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影视评论>电视评论>正文

电视剧《老闺蜜》:老年美感创新需要依托生活实感(王一川)

2022-04-06 阅读: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王一川 收藏

一部呼吁全社会关爱老年女性养老生活的作品,有意过滤掉话题本身的沉重感,而改以喜剧的轻松方式亮相。电视剧《老闺蜜》以这样的新奇方式,让观众直击五位老年女主角充满喜剧感的日常生活情状。虽然有美剧《绝望主妇》和韩剧《我亲爱的朋友们》等内容相关的外国影视剧前作,但还是可以感受到这部作品在讲述中国老年人故事方面的创新努力。

该剧令人感兴趣的地方,突出地表现为老年美感的创新。与《绝望主妇》的喜剧性和《我亲爱的朋友们》的严肃性风格不同,《老闺蜜》转而呈现为喜剧感、悲剧感和正剧感之间的三感交融风格。在江南名城苏州,五位素不相识且性格不同的退休女性碰巧在一场健康讲座上相遇,因携手打假而结为老闺蜜,相约抱团养老。其中的巧合和夸张表情都带给观众以喜剧感。不过,随着剧情展开,五位颜值气质俱佳的退休老人身上的喜感渐消而剥露出人生悲剧感:咖啡馆老板梅姨沉溺在儿子赴云南支教时去世的伤痛中,老年模特队指导艾琳患有肺癌,性格乐观的公交职工玉红为儿女婚事烦恼,能干的医生刘亦男与儿子谭峰难以相处,中学教师宋丽娜与丈夫包教授闹起了矛盾。但该剧没走“卖惨”路线,而是着力叙述这五位老闺蜜团结应对自身或家庭难题并最终取胜的透出正剧感的故事:梅姨去香格里拉与儿子生前教过的学生欢聚,已到癌症晚期的艾琳决定也以那里为归宿,玉红的女儿黄婉璐与冯强复婚、儿子黄明轩既圆明星梦又赢得小雪芳心,刘亦男不仅儿子谭峰与宋丽娜女儿包蓓蕾订婚、而且自己也找到园艺师林青山作老伴,宋丽娜与丈夫消除隔阂和好如初。这就体现从喜剧感到悲剧感再转出正剧感的喜悲正之间三感融通的美学风格,将思想题旨引导到老年人及其后代团结共抗衰老的精神境界上。由于如此,这种老年美感创新方式及其问题值得探讨。

首先,这种喜悲正三感融通的老年美感构成方式本身有意义,可以刷新观众对于老年美感体验。这里似乎以喜剧感为外形(体),让悲剧感构成核心(情),使得正剧感成为主导(魂),呈现出喜剧感之体、悲剧感之情和正剧感之魂的融合格局。第一集片头由五位女性的衣着、表情、场景、对话等组合成夸张、变形和搞笑镜头,给全剧预定了轻喜剧氛围。梅姨在咖啡馆招服务生屡屡被骗还心甘情愿,刘亦男的“洁癖”让她与保姆较劲、当育儿嫂后又与儿子谭峰闹别扭,宋丽娜考驾照后怕听见车声,艾琳的孙子杰瑞回国见女友被骗,众闺蜜在月子中心为刘亦男报仇等,这些叙述都笼罩喜剧感。不过,它们下面隐藏的却是五位女性生活的悲苦状态:梅姨“失独”后的孤独,艾琳经历死亡恐惧,刘亦男退休生活动荡,玉红的家庭强势难掩虚飘感,宋丽娜与丈夫貌合神离。为了化解这些悲苦,五人展现出团结互助共抗悲剧命运的正剧感,如让月子中心那位蛮横顾客原形毕露,帮助黄明轩追回女友小雪。由这五颗心凝聚而成的正剧感堪称全剧之魂。如主题曲《人间难得》所唱:“烦心事,开心事,姐姐妹妹说一说。听一听,看一看,人生的路多宽阔。一起笑,一起老,岁月不散你和我。”该剧试图在喜悲正三感融通中建构喜剧形式、悲剧情调和正剧灵魂的杂糅式美感构造,体现了老年美感创新意向。

其次,该剧还注意在这种三感融通中塑造五位老年女性的性格各异形象,宛如仁、雅、刚、正、柔的性格组合体:有着观音般爱心和慈悲心的梅姨,难掩生活的失意和不甘;艾琳,其高雅和美丽中释放出冷艳和孤傲;玉红虽然豪爽而强势,但不擅于与家人交流;刘亦男性格直愣、一根筋,缺少灵活和变通,但终于与林青山形成性格互补;宋丽娜,五人中最显温柔、婉约、柔媚者,其实总是自恋,沉溺在自我世界里难以自拔,好在最终醒悟到真爱。五位老戏骨各具风格的表演,也能唤起观众的观赏兴趣。

该剧也注意传达五位女性的精神在后代中的传承。谭峰的刚直果敢、包蓓蕾的坚韧执着、黄明轩的单纯和明朗、小雪的真纯和质朴、杰瑞的真诚和纯净,都体现老一辈精神在后代中的代际传承。黄明轩在梅姨的鼓励下追回小雪,黄婉璐与冯强复婚,杰瑞有感于艾琳的关心和指导而帮助她到栖霞村重逢初恋张泽华,谭峰和包蓓蕾在长辈鼓励下喜结良缘,表明五位老年女性共抗人生悲剧的精神已传递给后代。

该剧让观众在喜悲正三感融通中品味老年美感的新鲜滋味,显示出电视剧美感创新心得,这在进入老年社会的当代中国无疑有着现实感召价值。但是,仍需认真探讨一些相关问题。一是部分情节编撰不尽合理,难免会产生喜悲正三感拧巴而非和谐的感觉,例如,梅姨一再被骗、包教授在办公室多日与徐春芳相处而不回家、谭峰被下属群体陷害而无一人坚持正义等都有悖常理。二是结局想把两代人遭遇的难题都一举化解,不如留下部分待解更真实。三是五位女主角的喜感动作有时令人无法共情,像第45集那种集体欢迎艾琳出院时过于夸张的“轰趴”,无助于化解她的难题。这些都留下重要的启示:老年美感创新本身固然值得肯定,但更需依托生活实感。不仅所有故事情节编排都应来自生活实感,而且喜剧感也同样应基于真实的生活流,而唯有立足于生活严肃性之上才会真正感人和耐看。


(作者:王一川,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暨文学院教授)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王一川专页

舞剧《五星出东方》的启迪:从边疆考古遗物中想象中国(王一川)

《人世间》:心性现实主义范式的成熟之作(王一川)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