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原创首发>艺评来稿>正文

《从长安到罗马》:一种比较文化学的解读

2020-02-26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贺嘉年 收藏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策划,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社教节目中心与西安广播电视台、爱奇艺等联合出品的大型4K微纪录片《从长安到罗马》,春节期间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同步热播,受到广泛好评。这部百集微纪录片,以平行叙事与游移视角,为文明交融互鉴提供了一种新的解读和表现方式。

  近年来,我国涌现出一批讲述文明互鉴、“一带一路”的优秀纪录片。如《纽带》《亚洲文明之光》等,这些纪录片均以宏大叙事、线性展开、散点视角勾勒文明图景。而《从长安到罗马》则以“比较”的思维方式,聚焦两座世界性城市的交流对话,串联起丝绸之路与人类文明沟通交流的历史。

  将长安与罗马作为比较对象,具有深刻的文化典型性:从文化发生学来看,以长安与罗马为圆心,分别诞生了两大影响世界的繁荣文明汉唐盛世与罗马帝国。从文化的影响研究来看,两座城市因丝绸之路得以沟通交流,它们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与终点。《后汉书·西域传·安息传》记载:“和帝永元九年,都护班超遣甘英使大秦”,大秦就是中国对罗马帝国的称呼。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地理学家庞波尼乌斯多次提到“丝绸之国”,而“丝绸之国”就是中国。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角度讲,长安与罗马在文化差异中,蕴含和谐共振的人类智慧,具有合作与发展的可能。从文化内涵的体现来说,纪录片分为五大板块:“军事探索”通过对战争技术、器具的介绍,体现文化的器物维度;“丝路商贸”“社会生活”通过展示东西文化中人的习俗、行为方式,体现文化的实践维度;“千年艺苑”“文明密码”比较东西文化的观念差异,体现文化包括艺术的精神维度。

  平行叙事与游移视角相结合,是《从长安到罗马》最突出的叙事方式。发现并尊重文化差异,是平行叙述的出发点:中国的龙与罗马的鹰、秦腔与歌剧、琵琶与曼陀铃、象形文字与拉丁字母……正是在政治、军事、文化、社会的诸多差异中,中西文明显露出别具一格、与众不同的色彩。比较、分析差异的原因,是平行叙述的着力点:从战争盔甲的对比中展现中西不同的作战理念、作战策略,差异的背后是不同的地理环境与历史形势(“重装轻甲”一集);通过雁塔晨钟与罗马尖碑的对比,展现中西不同的计时方式,其背后是人们对时间、空间的认知差异(“敬授人时”一集)。而挖掘人类文化中共同价值、文明交流互鉴的可能性,是平行叙述的落脚点:诗情长安与画意罗马,都是人抒发心灵情感的形式;长安坊市与罗马行会,都是人类追求高效管理的模式;谦谦君子与英雄王者,都是人类寄托崇高理想的方式。文化间的差异统摄于人类追求真、善、美的普遍理想中。正如该片“踏歌而行”一集中,学者田艺苗所说:“就像蓝色的海洋,孕育出意大利民歌,是黄土地造就了陕北民歌。他们共同汇集成人类民歌的海洋,这就是东西方心灵的合唱。”

  在文化比较研究中,研究者的“视角”是一个关键。纪录片没有采用典型的第三人称叙事,而是另辟蹊径,从文化学者的生活 “体验”入手,发现差异与问题,并穿梭在两城之间进行沉浸式探访。在这个过程中,文化学者既是叙述者,又是田野调查者,更是文化成果的传播者、文化影响的见证者。例如,从驾车的习惯入手,探究长安与罗马古代车辆的配置、用途,分析其中差异的诸多因素,并提炼归纳东西文化在交通理念上的异同(“奔腾岁月”一集);从探访造纸工厂,探索造纸术西传的历史(“一张纸的西游记”一集);从欣赏歌剧《图兰朵》,回溯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接受、改编中国民歌《茉莉花》的历史(“寻找图兰朵”一集)。通过游移视角,纪录片向观众传达这样一种理念:文化需要通过双方“交流”而非单方“陈述”的方式被呈现。正是在交流互鉴中,长安与罗马,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才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和谐起于差异的对立,美的本质在于和谐。中国哲学强调“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今天,在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的时代,在共建“一带一路”的历史进程中,如何讲好文化比较和文明交融互鉴的中国故事?我们需要更多像《从长安到罗马》这样的精品力作。


  作者:贺嘉年,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研究生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总编辑:袁正领

审核:何美

  特约编辑:王廿一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原创首发文章,稿酬和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给付。各新媒体转载需经允许。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点击取得书面授权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原创首发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投稿攻略

  付酬征稿|艺评战疫,文艺评论家在行动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版权声明

  从《本草中国》看传统文化纪录片缘何赢得观众(孙虹 雷建军)

  2019年国产纪录片回顾:呈现华夏大地辉煌传统与奋进当下

  “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的故事化讲述与国家形象传播(刘倩杰 牛光夏)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