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书画摄影>摄影评论>正文

打破传统风景摄影边界

2018-09-12 阅读: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解瑂 收藏

打破传统风景摄影边界

——从“第五届长安摄影周——中国风景摄影40年”说起

展览信息

  近日,以“中国风景40年”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长安摄影周暨中国摄影家协会第十三届理论研讨会在广东省东莞市长安图书馆举行。此次摄影周以“中国风景40年”主题展为主体,设立了十场精品展、邀请展和四场学术对话。同期举行的研讨会主题为“风景摄影与自然观” ,中国摄协主席李舸表示,希望通过对这一主题的探讨,系统梳理风景摄影的特征和沿革,探索风景摄影的发展方向。

  如何评价40年来与中国改革开放同步的中国风景摄影,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话题。摄影周总策展人那日松希望用几个展览把40年的发展演变过程梳理出来,最后定下主题展、探索与对话、关注新风景、域外风景四大框架。作品时间跨度从上世纪80年代到当代的中国风景,包括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摄影,再到当代的新风景摄影,以此整体展现风景摄影40年变迁。“总体看上去可能有些跳跃,但我想藉此打破所谓中国传统风景摄影的界限,拓宽风景摄影的边界。现在的年轻摄影人眼界非常开阔,对风景摄影有自己独立的理解方式。因此,不论是风光摄影、纪实摄影、观念摄影,还是所谓的当代摄影、景观摄影,它们都不是孤立的,摄影是发展的。 ”那日松说。

展览现场

从中国传统风光摄影到现代新风景摄影

  大凡接触摄影者,拿起相机几乎都是从风景摄影开始,因此风景摄影有着最广大的群众基础。同时,风景摄影又是最大限度调动摄影诸要素和各种技术手段的影像门类,因此被诸多专业摄影家所钟爱。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的步伐,中国风景摄影得到极大发展。

  康德说,美是感情的理性呈现。我们为什么拍风景?风景摄影家于云天拍摄的喜马拉雅山曾在全国比赛中获奖,如今他还记得当时在珠峰下与雪域高原合影的情景,“深感与自然相比人太渺小了” ,这种感受让他永远走在风景的路上,“因为山在那儿,在远方” 。青年风景摄影家叶文龙从小生长在雁荡山下,寄情山水是他拍摄风景的初衷。

展览现场

  传统风景摄影家充满寄情山水的理想主义浪漫情怀,以扎实的美术基础和传统文化学养,观看和审视自然现象,抓取视觉快感。现代风景摄影家无论东西方都是从人文思考的角度来审视自然现象,镜头聚焦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在自然中的生存状态。如果说,不同风景摄影以公共情感与公共话语的不同内涵影响大众,那么,公共情感主要激发大众视觉美感的表层情绪,引起普遍意义的情感互动和共鸣;公共话题则通过涉及社会性问题的影像表达,引发大众关注获得社会影响。

  一方面,风景摄影家之间观看方式的不同,区别了风景摄影是拍摄调动激发视觉美感的风景还是自然与人共存状态下的风景。另一方面,风景摄影家对于主观介入摄影的不同出发点,涉及到复制自然风景还是借助自然风景隐喻思考,从而在解构物象风景同时再创新风景。

展览现场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核心

  自然观与观看方式的形成,取决于摄影人的成长经历、文化背景以及理想追求,也因此分野了中国传统风景摄影家与现代新风景年轻态摄影人对风景摄影不同的认识、思考与呈现。“追求意境与追求自然的质感一直是风光摄影的两极要素。在近百年的观念嬗变中,我们不难看出血脉的传承、亚当斯的影响以及现代主义观念的渗透。不管是风光摄影还是风景摄影,不管采用什么影像手段,核心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摄影理论家李树峰说。

  如何理解自然与人的关系,恰恰是我们与西方看待世界最本质的不同。中国长期农耕社会中,形成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忽略了以人为本。因此要向西方学习,在风景摄影中强调人在自然中作为主体的存在意义,强调人在摄影创作中的主观性;这也是视觉艺术发展中,艺术家摆脱自然具象的想象局限,树立人的主体意识,创造观念摄影的由来与必然。

  著名策展人王保国认为:“新风景,是对社会和自然有了新认识。它的意义是全球化运动、互联网思维、 WTO与二次思想启蒙背景下,出现的以摄影为手段,对当前社会发展与社会问题的反思性、反讽性、批评性、探索性的社会文化活动。它追求的不是单纯的审美结果,而是社会与审美的复合结果。它很残酷地宣告了风景摄影中多愁善感和宏大叙事的结束。把人类社会管理好,就是爱自然。 ”

《长安风景》 摄影:李志良

  在上海师范大学摄影专业青年教师戴菲看来,风景摄影是一种文化现象。“风景本身是没有定义的,只有人的介入才有了意义。 ”他认为,与老一代传统风景摄影家相比,当代年轻风景摄影家具有几方面特点:掌握和熟稔影像各种技术手段及能力,有技术积淀;由于大多数城市生活的背景,城市生活经验打破了以往传统山水摄影的概念,作品多有涉及城市景观中人类新的生存空间;有思考深度的学术性拍摄,有明确的定义性和方向性;希望通过努力扩大中国风景摄影的内涵和外延,构建一个广义的中国风景摄影框架。

  不可否认,从面对山川大河满怀激情到如今充满忧患,这其中不仅仅是成长背景的不同。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自觉的使命感;独立敏感,有个性、有见地且不断打破常规、打破传统的创新意识;具备东西方从古至今的艺术史论及现代文艺理论系统,同时能够不断学习掌握世界文艺思想及视觉艺术前沿思想及观念,专业学术视野开阔……这些都是我们从新一代风景摄影人身上看到的希望。

展览现场

  当曾经的满目风光去山水的现象成为普遍,人满为患过度消费淹没了山水风光怡情的本质,你的镜头选择怎样的观看?

 

  延伸阅读:

  影像见证40年全国摄影大展在京开幕,这些照片记录了什么?

  从“惊蛰”看河南青年摄影

  第 61 届“荷赛”名次公布,1 位中国摄影师获奖!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