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搜索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哲学化和大众化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哲学化必然要求以大众化的方式进行艺术呈现,否则,就很容易陷入西方“理论陷阱”。文艺批评话语形态的大众化是语言实践、思想引导和情感融入的综合性“及物”语场,人民需要文艺,文艺就要以大众化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精神生活需求。
*本文原发表于《海峡文艺评论》2023年第1期(点击查看目录)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评论有我专栏页
“评论有我”主题征文 | 欢迎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积极报送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评协会员荐文|新时代文艺批评话语形态的哲学化和大众化(赵会喜)
评协会员荐文|“哪吒热”带来的思考与启示(常耀宗)
评协会员荐文|童心的润泽与美感的启发——读《一起读童诗:张菱儿的诗》(张家鸿)
云南省评协荐文|抗日战争“大史戏”:国家记忆·人民史诗·民族精神(吴戈)