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影视评论>电视评论>正文

电视剧《麓山之歌》:重工国企的涅槃与工业人的精神淬炼(戴清)

2022-09-15 阅读: 来源:《文汇报》 作者:戴清 收藏

重工国企的涅槃与工业人的精神淬炼

——评电视剧《麓山之歌》

剧名从《争峰》《重中之重》到《麓山之歌》,内容没变,作品的定位与气质似有微妙变化:少了衬比与较量,或是显豁的自我期许,而更趋平和,还增添了几许浪漫。即使这样,这首麓山重工之“歌”,无论怎样称谓,都不是小桥流水、莺啼燕舞,而有着黄钟大吕般的震撼与恢弘壮阔的交响。该剧对工业题材剧、行业剧乃至重大现实题材剧都提供了重要的创作经验与启示,是一部“三精”水准很高的现实主义力作。

重工改革之路的艰难探寻与涅槃新生

《麓山之歌》是一曲国企改革的涅槃之歌,再现了从2016年至今我国重型机械制造业通过技术创新从低谷走向辉煌的新生之路,形象诠释了当代中国的科技工作者精神、企业家精神与大国工匠精神的丰富内涵。从该剧的题材谱系来看,作品与2019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后的《最美的青春》《奔腾年代》《在远方》《火红年华》《逐梦蓝天》等“中国故事”相对接近,生动讲述了新时代的“建设者之歌”,也是“中国行业的最新发展故事”。相较于以上作品,《麓山之歌》带给观众的是一首饱含重工之美与心灵冲击的恢弘交响曲。

同时,不同于以上某些“行业故事”,《麓山之歌》不是一般的“年代剧”,没有把表现重心放在追忆往昔上,而是直面当下重工国企改革的发展困境与发展战略,创作者投射的思考无疑是深邃冷峻的:麓山重工集团为寻求扭亏为盈、重振雄风,是走“重工转金融”的短视途径?重复英美等发达国家制造业本土空心化的老路?还是通过自主科技研发麓山一号来带动整个企业技术的更新换代,进而加强企业自身、民族工业在全球的核心竞争力?科技创新、技术“智造”的“寻路”之艰与抉择之难在剧中获得了坚实细腻的审美呈现,它决不是一蹴而就或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的,既关乎大型国企的生死存亡,也是摆在政府、企业、管理者、科技工作者、老少两代工人面前的大考。

该剧是创作者对当下重工制造业发展实际的深入体察与审美创造,这首“寻路”之歌中还融合了工业人的精神淬炼,生动抒写了当代科技工作者、企业家、工人对真理真相的坚守与执着,他们的聪明才干、艰苦付出与焦灼迷茫,勇敢、无私与赤诚的爱,义利观与家国情怀,包括年轻人的自我完善与企业家的自我矫正……《麓山之歌》都以独特的审美新意给予了形象总结与艺术诠释。

技术“智造”的叙事魅力与工业人的精神淬炼

从剧作层面看,《麓山之歌》的编剧王成刚对自己三年前创作的行业剧《奔腾年代》进行了一次重要的自我超越。作品紧扣麓山重工依托技术研发,从“制造”到“智造”所经历的坎坷与磨砺:从麓山“重工换金融”的推进与叫停,卫丞研发麓山一号国产柱塞泵、极限环境测试,为专利权和海彼欧公司打反侵权官司直到卫丞、方锐舟推动的“机器换人”、智慧车间的建立、技术工人培训……作为行业剧,事理逻辑清晰扎实,有条不紊层层推进,足见编剧对行业企业调研的深入与艺术转化的功力。夹杂其间的情感叙事如金燕子与董孟实从相恋到分手、与卫丞走到一起等既入情入理,又不喧宾夺主,见“事”更见“人”。随着观众对故事脉络与戏剧情境的深入与沉浸,会越来越感受到作品行业叙事与情感叙事的水乳交融以及人物精神情感的深刻动人。

在叙事策略上,该剧超越了时下剧集创作中常见的“双男主”或单一“男女主”模式,卫丞金燕子固然是最重要的男女角色,同时作品还设置了繁复多元的相形对写,如老一代方锐舟与明德江之间关于企业发展路径的对照;年轻一代围绕着卫丞,则既有与张彬关于义利观的相形对写,也有与董孟实之间理想与务实的比照……女性形象中,则有金燕子与师傅宋春霞之间工匠精神的传承关系。同时,作品不像此前较多运用反衬来突出主人公的高大,完全超越了二元对立的简单直接,很好地表现了麓山重工从领导层、管理者到一般工人的胸襟与情怀,“有分歧,也有尊重”,叙事策略的提升显示出创作者艺术观念的成熟。

工业题材剧中,工业、工厂、工人是三位一体的集合体,具体体现为科技工作者精神、企业家精神与工匠精神,并由剧中的主要人物所承载与体现。男主人公卫丞、金燕子、方锐舟、明德江、宋春霞都是充满了新鲜独特的审美新质的人物形象:主人公卫丞的理想主义色彩、执拗与自我完善;方锐舟为企业殚精竭虑、认知有局限又襟怀坦荡,迥异于《乔厂长上任记》《世纪之约》《浮沉》《大江大河》《理想之城》等作品中的改革者形象,集中体现了改革之艰、企业之难与国际竞争之剧;金燕子是一位熠熠生辉的人物,也是女工形象最新最美的收获,与2008年《漂亮的事》中的王心洁、《奔腾年代》中的金灿烂等女工形象相比,金燕子的独立意识、顽强的生命力、勇敢无私与积极进取精神都更为鲜明,如卫丞所说她本来就是“迎风生长、向阳而生”的,始终以一棵树的姿态与爱人灵魂契合、相守相知。这方面也让这部看似绝不有意“撒糖”的工业题材剧,对爱情的表现格外动人,恰如这首浑厚交响乐中的浪漫小步舞曲,也说明了情感叙事并不是必然削弱、淹没行业叙事,而要看其中的爱情表现与行业叙事的关系是水乳交融还是彼此游离。

该剧的人物语言颇具特色,既生动活泼,如卫冲之对“船长”寓意的解释,方锐舟感叹道出“赚钱是今天,科研是明天,工人是未来”,都体现 了编剧的生活发现与哲思诗意的提升。散金碎玉般的对白让作品厚重题旨的表达不枯燥不拘泥,活泼灵动地打通了思想的审美化与艺术形象化。

工业之美的影像表达与人机关系的艺术重塑

《麓山之歌》中,一排排重型机械装备、大型挖掘机高耸林立,蓝绿、明黄、黝黑,重工机械看似整饬笨重,运行起来又很灵巧自如,生发出动感、力量与机巧的影像造型美感,也凝聚成钢铁森林独特的机器意象与空间意象,给人以凝重雄浑的视觉冲击力。该剧还擅长运用长镜头,无论是开篇卫丞进教学楼、教室等先声夺人的运镜效果,还是方锐舟和妻子曹惠在家中不愉快交谈的镜头呈现,都因这种长镜头的铺展给人以客观理性,又有着反差的滑稽与隔膜冷漠的鲜明印象。而无人机拍摄的空境头在剧中的大量运用,决不止于俯拍画面的单一呈现,而是在画面的错落有致之间自然投射着创作者的主观干预与丰富的象征寓意。

剧中的人机关系被呈现得十分别致。如金燕子坐在挖掘机的驾驶室里,与庞大的机器相比,显得格外娇小,但并不令人产生渺小可怜之感。人物从容不迫,强力操控驾驭偌大机械,更加凸显出技术创新赋予人的主动性与能动感。作为个体的人,绝不是机器的附庸,极大地颠覆了欧美文学与影视剧中那种常见的个体深受机器宰制、束缚与异化的艺术想象。同时,人与机器之间也不是简单的主从关系或谁战胜谁的关系,智能化的机械设备与技术工人之间形成人机一体,人与机器似乎都是有温度的,彼此相依凝望,给人以沉实的工业之美,还充盈着一抹温馨与浪漫感,显示出一种对人机关系的理想化的荧屏想象。

作为工业题材剧,该剧在影像风格上既不同于此前行业剧的年代风格,也迥异于某些职场剧刻意营造的时尚感与悬浮酷炫感,建构起真实大气的美学风格。麓山重工的空间表现,无论是焊工比赛现场、户外或大型车间内部重型设备的质感森严,还是现代企业集团办公环境的庄重开阔,都十分真实可信。

作品的风格也并不因这种硬核而一味趋向凝重,如交响曲中既有协奏曲的庄重,也有小步舞曲的浪漫以及谐谑曲的幽默。这一风格特色有时来自于人物个性气质的巨大反差,如金燕子与卫丞开初怎么看着也难搭界、甚至一度相互嫌弃。有时也来自于情境动作的喜感与出人意料,如卫丞在金燕子帮助下爬墙、闯入董事长主持的重工换金融的会议室。宋师傅一位老女工人却能轻松收拾身强力壮的胡七对。还有如金燕子以《拍手歌》演唱圆周率第一百位的神来之笔、金老爸与金燕子父女档欢快耍宝,都使得严肃论题不时夹带诙谐灵动,从而让整部剧庄谐互补,产生了深沉厚重又亦庄亦谐的艺术效果。

从创作的全流程来看,该剧的编导摄录美服化道都很出色,但表演环节略有不足。如演员年龄接近导致扮演母子有违和感,再有卫丞出场时有些许“表演”感,不过越到后面演员与角色融合得越好,表演也自然松弛起来。


(作者:戴清,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第二届视听艺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戴清专页

《高山清渠》:多维开掘人物的精神世界(戴清)

《独行月球》:“科幻+”的奇炫想象与大众英雄的建构策略(戴清)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