空竹放大了空竹的表演现象,加快了表演节奏,让观众感到新鲜。比如最后演员拿出比传统空竹绳长七八倍的超长绳,三个人一起操作,使空竹在整个舞台来回快速飞行,大出观众预料,令他们拍手叫绝。

中国杂技团有限公司表演的《灵唤·多维幻想——集体球技》是一个充满玄妙感的作品,灯光半明半暗,似乎半遮半掩,更让人睁大双眼去关注那不可思议的一切:人不再是站着拍球,而是倒立着,球不再上下跳动,而是奔向各种方向,无数块透明玻璃在升降摇曳,圆球在上面击打、收放,构成一幅超现实的画卷。

《灵唤·多维幻想——集体球技

不惧迎难而上

高难技巧是杂技存在的基础,是杂技的主要看点,一个节目没有一系列高难技巧,便不能成立,不能立于艺术之林。高难技巧是杂技演员孜孜以求的立身之本,他们总是把最多的时间花在探索和巩固高难技巧上。

展演中的高难技巧突出体现在两个“倒立”节目上,因为“倒立”不光是难,而且慢,能够清晰展示克服困难的抗衡过程。德州市杂技团表演的《天路——高椅》、中国杂技团有限公司表演的《协奏·黑白狂想——男子技巧》,都是由一系列高难技巧组成的“集束型”作品。“单手顶劈砖”“小顶晃圈扔圈转”“单手顶跳音乐”“三人小船(顶上顶站脚、下横叉、再立起)”“小顶高速旋转升空”等高难技巧组合,定义了当代杂技“倒立”技巧的表演高度,令人叹为观止。

魔术也有自己的难度突破,傅氏云机(北京)文化有限公司傅琰东表演的魔术叫作《超越》,目标是他的“曾经”,几年前他在央视元宵晚会表演了穿越鱼缸,他被助手托起,以游泳的姿势从鱼缸中间穿过,而渔缸完好无损。在这次展演中,他再次挑战穿过鱼缸,但不是泳式穿过,而是以站立式从鱼缸中间走过,比起“一孔钻过”,“断裂式走过”与鱼缸的接触面更大,“冲撞”的程度更深,变化现象也更大。当然对一些观众来说,这可能只是“方式”不同,但对魔术师来说,要付出的是创作一个全新节目的努力。

相比起其他的艺术门类,杂技演员的艺术生命是比较短暂的,往往身体条件好时,思想还不成熟,等到真正懂得杂技,会演杂技,身体又已走下坡路,因此杂技人干事业要早发理想,早有作为,相关部门的帮助也要更早介入,持续进行,并不断扩大覆盖面。祝愿青年杂技人才不断涌现,心怀梦想,不负韶华,唱响新时代的杂技青春之歌。


(作者:徐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本文为中国评协特约稿件,已于2022年7月20日在《中国艺术报》刊发。文中图片来源于“中国杂技”微信公号)


签发:杨晓雪

审核:王庭戡

编辑:向 浩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名单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绘声绘色的生动讲述(徐秋)

第十一届中国杂技金菊奖全国魔术比赛掠影:国潮魔术正当时(徐秋)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