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推荐专题>艺品新春>正文

诗意的春天|顾春芳:早春/云在青天

2018-02-27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顾春芳 收藏

  编者按:

  为迎接2018年的春节,中国文艺评论网特别策划“诗意的春天”专题约稿。自2月2日发出征稿以来,陆续收到近百份作品,包括影评、剧评、书评、乐评及诗歌、散文、摄影作品等,经过仔细筛选、审校,我们将陆续推出其中的一些优秀作品,以飨读者。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一网三号”(中国文艺评论网及“中国文艺评论”“艺评中国”“艺评头条”微信公众号)独家专题“诗意的春天”,截稿到2018年3月12日。本文末可见约稿函。

 
  “诗意的春天”专题作品第1期为《红海行动》影评(点击查看),第2期为顾春芳(笔名四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的现代诗《早春》《云在青天》《燕南园》《莎士比亚的森林》《造物主的诗篇》。顾春芳诗集《四月的沉醉》新版上市,本期微信还选载了部分文艺理论评论家和诗人的简评:张世英、童道明、叶朗、朱良志、李建军、周宪、田原、李少君、李道新、树才。

  

  在我向诗灵敞开自己的时候,诗是我确证自我存在的重要方式。

  ——四月

顾春芳(笔名四月)近照

早   春

鹅黄的柳荫似梦,

似婴儿稀疏细柔的发丝。

散发着乳香 舒展开,

皱了一季的冬天的眉头。

 

鸟儿歌唱 流转成林溪的蜿蜒,

晕染了远山的水墨苍茫。

春风如是 卷起了芭蕉,

静待那一株最温柔的海棠。

 

我沉醉于四月的沉醉,

怀着静默的欢喜和些许眩晕,

像是躲进母腹的胎儿,

成为柔弱的那一团幸福。

 

风透过我的身体,

把那跳动的心思吹向树梢。

唤醒了她的芽苞,

来会我又一年的花期。

 

云在青天

二月的春雪如一首短诗,

黄昏在寒气中斟酌着她的韵脚。

 

从那诗中溢出的焕彩,   

偶然间绚烂了西沉的暮色。

 

在槭树的苍凉所刻画的风景里,

幽微的深意正缓缓敞开。

 

你说这是你赠我的天空,

我说你是那云在青天的此时。

 

 

燕南园

雷电打断过的半棵树,

春天从另一半树中苏醒。

树籽从哪里落下,

哪里就顶起一片泥土。

 

没有一棵多余的树,

也没有一株多余的草。

每一块路旁的燕石,

都是宇宙中最永恒的杰作。

 

即使是一束蒲公英,

也执着地确信,

风阻止不了她做一次

自由自在的旅行。

 

那燃烧着的二月兰的紫色,

蔓延在万物葱茏的野地,

那是散步时的拐杖

向大地传达的沉思与想象。

 

在落满松针的碣石上

灰鹊是徘徊的诗人,

它见证着那一方残破的书包,

里面装着人类的心灵。

 

常青藤厌弃一切荒谬的束缚,

沿着破敝倾颓的篱墙,

在历史的风化中守望着夜空,

头顶有灿烂星辰的照亮。

摄影家:许庆彬

 

设备:富士XT—20相机,配尼康的70-200 MM镜头
 

 

莎士比亚的森林

埃文河将一座月光下的森林,

装进了莎士比亚的心里。

每当天光消逝,宇宙变得轻盈,

星星像一群逃离天庭的精灵。

 

月光洒在苏格兰的荒原,

地下的君王惊魂未定。

每一颗嵌入皇冠的宝石,

是墓碑下潜藏的鲜血的命运。

 

他梦见奥菲利亚穿过低垂的杨柳,

精灵们环绕着馨香的草地,

薇奥拉的手中握着一把流萤。

 

自然的想象波动在梦的涟漪,

在雅典的森林飘出银铃般的歌吟,

荡漾出十四行诗的深情。

摄影:梨花漫天作飞雪
摄影家:许庆彬
设备:富士XT—20相机,配尼康的70-200 MM镜头
 

 

造物主的诗篇

你把寒冷收起,

露出一片晴朗的天空。

让阳光照进来,

土地也变得柔软,

岩中之花纷纷盛开。

 

你把季节展开,

择一潭深静的湖水。

让雨滴落下来,

看涟漪随心漾开,

把绿色的秘密带给柳岸。

 

你把岁月融化,

像一缕无声的轻烟。

火光亮起来,

烟在火里轻舞,

重复着古老神圣的涅槃。

 

你把悲伤遗忘,

似一种陌生的遥远。

让记忆飘过来,

如晴空下的飞雪,

把自然的诗行写在我的近旁。

 
春天在枝头
讨论节气
花儿在风中
传播香气
 
摄影家:许庆彬
设备:富士XT—20相机,配尼康的70-200 MM镜头
 

 

作者著有诗集《四月的沉醉》(译林出版社出版)

出版时间:2018年月1日。 京东、当当网均可选购

  《四月的沉醉》专家简评:

  四月的诗,潇洒澹逸,思绪深远,堪称当代出类拔萃的女诗人。我真切期望她不仅是艺术理论家,而且更多诗作,为我国文坛增放异彩,为丰实中华文化做出重大贡献。

  ——张世英 哲学家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顾教授是戏剧专家,她的诗集里有戏剧的影子。四月对形而上的问题感兴趣,她的好多诗都有人生哲理的潜流在涌动,这也更能激起我阅读的兴趣。诗人总能在生命的深处,体察到与他人的意味深长的关连。

——童道明  中国著名翻译家、戏剧评论家

  四月的诗有光,有灵气,有优雅的气质。四月的诗有光,这是心灵之光。宗白华说:“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在中国美学看来,“心”是照亮美的光之源。四月诗的光是从四月的心灵中发出的,它照亮美,照亮人生,照亮存在的意义。

  ——叶朗 美学家 北京大学哲学系资深教授

  春芳教授的诗歌创作量很大,这本《四月的沉醉》,是她从近年来创作的作品中选出的诗集,皆为自由体,几乎篇篇可读。诗中显现她直接的生命感觉,表现出她对历史、生命、艺术的态度,格调清逸,音声和美,富有浓厚书卷气。淡淡吟来,平常事象,却韵味悠长。作为一位学者,春芳教授是通过诗,来表达她的直接生命体验,并将此体验注入艺术研究中。

  ——朱良志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细味四月的诗,我体验到了久未曾有的美好感受。她的诗心温柔而细腻,朴素而庄严,感性而敏慧,日常而神圣。在她的诗行里,弥散着平静而温暖的心灵之光,包蕴着对时光流逝的敏感而深刻的生命意识。辽阔的视野与宁静的心境,精微的体验与深邃的理解,这些,构成了她的诗歌最基本的美学精神和心情态度。语言雅秀,造景优美,风神卓特,是真正意义上的诗,是当下少见的金声玉振的好诗。

  ——李建军 诗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在四月里遇见四月的诗,像是欣赏四月的风景,享受四月的时光。读着读着,不知何故地迸出王维的两句诗——“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这好像是对四月诗歌意境的一种绝妙概括。在今天这个实用主义和工具理性甚嚣尘上的时代,在一个高校校园如赶场一样忙碌的境况下,问学之余的一份闲心委实来之不易。“人闲”非百无聊赖,“心闲”却最重要,只有当心闲下来时,才会在意“桂花落”,才会感悟“夜静春山空”。不消说,心闲乃是与诗真正照面的契机,只有在此时,海德格尔“诗意栖居”命题深邃的美学意义才会彰显出来。

  ——周宪 文艺理论家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

  这些诗群为传统抒情带来了一场崭新的革命。诗意、想象、语感、思想等建立在诗人准确的修辞运用上,文本的感染力动天地,感鬼神,如一股暖流,驱赶生命中的寒冷和阴暗,流往灵魂的故乡。诗人的个人情愫抵近人类的普遍性,并与外部的广阔世界乃至宇宙产生良好的关联。诗人试图通过自己的写作重塑现代诗的美学秩序。她的诗像一个辐射场,既带给你阅读快感,又给你留下无限的回味空间。

  ——田原 诗人 日本国立东北大学教授

  四月的诗总体呈现一种风格,就是由具体的物象提升出一个美学的境界,继而产生出超越具体的带有抽象性的重大意义和命题,一种近乎神圣的超然感。这显然来自中国哲学的一个精髓核心思想,即关于“境界”的思想。诗以追求境界为高。她的诗有着一种真正的来自生命体验的深刻领悟。在生命痛苦的挣扎之后,切实体悟到了生活的美好和人生的意义,一种万物一体的美好,一种人神合一的天地境界,一种真正的“澄明之境”。

  ——李少君 诗人 《诗刊》副主编

  诗是扺抗时间流逝的语言,是在最广阔的宇宙中存在的情感。四月的诗,就是这样穿过了时空,静静的走向永远。无论沉醉,还是目见,都是大地的万物,一种认真赤诚的喜欢。无论梦影,还是信念,都是人类的美好,一种历史文化的自然。在这样一个物质化的时代,很久没有读到如此醒目而又纯情的诗作,我以为这才是诗的正路。

  ——李道新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美”引导着四月的感受方式,“美的神圣性”主宰了诗人的诗性空间。四月的方方面面,人生,涵养,气质,内心,都有力地把她引向诗歌。四月的诗,有一种雅、清、简、静的气息和气质。她有着开阔的眼界和思想的深度,她凭灵性修得了丝丝缕缕的禅悟,气血般渗入到诗作的肉身之中。

  ——树才 诗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作者简介】顾春芳,笔名四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大学戏剧与影视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大学曹雪芹美学与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教育部高雅艺术进校园特聘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戏剧学、电影学、艺术学,著有《意象生成》、《戏剧学导论》、《她的舞台——中国戏剧女导演创作研究》、《戏剧交响──演剧艺术撷萃》、《黄蜀芹和她的电影》(合著)、《导演艺术论》(合著)、《戏剧美学教程》(合著)等以及诗集《四月的沉醉》。

  责任编辑:艾超南

延伸阅读:

约稿·诗意的春天:中国文艺评论网喜迎新春

《中国文艺评论》月刊2018年第2期目录

《中国文艺评论》月刊2018年第1期内容摘要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